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亚军
- 作品数:12 被引量:6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逐步判别分析法探索实验室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诊断的价值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索75个常用临床实验室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病人422例,其中肝胆湿热证300例,肝郁脾虚证122例。检测常用实验室指标,包括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乙型肝炎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血常规、激素指标、细胞免疫指标、体液免疫指标、血脂、甲胎蛋白、肝纤维化指标等共75项。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查看单一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的诊断效率,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模型检测差异指标组合对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的判别效率。结果: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尿素氮、血尿酸、嗜碱粒细胞、嗜碱粒细胞百分数、血小板平均体积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之间存在组间分布差异。上述差异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范围为0.42~0.62。对差异指标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证候判定模型,其模型自身验证总误判率35.3%,刀切法总误判率为35.3%。结论:无论单一差异指标还是差异指标组合判定模型均未达到较好的判定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的目的,提示单一采用临床指标判定中医证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赵瑜彭景华李雪梅傅琪琳崔团李琦唐亚军冯琴张华周华胡义扬
- 关键词:证候ROC曲线肝炎乙型
- 一种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药有效成分复方制剂及应用
-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涉及一种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药有效成分复方制剂及应用,尤其涉及一种由栀子苷和绿原酸组成的中药有效成分复方制剂及其用途。本发明的复方制剂由栀子苷和绿原酸2种成分组成。本复方制剂可按常规方法制成临床常用...
- 胡义扬冯琴彭景华唐亚军孟胜喜刘平
- 文献传递
- 基于均匀设计的防治脂肪肝中药有效组分复方筛选与验证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有效复方"祛湿化瘀方"已知的中药组分或成分中筛选防治脂肪肝的中药组分或成分复方,并运用相同动物模型验证其对实验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以"祛湿化瘀方"中5种已被认知的、能被分离提取或购买的有效组分或单体(绿原酸、栀子苷、姜黄素、虎杖苷、白术多糖)为研究对象,运用高脂饮食8周诱导大鼠脂肪肝模型,采用均匀设计"5因子10水平"分组设计。给药4周,以肝组织三酰甘油(TG)含量为筛选指标,并经均匀设计回归分析获得"中药组分或成分复方"。再次运用高脂饮食诱导的实验性脂肪肝动物模型,以祛湿化瘀方及西药罗格列酮为对照,通过检测实验大鼠肝组织TG、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肝组织HE染色脂肪变性程度,对所得中药成分复方的抗脂肪肝疗效进行验证与对照。结果:①筛选试验获得回归方程为Y=71.966-19.798X4+18.687X1X4,提示栀子苷(X4)、绿原酸(X1)组合(命名为"ZL方")对肝组织TG抑制作用最佳;②验证实验结果显示,"ZL方"可显著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模型大鼠肝组织TG含量,降低血清ALT活性(P<0.01)。结论:运用均匀设计筛选获得的ZL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肝脏脂肪沉积及肝损伤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 唐亚军孟胜喜冯琴李晓飞王文静彭景华胡义扬
- 关键词:脂肪肝祛湿化瘀方均匀设计
- 一种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中药复方药物
-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涉及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中药复方药物。本发明的中药复方药物由白术多糖、栀子苷、绿原酸为组分或成分按下述重量比制成:白术多糖:栀子苷:绿原酸为100~500:10~150:1~50。所述中药复方药物按常规方法...
- 胡义扬冯琴彭景华刘平唐亚军
- 一种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中药复方药物
-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涉及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中药复方药物。本发明的中药复方药物由白术多糖、栀子苷、绿原酸为组分或成分按下述重量比制成:白术多糖:栀子苷:绿原酸为100~500:10~150:1~50。所述中药复方药物按常规方法...
