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动脉瘤
  • 4篇手术
  • 4篇颅内
  • 3篇血管
  • 3篇栓塞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手术
  • 3篇显微外科
  • 3篇显微外科手术
  • 3篇颅脑
  • 3篇颅内动脉
  • 3篇颅内动脉瘤
  • 2篇弹簧圈
  • 2篇预后
  • 2篇入路
  • 2篇术后
  • 2篇栓塞治疗
  • 2篇去骨
  • 2篇去骨瓣

机构

  • 1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组织工程...

作者

  • 11篇吴智远
  • 9篇龚坚
  • 6篇王有刚
  • 5篇黄武
  • 5篇刘科峰
  • 4篇王明海
  • 3篇文世宏
  • 3篇杨劲松
  • 3篇钱惠农
  • 3篇张立国
  • 2篇王建
  • 1篇刘广鹏
  • 1篇李新庆
  • 1篇孙剑
  • 1篇李宇琳
  • 1篇李春和
  • 1篇王健
  • 1篇吴臣义
  • 1篇朱蕴杰
  • 1篇崔磊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85例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王有刚龚坚黄武吴智远钱惠农王明海朱蕴杰
关键词:显微手术疗效
幕上下联合经岩骨入路切除巨大岩斜区肿瘤
2001年
龚坚王有刚黄武吴智远王明海
关键词:颅底肿瘤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手术
钛网修补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的时机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钛网修补时机的选择。方法: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88例,根据颅骨缺损修补的时间,分为早期组46例和晚期组42例,比较2组局灶性神经功能异常改善及改良功能生活指数量表(RFLI)评分。结果:早期组中,修补前具有局灶性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25例,术后改善15例(60%);晚期组中,修补前具有局灶性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22例,术后改善11例(50%);早期组改善率高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修补术后1、2年的RFLI评分分别为(66.3±13.9)分、(75.9±16.4)分;晚期组修补术后1、2年的RFLI评分分别为(60.8±17.2)分、(67.1±18.5)分;2组2年后RFLI评分均高于1年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早期组RFLI评分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早期组RFLI评分高于晚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因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颅骨缺损患者应早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
文世宏刘科峰吴智远龚坚王建张立国
关键词:颅骨缺损钛网颅骨修补术
动脉瘤栓塞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对比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和血管内治疗各自的适应症、优缺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117例,其中手术治疗81例,血管内治疗36例。结果手术治疗组治疗结果为优者78例(96.2%),中度残疾2例(2.6%),死亡1例(1.2%)。血管内治疗组出院时治疗结果为优者33例(91.7%),中度残疾1例(2.8%),死亡2例(5.5%)。结论根据动脉瘤的大小、部位以及手术者的经验采取两种不同的微侵袭治疗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王明海龚坚王有刚吴智远钱惠农杨劲松黄武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血管内治疗
前交通动脉瘤的解剖特点及其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09年
刘科峰龚坚黄武杨劲松吴智远吴臣义钱惠农文世宏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翼点入路
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2008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操作技术、近期疗效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回顾分析9例TCCF病例的临床资料。9例均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明确诊断,单纯可脱性球囊栓塞7例,可脱性球囊结合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联合栓塞1例,GDC栓塞1例。术后造影复查观察瘘口是否闭塞,并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所有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均获成功,经DSA复查见所有瘘口均闭塞,无造影剂漏入海绵窦,Meta试验证实痊愈。术后随访1年,其中1例球囊泄漏,无临床症状。结论:血管内介入微创治疗TCCF疗效确切,创伤痛苦小,并发症少,是较安全的一种方法。
杨劲松龚坚王明海吴智远
关键词: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可脱性球囊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
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织工程骨修复颅骨缺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作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外伤后颅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07年2月,共4例外伤后颅骨缺损患者,抽取患者骨髓,分离得到hBMSCs,体外扩增和成骨诱导后,将hBMSCs与部分脱钙骨复合,体外共培养1周后,手术植入颅骨缺损区。分别于术后1周和3个月、6个月进行临床和三维CT检查随访。结果术后1周,三维CT均显示骨缺损区被所植入的组织工程骨充填;术后3~6个月,CT显示组织工程骨形成并修复骨缺损,新生骨与骨缺损断端融合。高龄患者及骨缺损面积过大患者,组织工程骨体内成活率较差。结论通过选择适宜的病例,以自体hBMSCs作为种子细胞,运用组织工程技术可以在人体内形成稳定的组织工程骨并可用于修复颅骨缺损。
王有刚李新庆李春和吴智远崔磊刘广鹏李宇琳孙剑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颅骨缺损
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149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47例(积液组),未发生硬膜下积液102例(非积液组)。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手术时机、血肿位置、血肿量、基底池受压、中线结构位移≥10 mm、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5分、血肿量>40 ml、中线结构位移≥10 mm、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基底池受压是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外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损伤严重、血肿量大、CT表现为基底池受压和中线结构位移≥10 mm、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积水的颅脑损伤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风险较高,应给予重视。
文世宏刘科峰吴智远龚坚王建张立国
关键词: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硬膜下积液
有创颅内压监测和阶梯式方案治疗进展性脑挫裂伤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进展性脑挫裂伤颅内压变化,及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案控制颅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硬膜下或脑室内探头置入颅内,并持续监测颅内压,运用阶梯式治疗方案降低颅内压。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置入颅内压监测探头。9例患者随即转开颅手术;12例采用保守治疗,其中8例在保守治疗过程中ICP持续上升转开颅手术。GOS评分5分13例,4分8例。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能客观、准确和及时反应颅内压变化。阶梯式治疗方案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
刘科峰吴智远龚坚文世宏王有刚
关键词:颅脑外伤脑挫裂伤颅内压预后
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可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结果 20例动脉瘤患者均成功完成栓塞,其中16例窄颈动脉瘤患者给予可解脱弹簧圈栓塞,4例宽颈动脉瘤患者给予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栓塞。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完全栓塞19例,瘤颈残留1例,部分栓塞0例。无出血和血栓等并发症发生。16例动脉瘤随访3~12个月,无动脉瘤复发。改良Rankin评分(MRS)显示,0分10例,1分9例,2分1例。结论弹簧圈栓塞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而提高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是防止复发的关键因素。
刘科峰王有刚王健龚坚吴智远黄武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前循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弹簧圈栓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