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琼

作品数:16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衰竭
  • 12篇心力衰竭
  • 5篇心肌
  • 5篇心肌病
  • 5篇预后
  • 5篇肌病
  • 4篇对心
  • 4篇型心
  • 3篇蛋白
  • 3篇心力衰竭患者
  • 3篇预后价值
  • 3篇住院
  • 3篇扩张型
  • 2篇心脏
  • 2篇血钾
  • 2篇血钾水平
  • 2篇血清
  • 2篇血症
  • 2篇入院
  • 2篇全因死亡

机构

  • 1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6篇周琼
  • 15篇张健
  • 14篇张宇辉
  • 13篇黄燕
  • 12篇翟玫
  • 8篇赵雪梅
  • 6篇王运红
  • 6篇邹长虹
  • 2篇韦丙奇
  • 2篇庄晓峰
  • 2篇张荣成
  • 2篇季诗明
  • 2篇安涛
  • 1篇叶蕴青
  • 1篇王静
  • 1篇王锦溪
  • 1篇周萍
  • 1篇吕蓉
  • 1篇刘慧慧

传媒

  • 7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中华心力衰竭...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血栓面积与临床变量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血栓面积与临床变量之间的关系。方法:2008年10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心力衰竭中心重症监护病区住院,且诊断为心力衰竭合并左心室血栓的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根据平方根变换后的血栓面积中位数将整体人群分为大面积组和小面积组,比较两组基线特征。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均值比较研究左心室血栓面积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左心室血栓面积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322例患者,大面积组161例、小面积组161例。大面积组的体重指数、血浆大内皮素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高于小面积组(P均<0.05)。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r=0.110,P=0.048)、体重指数(r=0.113,P=0.051)、高敏C反应蛋白(r=0.153,P=0.007)、血清氯(r=0.098,P=0.078)、丙氨酸氨基转移酶(r=-0.125,P=0.02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r=-0.107,P=0.056)、大内皮素(r=0.132,P=0.032)、血糖(r=0.112,P=0.044),血清肌酐(r=0.123,P=0.027)、内生肌酐清除率(r=-0.119,P=0.032)、促甲状腺素(r=-0.118,P=0.043)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0.094,P=0.094)与左心室血栓面积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β=0.067,P=0.02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β=0.084,P=0.032)和高敏C反应蛋白(β=0.211,P=0.022)与左心室血栓面积相关。在显著性水平α=0.05的前提下,没有证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室血栓面积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年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左心室血栓面积相关。此结论有待在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中得到证实。
黄丽燕翟玫赵雪梅黄燕周琼梁琳田鹏超赵朗冯佳禹张宇辉张健
关键词:心力衰竭高敏C反应蛋白心室重构
即时检验检测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心力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即时检验(POCT)检测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心力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864例,采用POCT检测患者基线血清NGAL水平。根据基线NGAL水平三分位数分为低NGAL组(NGAL≤75.41ng/ml,n=288)、中NGAL组(75.41 ng/ml102 ng/ml时,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或接受心脏移植的风险随着NGAL水平升高而增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风险预测检验结果显示,在基础模型+基线NT-proBNP基础上联用基线NGAL水平可为心力衰竭预后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C指数(基础模型+NTproBNP+NGAL)0.7983 vs.C指数(基础模型+NT-proBNP)0.7973,P=0.025]。Kaplan
陈雨意田鹏超吴易航冯佳禹黄丽燕黄博平梁琳齐晨周琼翟玫黄燕庄晓峰刘慧慧张宇辉张健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心力衰竭预后
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呈扩张型与限制型心肌病样改变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 对比肥厚型心肌病(HCM)心力衰竭呈扩张型样与限制型心肌病样改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合并症和住院转归.方法 回顾性入选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阜外医院住院的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HCM心力衰竭患者176例临床资料,依据超声心动图所示心脏结构特征将入选患者分为扩张型心肌病样组(112例)和限制型心肌病样组(64例).结果 与限制型心肌病样组相比,扩张型心肌病样组患者男性比例较高[73.2%(82/112)比51.6%(33/64),P=0.025],年龄较小[(49±16)岁比(59±19)岁,P<0.001],全心衰竭的比例较少[41.1%(46/112)比76.6%(49/64),P=0.001],合并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比例较高[19.6%(22/112)比9.4%(6/64),P=0.045],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患者的比例较高[30.4%(34/112)比6.3%(4/64),P=0.011],而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比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比例、合并胸腔和(或)腹腔积液患者的比例均较低[分别为48.2%(54/112)比87.5%(56/64),P<0.001;12.5%(14/112)比23.4%(15/64),P=0.044;8.9%(10/112)比32.8%(21/64),P=0.006].两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和心脏移植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2/112)比1.6%(1/64),P=0.608;17.9%(20/112)比12.5%(8/64),P=0.056].结论 HCM心力衰竭呈扩张型心肌病样改变的患者更易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HCM心力衰竭呈限制型心肌病样改变的患者更常发生心房颤动、脑梗死、全心衰竭、胸腔积液和(或)腹腔积液,二者的住院转归相似.
