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游

作品数:10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研究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融合术
  • 2篇肾毒
  • 2篇肾毒性
  • 2篇细胞
  • 1篇蛋白酶
  • 1篇凋亡
  • 1篇腰椎
  • 1篇腰骶
  • 1篇腰骶段
  • 1篇腰骶段结核
  • 1篇抑制剂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镇痛
  • 1篇镇痛作用
  • 1篇置入
  • 1篇融合术治疗
  • 1篇肉瘤
  • 1篇上皮细胞凋亡

机构

  • 8篇徐州医学院
  • 7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10篇吕游
  • 5篇郭开今
  • 4篇袁峰
  • 2篇严海翠
  • 2篇陈宏亮
  • 2篇夏安周
  • 2篇陈景阳
  • 1篇赵凤朝
  • 1篇李秀芹
  • 1篇葛保健
  • 1篇杨洁
  • 1篇杨腾飞
  • 1篇刘洪涛
  • 1篇裴方
  • 1篇陈向阳
  • 1篇张可璇
  • 1篇武静茹
  • 1篇王红兵
  • 1篇李强
  • 1篇陈宏亮

传媒

  • 6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柔比星对人骨肉瘤干细胞分离纯化的影响
2015年
目的 探讨分离纯化人骨肉瘤干细胞的新途径.方法 体外培养人骨肉瘤U2OS细胞和人骨肉瘤干细胞,免疫荧光检测人骨肉瘤干细胞球中CD105表达.表柔比星处理人骨肉瘤干细胞球,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测增殖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表柔比星处理后人骨肉瘤干细胞球Nanog和Oct4蛋白表达.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可见,人骨肉瘤干细胞球CD105呈阳性表达.表柔比星处理后人骨肉瘤干细胞球生长受抑制.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2.5 mg/L表柔比星处理组Nanog蛋白和Oct4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为最高且不再增加.2.5 mg/L表柔比星为分离培养人骨肉瘤干细胞的最适浓度.结论 悬浮培养联合表柔比星较传统无血清培养,能更好的分离、纯化人骨肉瘤干细胞.
杨寒石吕游陈景阳袁峰郭开今葛保健
关键词:骨肉瘤表柔比星
乌司他丁对肾毒性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的影响
2014年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造影剂肾毒性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UTI低、高剂量组(2.5×104、5.0×104IU·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于大鼠后腿深部肌肉注射25%甘油(10 m L·kg-1),48 h后于尾静脉iv 76%泛影葡胺(10m L·kg-1)造模。UTI组大鼠分别在注射造影剂24、48 h后给药,测定血清中胱抑素C(Cys C)和肌酐(Scr)的水平;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进行Paller评分;TUNEL染色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明显水肿、空泡变性和颗粒变性、刷状缘丢失以及肾小管扩张等;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血清Cys C和Scr水平、Paller评分显著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增多,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与模型组比较,UTI组的血清Cys C、Scr水平明显降低,肾组织损害减轻、Paller评分下降,肾小管上皮细胞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结论 UTI可下调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对造影剂肾毒性大鼠起保护作用。
夏洁云尹欢欢商杰吕游夏安周
关键词:乌司他丁凋亡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胃癌组织、外周血中活性氧调节因子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检测活性氧调节因子1(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modulator 1,Romo1)在胃癌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距癌组织边缘>5 cm)中Romo1蛋白表达;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40例胃癌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Romo1蛋白浓度。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Romo1蛋白阳性表达率(72.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7.5%)(P<0.01)。胃癌患者外周血中Romo1蛋白浓度为(289.0±51.3)ng/L,显著高于对照组(75.2±18.9)ng/L(P<0.01)。癌组织中Romo1蛋白表达及外周血中Romo1蛋白浓度均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或P<0.01),胃癌患者癌组织与外周血中Romo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74,P<0.01)。结论 Romo1在胃癌患者癌组织及外周血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Romo1可能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外周血中Romo1浓度能够可靠地反映癌组织中Romo1蛋白表达情况,可作为一种用于胃癌诊断、病情监测的新肿瘤标志物。
严海翠杨洁邱祥南吕游王红兵
关键词:胃癌
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在治疗腰骶段结核中的应用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应用于腰骶段脊柱结核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指征。方法: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17例,采用后正中切口,在完成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同一切口内经棘突根部向对侧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进行围手术期指标观察、影像学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和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无患者出现神经症状。平均手术时间(146±70)分钟,术中出血量(178±156)ml,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平均长度(50±4)mm。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X线显示混合内固定位置良好,经棘突椎板关节突螺钉均穿过椎板和关节突关节,影像学检查所有椎体均获得椎间融合,融合率100%。结论: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同一切口内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能有效提高椎间骨融合率,达到小关节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范煜昕袁峰陈宏亮吕游郭开今
