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军 作品数:33 被引量:140 H指数:5 供职机构: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子电信 更多>>
磁共振CUBE 3D T_2WI脂肪抑制序列对外伤后视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CUBE 3D T_2WI脂肪抑制序列对外伤后视神经损伤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例临床以眼眶外伤病史来诊、同时伴有视力损伤的患者行眼眶磁共振冠状位STIR序列及CUBE 3D T_2W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视神经全程及视交叉,并对视神经图像分析及读片,根据视神经各段信号有无异常及信号异常的程度(异常、可疑异常、无异常)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将影像结果与临床眼科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TIR序列显示视神经损伤情况分别为异常50.0%(10/20),可疑异常20.0%(4/20),无异常30.0%(6/20);3D CUBE序列显示视神经病变异常情况为信号异常55.0%(11/20),可疑异常30.0%(6/20),无异常15.0%(3/20)。结论 :磁共振CUBE 3D T_2WI脂肪抑制序列可以在较短的扫描时间内获得眼眶三维容积图像,对于视神经各段损伤的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判断,尤其是对于视神经管内段及颅内段的损伤情况判定具有明显优势,对视神经损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眼眶常规STIR扫描序列。 杨靖 周军 黄立新 朱越关键词:视神经损伤 MRI在鉴别眼球脉络膜血管瘤与黑色素瘤中的价值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眼球脉络膜血管瘤与黑色素瘤的常规及动态增强MRI特征,以提高对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脉络膜血管瘤9例,脉络膜黑色素瘤12例,均经术后病理或临床证实,所有病例均行常规和动态增强MRI检查,观察各个序列MRI表现,并通过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计算最大强化时间(Tmax)、最大强化率(ER)、上升斜率(Slope)及流出率(WR),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脉络膜血管瘤与黑色素瘤无论在发病部位、病灶大小、信号特征、强化方式,还是在ER、Slope及WR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后者可以提供定量信息。结论 MRI常规序列结合动态增强检查在脉络膜血管瘤和黑色素瘤的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为鉴别眼球内其他病变提供有力的依据。 牛昊 马秀丽 安奇 朱越 杨靖 周军 黄立新关键词:脉络膜肿瘤 血管瘤 黑色素瘤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在肝纤维化方面的应用研究及进展 2016年 肝纤维化是细胞外基质不断累积增加的过程,可以影响组织内的分子扩散和血流微循环,最后导致威胁生命的情况发生,比如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甚至肝衰竭等[1]。目前,经皮穿刺肝活检被公认是诊断肝纤维化并进行肝纤维化分级诊断的"金标准"[2]。但是,活检属于有创性检查,且造价昂贵、操作繁琐、样本量有限,很难进行重复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不能作为诊断肝纤维化分级的常规检查。 李丹 任克 周军关键词:肝纤维化 相干 体素 细胞外基质 磁共振3DCUBET2WI序列对外伤后视神经损伤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 应用磁共振3DCUBET2WI脂肪抑制序列对外伤后视神经损伤情况进行诊断及评价.方法选取20例临床眼眶外伤伴有视力损伤的患者行眼眶常规MRSTIR序列扫描,MR3DCUBET2W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运用AW4.4后... 杨靖 周军关键词:视神经损伤 多层CT泪囊造影及三维重建在泪道阻塞的应用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多层CT泪囊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ic dacryocystography,CT-DCG)和泪道系统的CT三维重建(CT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在诊治泪道阻塞伴功能性溢泪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5例非外伤的泪道病变并伴功能性溢泪患者,均采用多层CT-DCG扫描和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容积重建图像(VR)对泪道阻塞的病因进行诊断。