韦丙奇翟玫黄燕叶蕴青王运红周琼张宇辉张健
关键词: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钾水平与全因死亡的关系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入院和出院时不同的血钾水平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08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阜外医院心衰中心住院的2621例急性心衰患者。依入院时不同血钾水平将患者分为低钾血症组(n=329,血钾<3.5 mmol/L)、正常血钾组(n=2270,血钾3.5~5.5 mmol/L)和高钾血症组(n=22,血钾>5.5 mmol/L)。收集患者病史、合并症、临床检查和药物使用情况等临床资料,患者出院后进行系统的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直至2020年1月。研究终点定义为随访90 d、2年和5年的全因死亡。比较入院和出院时不同血钾水平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别分析入院和出院时血钾水平与患者全因死亡的关联。结果所有患者的年龄为(58.0±15.3)岁,男性为1877例(71.6%)。入院时低钾血症组和高钾血症组患者分别为329(12.6%)和22(0.8%)例,出院时分别为38(1.4%)和18(0.7%)例。入院和出院时所有患者的血钾水平分别为(4.01±0.50)和(4.25±0.44)mmol/L。本研究随访时间[M(Q_(1),Q_(3))]为2.63(1.00,4.42)年,最终随访时共记录了1076例全因死亡事件。与出院正常血钾患者相比,出院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患者在随访90 d(90.3%比76.3%比38.9%)、2年(73.8%比60.5%比33.3%)和5年(63.4%比44.7%比22.2%)的累积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入院低钾血症(HR=0.979,95%CI:0.812~1.179,P=0.820)和高钾血症(HR=1.368,95%CI:0.805~2.325,P=0.247)不是急性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因素;出院低钾血症(HR=1.668,95%CI:1.081~2.574,P=0.021)和高钾血症(HR=3.787,95%CI:2.264~6.336,P<0.001)是急性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因素。结论急性心衰患者出院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与短期和长期全因死亡率增加相关,心衰患者应密切监测血钾水平。
黄博平周琼赵朗赵雪梅翟玫田鹏超梁琳黄丽燕冯佳禹张宇辉黄燕张健
关键词:心力衰竭低钾血症高钾血症血钾
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呈扩张性心肌病改变与限制性心肌病改变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特点对比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比较呈扩张性心肌病改变与限制性心肌病改变的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至2017-06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治疗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76例,其中呈扩张性心肌病改变的患者112例为扩张组,呈限制性心肌病改变的患者64例为限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特点。结果:超声心动图所示,扩张组患者左心室均明显扩大,可呈单纯左心室扩大、左心室和左心房均扩大或全心扩大,限制组患者左心室不大,双侧心房均扩大。与限制组比较,扩张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明显较大[(66.9±12.6)mm vs(44.6±10.1)mm,P<0.001],最大室壁厚度较薄[(13.1±3.1)mm vs(16.3±3.9)mm,P<0.001],最大室壁厚度变薄患者的比例较高[26.8%(30/112)vs 6.3%(4/64),P=0.003],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29.7±10.1)%vs(53.0±18.2)%,P=0.006],LVEF<50%患者的比例较高[96.4%(108/112)vs 14.1%(9/64),P<0.001],合并双侧心房扩大患者的比例[42.9%(48/112)vs 100%(64/64),P<0.001]和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比例[55.4%(62/112)vs 71.9%(46/64),P=0.031]均较低。心脏磁共振成像显示,扩张组中局限性室间隔肥厚患者的比例明显多于限制组[78.7%(48/61)vs 9.4%(3/32),P<0.001],而室间隔和部分左心室游离壁肥厚患者的比例明显少于限制组[16.4%(10/61)vs 81.2%(26/32),P<0.001]。扩张组中室间隔和左心室游离壁延迟强化患者的比例高于限制组[90.2%(55/61)vs 65.6%(21/32),P=0.013],而局限于室间隔或心尖部延迟强化患者的比例则较限制组少[9.8%(6/61)vs 34.4%(11/32),P=0.026],最大心室壁厚度也小于限制组[(15.8±3.1)mm vs(19.8±3.4)mm,P=0.001]。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合并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呈扩张性心肌病改变和限制性心肌病改变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存在多方面差别。心室壁肥厚部位和纤维化程
