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焰
- 作品数:4 被引量:66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GIS的中国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
-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不仅关系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影响人类的社会进步与人文发展水平。本文从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出发,以1km×1km栅格为基本单元,首先建立了基于GIS的地形起伏度、气候适宜度、水文指数与地被指数等人居...
- 唐焰
- 关键词:人居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 中国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被引量:440
- 2007年
- 基于人居环境自然评价的需要,运用GIS技术,采用窗口分析等方法,提取了基于栅格尺度(10km×10km)的中国地形起伏度,并从比例结构、空间分布和高度特征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地形起伏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中国的地形起伏度以低值为主,63%的区域低于1(相对高差≤500m);空间分布呈现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格局;随着经度和纬度增高,地形起伏度呈逐渐下降趋势,28oN、35oN、42oN纬线和85oE、102oE、115oE经线上的地形起伏度符合中国三大阶梯的地貌特征;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地形起伏度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的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密度有较好的对数拟合关系,拟合度高达0.91;全国85%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地形起伏度小于1的地区,在地形起伏度大于3的地区居住的人口总数只占全国0.57%。中国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区域差异显著,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等地相关性显著,内蒙古与青藏地区几乎不存在相关性。
- 封志明唐焰杨艳昭张丹
- 关键词:地形起伏度人口分布GIS
- 基于GIS的中国人居环境指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201
- 2008年
- 以1km×1k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子,构建了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中国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运用GIS技术,定量评价了中国不同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揭示了中国人居环境的自然格局与地域特征。研究表明:中国人居环境指数整体呈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趋势;人居环境指数与人口密度显著相关,二者的对数曲线拟合度R2值高达0.87,人居环境指数可以综合反映区域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程度。中国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中国人居环境适宜地区430.47×104km2,接近国土面积的45%,相应人口占全国的96.56%,其中3/4以上的人口集聚在约占1/4人居环境高度适宜和比较适宜地区;中国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地区225.11×104km2,占国土面积的23.45%,相应人口4112万,占全国的3.2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8人,是中国人居环境适宜与否的过渡地区;中国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304.42×104km2,人口249万,不到全国的0.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大片地区沦为"无人区"。
- 封志明唐焰杨艳昭张丹
- 关键词:人居环境GIS
- 基于栅格尺度的中国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评价被引量:145
- 2008年
- 运用GIS技术,基于1km×1km栅格尺度,计算了中国的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并系统分析了二者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价了中国人居环境的气候舒适期与适宜性。结果表明:①中国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空间分布大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中国人居环境的气候适宜性整体呈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由高原、山地向丘陵、平原递减的趋势;②基于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中国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期地域差异显著,最高值分布在东南丘陵和云贵高原东南部,舒适期长达12个月,青藏高原和天山山地等高寒地区为全年气候不舒适区;气候舒适期超过半年(6个月)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1/3强;气候舒适期为12个月的地区,面积不足全国的1%;③中国人居环境的气候适宜性评价表明,气候适宜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3.14%,相应人口占98.22%,临界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各占14.06%和22.77%,而相应人口仅占1.62%和0.16%,人口明显集中分布于气候适宜地区。
- 唐焰封志明杨艳昭
- 关键词:温湿指数气候适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