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升
- 作品数:15 被引量:47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下扬子地区古生界页岩气地质条件与勘探前景被引量:101
- 2011年
- 通过对下扬子地区海相古生界暗色泥页岩发育的构造背景、沉积环境、空间展布、地球化学参数等的分析,认为下扬子地区海相古生界暗色泥页岩具备了页岩气富集的基本条件,提出了2套重点目的层,即下寒武统荷塘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并针对这2套泥页岩发育的层位分别提出了有利勘探区。同时认为,后期改造相对较弱的地区应该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
- 潘继平乔德武李世臻周东升许林峰张梦颖宋修艳
- 关键词:古生界海相地层页岩气
- 成岩矿物相带及其与油气的关系——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为例被引量:2
- 2004年
- 通过对川西地区典型油气田上沙溪庙组(J_2s)成岩作用的研究,确立了该区储层存在四种不同的成岩矿物相带:绿泥石-沸石相带、高岭石相带、碳酸盐相带及石英次生加大相带;探讨了成岩矿物相带与油气的关系,指出绿泥石-沸石成岩矿物相带是本区有利的成岩矿物组合相带。
- 周东升饶丹陆建林柳梅青
- 关键词:川西坳陷绿泥石沸石
- 类比法在北戴河海洋认知实习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6年
- 文中系统介绍了北戴河海滨海洋认知实习中采用的5种类比方法,总结了类比法教学的特点,指出类比法教学可以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周东升刘宝林
- 公共选修课《海洋科学导论》的教学改革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文中以选课学生背景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围绕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通过文献调研、课堂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方式开展了系列教学改革研究,提出了三种创新式教学方法。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为公共选修课甚至其它主修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 周东升方念乔
-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
- 扬子地块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气勘探前景被引量:36
- 2012年
- 扬子地块是中国南方进行油气勘探研究较早的地区之一,在古生代,扬子地块发育了以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上二叠统和下二叠统为代表的8套黑色泥页岩。近几年,人们对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泥页岩做了较多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而对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交互相泥页岩则尚缺乏评价。为此,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和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分析了扬子地块上二叠统龙潭组泥页岩的发育特征,探讨了龙潭组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前景。结论认为:①龙潭组黑色页岩具有有机碳含量较高、热演化成熟度达高成熟度阶段、石英含量达40%左右、厚度介于20~200m、吸附能力强等有利条件,与美国圣胡安盆地Lewis页岩很相似,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但黏土含量高、非均质性强、后期改造作用强烈等又会对其页岩气富集产生不利的影响;②龙潭组页岩气成藏条件纵向上:中、上段优于下段,横向上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地区为上扬子川中、川东、渝西北和下扬子苏南地区。
- 周东升许林峰潘继平黄晓伟
- 关键词:扬子地块晚二叠世泥页岩页岩气勘探前景
- 比较教学法在北戴河海滨海洋生物实习中的应用
- 论文系统地介绍了比较教学法在北戴河海滨海洋生物实习中的应用,通过比较教学内容的选择、比较教学过程的实施,激发了学生探寻海洋生物奥秘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对海洋生物分类、生理、生态等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收到了...
- 魏士平周东升
- 关键词:比较教学法海洋生物
- 川西坳陷洛带构造沉积成岩作用对油气聚集的控制被引量:6
- 2003年
- 油气的聚集是以储集空间为基础的,对于川西坳陷的碎屑岩储层来说,油气聚集的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裂缝次之。孔隙空间的发生、发展和演化严格受沉积成岩作用的控制,而油气的聚集则取决于有利孔隙、裂隙发育的深度及部位。从川西坳陷洛带构造(J2s)所发现的气藏来看,皆具有三高一低即高致密度、高含水饱和度、高异常流体压力及低孔渗的特征。储层非均质性强,常被分隔成孤立的、独具压力系统的"储集体"。研究表明,有利的沉积作用控制着储层的展布,而差异成岩作用则控制着储层储集性能的优劣,也是形成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从而导致储层在纵向上、横向上油气丰度的差异性。文中以洛带构造上沙溪庙组(J2s)为例,阐明沉积成岩作用对油气聚集的控制性,进一步查明该区有利的沉积成岩相带的展布,为预测油气的潜在分布提供重要依据。
- 贾存善周东升饶丹
- 关键词:储集体油气聚集川西坳陷
- 川西坳陷成岩矿物相带对砂岩储集性能的控制作用被引量:8
- 2002年
- 川西坳陷中段沙溪庙组砂岩储层极具非均质性,现今砂岩储集物性的优劣主要受成岩矿物相带的控制,其中以绿泥石-沸石成岩矿物相带为主体,高岭石成岩矿物相带为次,是研究区内有利于次生孔隙发育的成岩相标志,而板状碳酸盐成岩矿物相带以及石英增生成岩矿物相带则是砂岩致密化的重要标志。
- 饶丹周东升贾存善
- 关键词:川西坳陷相带砂岩储集性能
- 层序地层地球化学——地球化学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15
- 2003年
- 层序地层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研究的新进展,它主要研究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烃源岩分布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层序地层地球化学的概念由Peters等人(2000)提出,并在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层序地层地球化学将地球化学方法与层序地层学研究相结合,主要用于研究;a)基于层序格架下的烃源岩分布特征和地球化学性质;b)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随海(湖)平面的变化规律;c)在油源对比和油油对比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地层格架的原油成出分类;d)最终研究油气聚和成藏特征并指导勘探。在研究中,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是基础,高分辨率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是关键。在以寻找隐蔽油气藏、深层和非常规油气藏为主的中国东部陆相断陷湖盆的勘探中,开展层序地层地球化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李美俊周东升
- 关键词:层序地层学地球化学化学地层学
- 微量元素分析在判别沉积环境中的应用——以江汉盆地潜江组为例被引量:260
- 2007年
- 湖泊沉积岩中的粘土矿物、泥岩和膏岩中的微量元素组成对沉积环境的水文变化很敏感,可以有效揭示湖平面的变化。封闭盐湖的沉积记录在垂向上以显著的岩性变化为特征,它们取决于河水补给与蒸发、沉淀和渗透之间的平衡作用,并导致湖平面的相应变化和湖岸线的频繁迁移。文中选取江汉盆地潜江组中对沉积环境反映最为敏感的硼(B)、锶(Sr)、钡(Ba)、钛(Ti)、铁(Fe)、磷(P)、锰(Mn)等微量元素指标,分析其在不同层序、不同体系域的变化特征,并讨论其环境意义。沉积岩中B含量一般比岩浆岩高,在页岩中其含量可达135×10^-6,砂岩中较低,一般为(1~40)×10^-6。Sr元素在咸水中含量一般为0.8‰~1‰,在淡水中的含量一般为0.1‰~0.3‰。
- 刘刚周东升
- 关键词:古气候沉积环境潜江组潜江凹陷江汉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