结果45例泪道阻塞的患者中,均发现阻塞病因,并经临床手术证实。慢性泪囊炎26例均伴泪囊增大、造影剂潴留,鼻泪管先天发育异常或鼻泪管炎症伴粘膜增厚阻塞8例,副鼻窦炎5例,泪道占位病变4例,下鼻甲肥大伴有鼻中隔偏曲2例。结论结论多层CT扫描结合三维重组能清晰显示泪道阻塞的部位、范围及其致病原因,对临床明确诊断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周军 安奇 曲源 白硕关键词:三维重建 磁共振3D-FIESTA及3D-TOF序列对动眼神经颅内段显示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联合应用磁共振3D-FIESTA及3D-TOF序列对动眼神经颅内段显示能力进行评价。方法 30例正常志愿者行颅脑MRI 3D-FIESTA及3D-TOF序列成像,常规FSE T2WI序列成像,应用AW4.4诊断工作站后处理技术对动眼神经的颅内走行情况进行显示,比较MRI 3D-FIESTA及3D-TOF成像序列与常规FSE T2WI成像序列对动眼神经颅内段显示的差异。结果 30例正常志愿者中联合应用磁共振3D-FIESTA及3D-TOF序列,动眼神经脑池段100%可清晰显示;海绵窦段:63.8%可以清晰显示,33.3%部分显示,3.4%未见确切显示。常规FSE T2WI序列可节段性显示部分动眼神经脑池段及海绵窦段,脑池段0%完全显示,43.3%部分显示,56.67%未见显示;海绵窦段:0%完全显示,36.67%部分显示,63.33%未见显示。结论联合MRI 3D-FIESTA序列及3D-TOF MRA序列扫描可以清晰显示动眼神经脑池段与邻近血管的解剖位置关系,对于动眼神经海绵窦段,3D-FIESTA序列及3D-TOF序列扫描动眼神经大部分可以显示,但是也有一部分显示欠清晰,少数动眼神经海绵窦段未能显示,因此联合应用磁共振3D-FIESTA及3D-TOF序列可见较好的显示动眼神经颅内走形情况,并提供动眼神经与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且明显优于常规MRI FSE T2WI序列。 杨靖 吴丽莉 黄立新 周军 朱越关键词:3D-FIESTA 3D-TOF 动眼神经 眼结膜下脂肪疝与迷芽瘤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眼结膜下脂肪疝与迷芽瘤的CT特征,评价CT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结膜下脂肪疝和迷芽瘤共38例,其中脂肪疝18例,迷芽瘤20例。所有病例均进行CT轴扫及冠状面重建。结果脂肪疝CT表现为眼球颞上象限结膜下与肌锥内脂肪相连续的新月形或牛角形脂肪密度影;迷芽瘤表现为眼球颞侧结膜下不与肌锥内脂肪相连续的新月形或三角形脂肪密度影。脂肪疝与迷芽瘤从发病年龄、性别、单双眼发病率及有无合并泪腺脱位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结膜下脂肪疝常见于老年男性患者的双眼颞上象限;眼结膜下迷芽瘤常见于青少年患者的单眼颞侧。CT有助于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牛昊 马秀丽 周军 安奇关键词:迷芽瘤 MRI在小腿三头肌运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MRI在小腿三头肌运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4例小腿三头肌运动损伤患者的MRI资料。由2名放射诊断副主任医师共同观察所有患者的MRI图像,分析小腿三头肌运动损伤的MRI表现。结果所有患者小腿三头肌损伤均发生在肌肉肌腱结合部,单块肌肉独立损伤18例,2块及2块以上肌肉联合损伤6例,共损伤肌肉31块,包括腓肠肌内侧头17块,外侧头5块,比目鱼肌9块。Ⅰ级损伤16块,MRI表现为肌肉肌腱形态正常,损伤部位肌肉在T_2WI或脂肪抑制序列上呈"羽毛"状高信号,伴或不伴有肌间积液;Ⅱ级损伤11块,MRI表现为肌肉肌腱结合处部分撕裂,断端肌肉变细,肌腱松弛呈轻度"波浪"状,断端及肌间多伴有积液;Ⅲ级损伤4块,MRI表现为肌肉肌腱连接处完全断裂,断端肌肉回缩圆钝,肌腱回缩增粗呈"波浪"状,断端及肌间伴有较多积液。结论 MR能够准确地评价小腿三头肌运动损伤的特点和程度,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牛昊 马秀丽 周军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小腿三头肌 多模态MRI技术对颅内单发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颅内单发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经临床确诊或病理证实环形强化病变患者,包括18例高级别胶质瘤(HGG)、14例脑脓肿(BA)及8例脑转移瘤(SBM)。