韦丙奇王运红黄燕周琼张宇辉张健
关键词:心力衰竭
即时检验(POCT)检测的sST2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心力衰竭的预后价值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即时检验(POCT)方法检测的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心力衰竭(心衰)的预后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衰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心衰患者747例,采用POCT方法检测患者基线血清sST2水平。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分为病例组(n=231)和对照组(n=516),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与s ST2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ROC曲线、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风险预测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sST2对心衰的预后价值。结果:中位随访949 d时,231例(30.9%)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T=-2.141,P=0.033)、冠心病(T=2.180,P=0.030)、NYHA心功能分级(T=2.593,P=0.01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T=-3.034,P=0.003)、白蛋白(T=-2.653,P=0.008)、丙氨酸氨基转移酶(T=4.813,P=0.000)、血钠(T=-2.796,P=0.005)、尿酸(T=2.086,P=0.037)、高敏C反应蛋白(T=2.979,P=0.003)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T=2.956,P=0.003)均是s ST2的独立预测因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s ST2是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每一个单位log,校正后HR=1.36(95%CI:1.19~1.56),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线sST2对心衰患者3个月、1年及3年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71、0.71及0.72),对应的基线sST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5.28 ng/ml、27.11 ng/ml及25.28 ng/ml。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风险预测检验结果显示,基线s ST2对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预测价值比基线NT-proBNP稍低,在基线NT-proBNP基础上联用基线sST2可为心衰预后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P均<0.001)。分别以25 ng/ml及35 ng/ml作为s ST2的截断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的生存率差�
陈雨意田鹏超冯佳禹梁琳吴易航黄博平黄丽燕赵雪梅赵朗许天昱周琼黄燕翟玫齐晨张宇辉张健
关键词:预后
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血钠水平与院内病死率的关系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分析入院时血钠水平与住院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院内病死率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阜外医院心衰重症监护病区住院的心衰患者,根据患者首次入院时的血清钠浓度分为3组:低钠血症组(血钠<135 mmol/L)、正常血钠组(血钠135~145 mmol/L)及高钠血症组(血钠>145 mmol/L)。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评价入院时血钠水平与患者院内病死率的关系。院内病死危险因素判定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共有1591例住院心衰患者纳入分析,年龄(57.7±15.7)岁,男性占70.2%(1117/1591),入院血钠水平为(139.4±3.5)mmol/L,范围为124.0~160.6 mmol/L,其中,低钠血症占11.1%(176/1591)、正常血钠占86.3%(1373/1591)、高钠血症占2.6%(42/1591)。全体患者中位(四分位数)住院天数为13(8,20)天,住院期间有74例患者死亡,院内病死率为4.6%(74/1591)。其中,低钠血症、正常血钠及高钠血症患者院内病死率分别为13.6%(24/176)、3.2%(44/1373)和14.3%(6/4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位(四分位数)住院天数分别为15(9,23)d、13(8,19)d及14(9,22)d,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血钠水平作为连续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钠水平是患者院内病死的独立预测因素[血钠每升高5 mmol/L,比值比(odds ratio,OR)0.82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97~0.983,P=0.031]。将血钠水平分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血钠组比较,高钠血症组患者院内病死风险增加近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3.720,95%CI 1.252~11.048,P=0.018),低钠血症患者院内病死风险增加近1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1.818,95%CI 0.973~3.394,P=0.061)。将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合并为血钠异常组,与正常血钠组比较,血钠异常组患者院内病死风险是正常血钠组患者的近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1.913,95%CI 1.083~3.379,P=0.025)。结论:血钠异常(包�
