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喻武

作品数:57 被引量:255H指数:8
供职机构: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5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4篇土壤
  • 11篇色季拉山
  • 7篇东南
  • 7篇抗蚀性
  • 7篇藏东南
  • 6篇植被
  • 6篇土壤抗蚀
  • 6篇土壤抗蚀性
  • 6篇群落
  • 6篇海拔
  • 5篇石流
  • 5篇水土
  • 5篇水土保持
  • 5篇四川桤木
  • 5篇泥石
  • 5篇泥石流
  • 5篇桤木
  • 5篇理化性质
  • 5篇光合生理
  • 4篇植物

机构

  • 52篇西藏农牧学院
  • 8篇湖南省林业科...
  • 6篇西南大学
  • 4篇中南林业科技...
  • 4篇成都市农林科...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中国铁路总公...
  • 2篇山合林(北京...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西藏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57篇喻武
  • 33篇万丹
  • 14篇杨东升
  • 9篇张博
  • 9篇梁博
  • 6篇周小玲
  • 4篇汪书丽
  • 3篇董春英
  • 3篇许忠坤
  • 3篇徐清乾
  • 3篇丁晨曦
  • 2篇宋庆安
  • 2篇刘秀
  • 2篇张涪平
  • 2篇周炼清
  • 2篇童方平
  • 2篇史舟
  • 2篇易霭琴
  • 2篇潘刚
  • 2篇张齐兵