分析病变的MRI常规序列、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MRS)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特点。观察分析常规MRI表现、多模态MRI表现,比较3种病变不同位置表观扩散系数(ADC)、相对脑血容量(rCBV)、胆碱/肌酸(Cho/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结果HGG:形态不规则,瘤壁厚薄不均,16例内壁伴结节、外壁毛糙,平扫呈T1WI等、T2WI等信号,增强不均匀环形强化,病变周围中至重度水肿。其中12例侵犯周围脑组织;BA:形态规则,11例呈均匀薄壁,3例厚薄不均内壁伴结节,平扫呈T1WI等、T2WI稍低高信号。增强较均匀环形强化,病变周围重度水肿。其中4例内部伴液-液平面;SBM:形态局限,呈类圆形,位于皮髓质交接区。瘤壁稍厚,内壁毛糙,外壁光整,平扫呈T1WI等、T2WI稍高信号,增强不均匀环形强化,病变周围重度水肿。DWI:HGG及SBM瘤壁弥散受限,ADC略升高,BA内部弥散受限明显,信号明显增高,ADC明显减低,HGG水肿区ADC明显低于BA、SB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WI:灌注强度HGG>SBM>BA,rCBV不同程度升高。3种病变内部坏死区均呈低灌注,HGG周围水肿rCBV高于BA、SB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MRS显示HGG水肿区Cho/Cr高于BA、SBM,NAA/Cr低于BA、SB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17例HGG瘤壁旁见弥漫分布极低信号,5例SBM周围见小范围点状极低信号。结论HGG、BA与SBM常规MRI影像学征象存在重叠现象,鉴别诊断有时困难。多模态MRI技术可综合评价颅内环形强化病变,有助于临床定性诊断。 王悦 周军 刘学 李丹 郑彬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 中国人群定量CT(QCT)脊柱骨密度正常参考值的建立和骨质疏松症QCT诊断标准的验证 被引量:64 2019年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中国人群定量CT腰椎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和验证国际定量CT脊柱骨密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否适合中国人群。方法本研究采用了3个人群:①全国多中心20~40岁正常青年人群1584例;②年龄40~83岁,总共3420例社区健康人群;③因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而就诊的432例骨折人群。腰椎骨密度采用美国Mindways的定量CT系统,测量腰椎第1~2椎体骨密度(如果有骨折椎体则测量临近的一个椎体),取平均值。采用国际定量CT腰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即腰椎骨密度>120mg/cm^3为正常,80~120mg/cm^3为低骨量,<80mg/cm^3为骨质疏松症。社区健康人群采用脊柱侧位定位像,由有经验的骨放射医师根据Genant椎体骨折半定量分析法对胸4~腰4每个椎体分别判断为正常(0),轻度(1),中度(2)和重度(3)骨折。每个个体只要有一个椎体≥1,判断为骨折,每个个体椎体骨折的最高值作为该个体的骨折严重程度。脊柱骨折人群均有X线,CT和/或MR检查至少有一个椎体明确骨折。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如果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20~40岁正常青年人的腰椎骨密度男性为(163.26±28.82)mg/cm^3,比女性(174.45±29.24)mg/cm^3低,P<0.001。50岁开始,一直到80岁,女性骨密度比男性低(P<0.05)。40~83岁正常社区人群以国际骨质疏松症定量CT诊断标准,人群33.2%为骨密度正常(>120mg/cm^3),38.3%为低骨量(80~120mg/cm^3),28.5%为骨质疏松(<80mg/cm^3)。其椎体骨折的患病率分别为7.14%,14.6%和30.63%,呈倍比关系。432例确诊的脊柱骨折患者,86%脊柱定量CT骨密度低于80mg/cm3,其余14%骨密度在低骨量范围。结论建立了中国人群定量CT腰椎骨密度正常参考值,为定量CT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定量CT腰椎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适合中国人群,可以用于中国人群的定量CT诊断。 李凯 陈捷 赵林芬 陈义忠 周军 邵继满 曲海波 郝晓光 姜永宏 吴艳 张郡 汤光宇 张雪芹 张伟 李小荣 王玲 王亮 刘世炜 吴静 马远征 程晓光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