赵雪梅邹长虹王运红翟玫周琼黄燕梁琳赵朗田鹏超张宇辉张健
关键词:心力衰竭血清钠高钠血症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腔内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了解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心腔内血栓(心内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干预治疗研究提供数据基础。方法:连续入选2007年4月到2018年6月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重症监护病区住院,诊断为DCM或围生期心肌病或酒精性心肌病合并心内血栓患者。分析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检验/检查指标、主要合并症、药物应用、心内血栓分布等信息。结果:研究共入选277例患者。DCM患者心内血栓主要分布于左心室(77.6%),其次为左心房(20.2%)。围生期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血栓最多见,达100%,其次是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83.3%)。左心室血栓更多见于左心室射血分数严重降低、心功能更差的患者,左心房血栓则反之。69.3%患者接受口服抗凝药治疗,华法林为最常用的抗凝药。结论:DCM患者合并心内血栓分布特点呈一定规律性,左心室是发生血栓最常见部位。
翟玫黄丽燕王运红邹长虹周琼黄燕赵雪梅田鹏超张宇辉张健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不同血清尿酸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价值
2024年
目的探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基线血清尿酸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06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阜外医院心衰重症监护病区住院的1594例心力衰竭患者,对其进行长期、规律随访,主要终点事件是全因死亡。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拟合血清尿酸水平与终点事件发生风险的趋势。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不同血清尿酸水平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血清尿酸水平对患者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中患者中位年龄为57.0岁,28.1%为女性。中位随访时间为975天,有640例患者发生了全因死亡,其中461例(72.4%)为心血管死亡,204例患者发生了心力衰竭再住院。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与血清尿酸第一三分位组(<6.3 mg/dL)患者相比,尿酸较高的第三三分位组(>8.5 mg/dL)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及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住院的复合事件的发生率均更高(P<0.001),但随着随访时间延长,第一三分位组相比第二三分位组(6.3~8.5 mg/dL)显示出全因死亡终点事件增加的趋势。Cox风险回归模型校正患者临床特征、心力衰竭病因及合并症、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用药后,单位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全因死亡[风险比(HR)1.07,95%可信区间(CI)1.03~1.11,P<0.001]、心血管死亡(HR 1.07,95%CI 1.02~1.12,P=0.005)、心血管死亡与心力衰竭住院的复合终点(HR 1.07,95%CI 1.03~1.11,P<0.001)风险增加均相关。与尿酸第一三分位组比,第三三分位组者全因死亡(HR 1.38,95%CI 1.09~1.75,P=0.008)、心血管死亡(HR 1.47,95%CI 1.11~1.96,P=0.008)、心血管死亡与心力衰竭住院的复合终点(HR 1.44,95%CI 1.14~1.92,P=0.003)风险均更高。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及心血管死亡与心力衰竭住院的复合终点的独立危险因素。
齐晨关敬元王锦溪周萍翟玫周琼张健
关键词:尿酸全因死亡
延胡索化学成分研究及其中草药特色体系化学特征表达
延胡索是一味传统的止痛中药材,来源于罂粟科紫堇属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干燥块茎,主产于江苏、浙江等省,现在江西、陕西、河南等省也有栽培。中医用其治疗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
周琼
关键词:延胡索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