传媒

  • 10篇高原农业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湖南林业科技
  • 3篇科技创新导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林业科技开发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南方农业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森林工程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土壤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8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10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桤木在洞庭湖滩地植被恢复的应用研究
洞庭湖湖区地势平坦,每年洪水季节都有“四水”和长江“三口”大量泥沙人湖淤积,每年约有1亿t泥沙沉积湖底,形成大面积肥沃的洲土滩地。丰水期最高水位与枯水期最低水位差可达10m左右,平均每年淤积0.984亿m~3。湖底平均每...
喻武
关键词:四川桤木洞庭湖植被修复
文献传递
四种优良四川桤木家系光合生理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4种优良四川桤木家系的日变化光合生理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4种四川桤木家系Pn日变化都为双峰曲线,午休现象明显,影响Pn的主要是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造成午休现象既有气孔限制因素,也有非气孔限制因素。(2)4个家系全天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低依次为:J-05>H-01>J-10>H-12。(3)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4种家系的Pn影响因子分析,RH-R、Trmmol、Ci、Cond、PARi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重要因子。H-01对光照强度变化不是很敏感,J-10受胞间CO2浓度影响较小。
喻武周小玲许忠坤徐清乾万丹
关键词:四川桤木家系日变化光合特性
雅江流域干热河谷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选取雅江干热河谷地带的巨柏群落、高山松群落、砂生槐群落、铁杆蒿4种典型植被,采集植被下0~20cm土壤,对土壤可蚀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土壤可蚀性和物理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容重呈极显著差异,土壤主要以粉粒、砂粒为主,有机质含量为20.19~37.99g/kg;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中,以<0.25mm粒径所占比例最大,经湿筛后,团聚体以>0.25mm粒级为主,团聚体破坏率在17.03%~24.95%。研究区土壤可蚀性K值分布范围在0.1563~0.2230,由大到小依次表现为:砂生槐>高山松>巨柏>铁杆蒿。土壤可蚀性与黏粒含量、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
张鹏姚甜甜喻武万丹叶红
关键词:干热河谷不同植被类型EPIC模型
藏东横断山区昌都市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及分布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对西藏昌都地区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生长特征进行相关研究,为完善西藏古树名木资料及以后的研究提供基础。本研究通过对昌都地区古树名木资源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古树的树龄、树高、冠幅及胸围进行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区内分布有古树8科16属,共414株,优势树种为藏川杨。一元二次回归显示古树名木的四个生长特征之间表现为同步增长的趋势,且多元线性回归模拟关系密切,为以后推算古树名木资源的树龄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昌都地区的古树较多,但分布相对集中,回归分析结果对以后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金晓丽潘刚喻武杨东升张志伟
关键词: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土地利用方式对雅江中游土壤理化性质及颗粒分形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1
2018年
采取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方法,分析了雅江中游4种土地利用方式基本理化性质,并运用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模型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与土壤粒径、性状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0~30 cm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P<0.05),土壤容重表现为稀疏灌丛>农耕地>荒草地>人工林地,随着土壤层次增加,土壤容重呈增大趋势。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率、毛管持水率均与容重规律相反;(2)4种土地利用方式主要以粉粒、砂粒为主,黏粒含量仅占到0.36%~4.27%,土壤质地偏砂性;(3)0~30 cm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平均值的顺序为:农耕地>荒草地>人工林地>稀疏灌丛。人工林地具有较好的土壤结构,相对疏松、通透性好。而稀疏灌丛受到砾石影响,分形维数最小,但在保水保肥能力上最弱;(4)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与砂粒体积百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873,P<0.01);与粉粒体积百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60,P<0.01);与黏粒体积百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3,P<0.01)。这表明,一定程度上,研究区分形维数可作为评估水土流失的指标;(5)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与各土壤单一物理性质具有不同程度相关性,其中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均为正相关关系,而与容重、有机质呈负相关关系。
梁博林田苗任德智聂晓刚万丹喻武赵薇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颗粒
藏中半干旱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藏中半干旱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研究对土地利用模式优化和资源整合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主成分分析,对藏中半干旱地区农耕地、人工林地、撂荒地和灌丛地等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个用于表征研究区土壤抗蚀性的指标可优化为>0.25mm非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土壤容重、砾石含量、吸湿水含量、有机质含量6个指标;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最终得出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强弱顺序,依次为人工林地(3.55)>农耕地(2.45)>撂荒地(1.78)>灌丛地(0.05)。但就整体而言,研究区土壤抗蚀性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建议该区在土壤改良过程中,加强人工林的抚育管理和农耕地的科学施肥,增强其水土保持功能。
聂晓刚梁博喻武万丹
关键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蚀性主成分分析
虎杖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被引量:30
2006年
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虎杖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虎杖的光补偿点为64 ̄75μmol/(m2·s),光饱和点为390 ̄600μmol/(m·2s),表观量子利用效率为0.0272 ̄0.0387,对弱光的利用能力不强。(2)CO2补偿点为105 ̄120μmol/mol,CO2饱和点为930 ̄1051μmol/mol,羧化效率为0.0365 ̄0.0459。(3)虎杖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日最大光合速率为15.0±1.8μmol/(m·2s),其净光合速率最高值出现在9:00左右。在供试的五个材料中,以组培苗地栽的光合特性最强,而贵州凯里光合特性最差。
宋庆安童方平易霭琴喻武刘秀
关键词:虎杖光响应曲线表观量子效率CO2响应曲线羧化效率
西藏昂仁县树龄超过300年和1000年的古树树木年轮学论证
2024年
西藏西部地区由于生境严酷,很难发现树龄特大的古树。笔者在2023年对昂仁县的古树资源调查中,发现了两棵树龄特大的大果圆柏(Juiperus tibetica Kom.)古树。一棵古树位于达局乡甘丹塔空寺内,采集到的树芯样本接近树干髓心,通过树木年轮学方法鉴定其树龄约为306年(起始于1716年)。另一棵古树位于多白乡谢村,其胸围高达8.5米,仅采集到12厘米的树芯样本上有216个年轮,推算这棵古树的树龄超过了千年。两株古树的树木年轮数据既反映了区域气候变化信号,也反映了局地小生境和人们对古树的保护信号,同时显示了古树目前生长处于健康状态。研究结果丰富了昂仁县古树本底资源信息,对认识西藏西部地区古树文化、生态、气候、科研和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旦增欧珠喻武郑嘉诚张齐兵
关键词:古树资源
藏东南高寒区尼洋河河谷地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蚀性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土壤抗蚀性是评价土壤侵蚀潜在发生可能性的重要综合性指标,研究高寒河谷地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蚀性为土地利用模式优化和资源整合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藏东南高寒区尼洋河流域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3大类、13个土壤抗蚀性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团粒类指标和有机质能很好地反映土壤抗蚀性,>0.25 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0.5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0.25 mm非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水稳性指数、平均重量直径、团聚体结构破坏率、有机质7个指标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最为明显,是表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蚀性的最佳指标.各抗蚀性指标值基本表现出(0~15)cm>(16~30)cm规律.通过建立权重求和模型发现0~15 cm表层土壤抗蚀性能远远大于16~30 cm;最终,通过叠加法得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评价从强到弱顺序为:灌木林地(SL)、天然林地(NF)、农耕地(CL)、河滩林地(BL)、人工林地(AF).
万丹何财基王玉民聂晓刚喻武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蚀性
色季拉山垂直气候带土壤可蚀性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为揭示藏东南典型气候带土壤可蚀性强弱及K值分布特征,以色季拉山垂直气候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EPIC模型对该区域土壤可蚀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上升气候变化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后又减小的变化规律;通过EPIC计算发现土壤可蚀性K值主要分布在0. 322 9~0. 345 2,属高可蚀性;不同气候类型土壤可蚀性大小顺序依次为:山地温带-亚高山寒温带气候过渡带>亚高山寒温带>山地温带>高山寒温带>亚高山寒温带-高山寒温带气候过渡带。土壤可蚀性K值与土壤大于0. 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大于0. 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平均质量直径、水稳性指数、粉粒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 <0. 05),与海拔、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0. 05),但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乔锋王明刚李晶杨文姬喻武聂晓刚
关键词:藏东南色季拉山气候类型土壤侵蚀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