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玲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圳市南山区科技研发资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血液
  • 2篇血液透析
  • 2篇肾病
  • 2篇丝裂原
  • 2篇丝裂原活化蛋...
  • 2篇终末期肾病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维持性
  • 2篇维持性血液
  • 2篇维持性血液透...
  • 2篇化生
  • 2篇活化
  • 2篇活化蛋白激酶
  • 2篇间皮
  • 2篇间皮细胞
  • 2篇腹膜
  • 2篇腹膜间皮
  • 2篇腹膜间皮细胞
  • 2篇P38丝裂原...

机构

  • 6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6篇祝胜郎
  • 6篇陈结慧
  • 6篇叶玲
  • 6篇朱恒梅
  • 3篇蒋莹
  • 1篇周洋
  • 1篇李向阳

传媒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5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常规降糖与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PARP-1及GAPDH活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采用常规降糖治疗与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对糖尿病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3-磷酸甘油脱氢酶(GAPDH)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CKDⅢ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30例;联合NAC治疗组(B组)3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正常对照(NC)组,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外周单核细胞PARP活性、全血GAPDH活性的变化。结果 A、B组治疗后PARP活性下降[A组(3.70±0.06)vs(3.02±0.07)U/mg;B组(3.74±0.11)vs(2.66±0.04)U/mg],GAPDH活性升高[A组(4430.8±279.4)vs(5136.6±321.6)U/ml,B组(4495.2±324.7)vs(6104.4±275.3)U/ml],且B组治疗后PARP及GAPDH活性改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NAC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可更有效地逆转CKD患者PARP、GAPDH活性的异常。
朱恒梅祝胜郎李向阳陈结慧蒋莹叶玲
关键词:3-磷酸甘油脱氢酶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IL-8表达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s)IL-8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10μg.L-1 TGF-β1刺激体外培养的RPMCs,RT-PCR法检测IL-8的表达;体外转染Smad7和pcDNA3空载体至RPMCs后,观察10μg.L-1 TGF-β1刺激RPMCs对IL-8和p38表达的影响。采用p38抑制剂SB203580(10μmol.L-1)预处理RPMCs后,加入10μg.L-1 TGF-β1,观察阻断p38信号通路对IL-8表达的影响。结果与0h刺激组相比,3、6、12hTGF-β1刺激组IL-8表达明显增加(P<0.05或P<0.01),其中3h达高峰。上调表达Smad7以及SB203580均能显著抑制TGF-β1刺激RPMCs产生IL-8(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F-β1刺激磷酸化p38(p-p38)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TGF-β1刺激组比较,外源性Smad7转染组p-p38的表达显著减弱(P<0.05)。结论 TGF-β1促进RPMCs IL-8的表达,其机制可能是TGF-β1通过活化p38磷酸化来实现的。
叶玲祝胜郎陈结慧朱恒梅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SMAD7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白细胞介素-8
大鼠腹膜间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对TNF-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在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模型中,加入TGF-β1(10ng/ml)预刺激,研究RP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体外转染Smad7至RPMC后,研究其对TGF-β1(10 ng/ml)刺激后RPMCs中TNF-α和p38表达的影响。p38抑制剂SB203580(10umol/L)预处理RPMCs后,加入TGF-β1(10 ng/ml)刺激,研究抑制p38信号通路后对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RT-PCR结果显示,与0h对照组相比,3 h、6 h、12 h TGF-β1刺激组TNF-α表达明显增加(P<0.05)。上调表达Smad7抑制TGF-β1刺激RPMC产生TNF-α的作用,p38抑制剂SB203580亦能抑制TGF-β1刺激RPMC表达TNF-α的作用。TGF-β1参与p38磷酸化的活化,Smad7可抑制TGF-β1对它的激活反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F-β1刺激组磷酸化(p)-p38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TGF-β1刺激组比较,Smad7治疗组p-p38的表达显著减弱(P<0.05)。结论在大鼠腹膜间皮细胞中,TGF-β1能促进TNF-α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依赖活化p38MAPK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叶玲祝胜郎陈结慧朱恒梅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7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死亡率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在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南山医院肾内科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收集了患者首次透析时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到2012年7月。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因子筛选结果显示,血尿酸水平与死亡风险呈负相关(HR0.992,95%CI 0.985-0.999,P=0.035);血白蛋白水平与死亡风险呈负相关(HR0.844,95%CI0.732-0.974,P=0.021);其它风险因素还包括高龄、既往吸烟史、既往脑血管病史。结论: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低血尿酸水平、低蛋白血症是死亡的危险因素。对具有较低的血尿酸水平(小于440μmol/L)的首次进入血液透析的患者需要给予更密切的观察,以及积极改善其营养状态。
叶玲祝胜郎陈结慧蒋莹朱恒梅
关键词:尿酸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率终末期肾病
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病因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中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病因及影响AK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615例住院患者发生AKI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分型、肾衰类型,应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AK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15例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住院患者中,肾前性因素占60%,肾性因素占24%,肾后性因素占6%,多种原因并存占10%。创伤、感染、脑血管意外、合并慢性肾脏病是AKI的主要病因。肿瘤、急性左心衰、创伤、脑血管意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呼吸衰竭、感染等是影响AKI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住院患者发生AKI病因较多,应重视住院患者发生AKI的病因和影响其死亡的危险因素,及早给予防治,改善合并AKI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率。
许倩娜祝胜郎陈结慧叶玲朱恒梅李婧婷周洋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住院患者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3例在我院肾内科接受MHD治疗的患者,收集了患者首次透析时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到2011年10月。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因子筛选结果显示,NLR与死亡风险呈正相关[HR=0.452(0.223~0.916);P=0.027];中性粒细胞数目与死亡风险呈正相关[HR=3.981(1.443~10.984);P=0.008];其他风险因素还包括高龄、低白蛋白水平,而未发现淋巴细胞数目与患者死亡风险存在相关性。结论在接受MHD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NLR及中性粒细胞数目是预测患者生存预后的指标。本研究提示对具有较高的NLR值(≥3.88)及中性粒细胞数目(≥4.37×109/L)的首次进入血液透析的患者需要给予更密切的观察监护,以及投入更多的精力纠正可改善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叶玲祝胜郎陈结慧蒋莹朱恒梅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