关键词:脊柱结核腰骶段影像学
L4、L5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混合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腰椎完整标本和3种L4、L5节段的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用成人新鲜腰椎标本(L2~S1)6具,分别于完整状态、左侧TLIF同侧椎弓根螺钉(PS)固定、左侧TLIF同侧Ps+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TLFS)固定、左侧TLIF双侧PS固定下,测定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轴向旋转6种运动状态下运动范围(ROM)并进行比较。结果各固定方式的ROM值均小于完整状态(P〈0.05)。双侧PS固定在各状态下ROM值最低,与同侧PS固定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侧PS+对侧TLFS固定相比,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弯状态下2种固定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旋转状态下2种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同侧PS+对侧TLFS固定的稳定性与TLIF双侧Ps固定相似,该种腰椎融合混合内固定方式可作为微创手术治疗的优先备选方案。
范煜昕陈宏亮井贵龙吕游郭开今袁峰
关键词: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生物力学
Ⅱ型大麻素受体抑制剂对纳米级钛颗粒诱导 Ana -1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5年
目的:观察Ⅱ型大麻素受体(CB2)选择性抑制剂 AM630对纳米级钛(Ti)颗粒诱导下 Ana -1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分5组,即空白组、颗粒组(Ti 0.5 g/L)、颗粒+AM63050 nmol/L(AM1)组、颗粒+AM630100 nmol/L(AM2)组、颗粒+AM630200 nmol/L(AM3)组。将 Ana -1细胞在不同浓度 AM630(50、100、200 nmol/L)中培养,采用 CCK -8法检测12、24、48 h 后细胞增殖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 TNF -α、IL -1β、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 -ERK)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AM630在各时点对 Ana -1细胞增殖均无影响。颗粒组各时点 Ana-1细胞上清液中 TNF -α、IL -1β的含量与空白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炎症因子的含量递增;加入不同浓度AM630后,各时间点细胞上清液中 TNF -α、IL -1β的含量较颗粒组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颗粒组 p -ERK 水平较空白组明显增加,而加入不同浓度 AM630后,p -ERK 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 <0.01)。结论CB2选择性抑制剂 AM630能通过抑制 ERK 磷酸化表达水平来降低纳米级钛颗粒诱导的 Ana -1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
陈景阳吕游杨寒石赵凤朝刘洪涛郭开今
关键词:钛颗粒巨噬细胞
泛影葡胺加重肾毒性及其对肾组织骨形成蛋白7表达的影响
2012年
目的 探讨高渗造影剂对甘油所致肾损害的大鼠肾毒性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甘油对照组(G组)、泛影葡胺对照组(LM组)、甘油+泛影葡胺组(G+LM组),每组8只.G组和G+LM组给予50%的甘油,后腿深部肌肉注射;N组和LM组以同样的方法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3天后,LM组和G+LM组再给76%泛影葡胺(10 ml/kg)尾静脉注射;N组和G组按同样方法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于5天后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损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骨形成蛋白7(BMP-7)的表达.结果 BMP-7在N组肾组织中有高度表达,G组表达减少,LM组有中度表达,而G+LM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泛影葡胺能加重SD大鼠原有的急性肾毒性,骨形成蛋白7表达的下调是肾损伤的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吕游张鹤达严海翠高杨刘晓晖刘金涛夏安周
关键词:肾毒性泛影葡胺骨形成蛋白7
截骨矫形合并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跟骨骨折
目的 观察通过跟骨多方位截骨加植骨与距下关节融合术联合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探讨跟骨陈旧性骨折的治疗.方法 2009年5月至2013年1月,37例跟骨陈旧性骨折患采取跟骨多方位截骨,取自体髂骨植骨,距下关...
陈向阳吕游李强裴方
经皮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介绍经椎板关节突螺钉( TLFS)安全经皮置入技术并评价这项技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13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单侧切口进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 ),置入单侧椎弓根螺钉后透视引导下经皮向对侧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术后评价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分析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失败率、手术并发症及融合率。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经皮安全置入椎板关节突螺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无输血),术后切口引流量少。本组共置入了13枚螺钉,1枚螺钉(7.7%)穿破椎板,但未损伤神经根。所有螺钉均经过关节突关节,11枚螺钉(84.6%)置入理想的位置。术后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术中、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影像学检查所有椎体均获得椎间融合,融合率为100%。结论进行MIS-TLIF手术,置入单侧椎弓根螺钉后透视引导下经皮向对侧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技术是一项简单易行、创伤小、可广泛推广的技术。
范煜昕陈宏亮吕游郭开今袁峰
关键词:微创
罗通定协同哌替啶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罗通定与阈下剂量哌替啶合用后对哌替啶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成罗通定组、哌替啶组及二药合用组,用热板法观察、比较3组小鼠的痛阈变化。结果罗通定与阈下剂量哌替啶配伍可显著提高小鼠痛阈。结论罗通定与阈下剂量哌替啶合用可以增强镇痛效果,从而减少哌替啶的用量,降低其药物依赖的发生概率。
李秀芹杨腾飞张可璇吕游武静茹
关键词:哌替啶罗通定镇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