- 胡义扬冯琴彭景华刘平唐亚军
- 文献传递
- 苦杏仁苷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被引量:2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苦杏仁苷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Wistar雄性大鼠,以腹腔注射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4周后,将造模大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苦杏仁苷组及对照药秋水仙碱组,每组10只,灌胃用药两周后取材。观察检测以下指标:①末次体重、肝脾比值;②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③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胺酰转肽酶(GGT)活性;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含量;④肝组织天狼星红染色及HE染色;⑤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①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苦杏仁苷及秋水仙碱治疗组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1);②天狼星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窦周胶原沉积明显,肝小叶间形成较厚汇管区和中央静脉间的纤维间隔,可见较多完整的假小叶,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水肿明显,汇管区结缔组织有不同程度增生,肝组织中有炎性细胞浸润,窦壁细胞增生明显;苦杏仁苷治疗组和秋水仙碱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炎症缓解、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分期显著降低(P<0.05);③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GGT活性及TBil含量显著升高,Alb含量显著降低(P<0.01);苦杏仁苷组与秋水仙碱组大鼠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降低(P<0.01或P<0.05);④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SOD活性、GSH含量及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苦杏仁苷能显著升高模型大鼠肝组织GSH活性(P<0.05),秋水仙碱则能显著升高GSH、GSH-Px活性。结论:苦杏仁苷对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显著改善作用。
- 李雪梅冯琴彭景华傅琪琳唐亚军赵瑜胡义扬
- 关键词:肝纤维化苦杏仁苷二甲基亚硝胺羟脯氨酸
- 祛湿化瘀方对脂肪肝大鼠肝脏基因表达谱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祛湿化瘀方对高脂饮食诱导脂肪肝大鼠肝脏基因表达谱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只SD雄性大鼠采用单纯高脂饮食(88%普通饲料+2%胆固醇+10%猪油)制备脂肪肝大鼠模型。造模4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祛湿化瘀方组(10只)和模型组(10只),继续造模同时分别给予祛湿化瘀方汤剂(0.93 g生药/100 g体重)和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同时设10只SD雄性大鼠为正常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各组均于8周末取材。采用生化法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采用HE及油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检测肝组织基因表达,比较祛湿化瘀方组与模型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差异基因的功能以及涉及的信号通路;并选取祛湿化瘀方组与模型组间10个差异倍数大于2的涉及糖脂代谢的差异基因进行RT-PCR验证。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G、FFA含量和血清ALT、AST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祛湿化瘀方组大鼠TG、FFA含量和ALT、AST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P<0.01)。祛湿化瘀方能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减少炎症,改善肝组织病理。(2)祛湿化瘀方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且差异倍数大于2的功能明确、有指定基因名称的差异基因共80个,其中上调基因44个,下调基因36个。80个差异基因涉及27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信号通路(包括甘油酯类代谢、通路脂肪细胞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及药物代谢信号通路等,P<0.05)。(3)对甘油激酶(Gk)、硬脂酰CoA去饱和酶-1(Scd1)、甘油-3-磷酸转移酶(Gpat2)、葡萄糖-6-磷酸酶(G6pc)、Irs1等10个调节糖脂代谢基因的RT-PCR验证实验结果显示:所有基因RT-PCR与基因芯片结果�
- 冯琴唐亚军李晓飞孟胜喜彭景华赵瑜胡义扬
- 关键词:祛湿化瘀方脂肪肝基因表达谱糖脂代谢
- 一种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药有效成分复方制剂及应用
-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涉及一种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药有效成分复方制剂及应用,尤其涉及一种由栀子苷和绿原酸组成的中药有效成分复方制剂及其用途。本发明的复方制剂由栀子苷和绿原酸2种成分组成。本复方制剂可按常规方法制成临床常用...
- 胡义扬冯琴彭景华唐亚军孟胜喜刘平
- 文献传递
- 中药有效成分防治脂肪肝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1年
-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除中药复方研究之外,对脂肪肝防治有效的中药有效组分或成分也在不断探寻中,初步发现了一些能减轻肝脏脂肪沉积的有效成分,兹综述如下。
- 唐亚军赵瑜冯琴彭景华胡义扬
- 关键词:中医药防治中药复方脂肪肝脂肪沉积
- 健脾活血方对酒精性肝损伤抗氧化和改善小肠通透性的主效应中药初筛研究
- 目的:运用均匀设计方法,探讨健脾活血方抗酒精性肝损伤不同作用途径(抗氧化、改善小肠通透性)主效应中药或配伍组合研究,以剖析中药复方多途径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其配伍意义。方法:采用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复合L...
- 傅琪琳冯琴彭景华唐亚军胡义扬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