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通气
  • 4篇衰竭
  • 4篇机械通气
  • 3篇通气治疗
  • 3篇梗死
  • 3篇鼻(面)罩
  • 2篇心病
  • 2篇心肺
  • 2篇心肺复苏
  • 2篇心衰
  • 2篇血浆
  • 2篇血气
  • 2篇血气分析
  • 2篇血液
  • 2篇血液流变
  • 2篇血液流变学
  • 2篇正压通气
  • 2篇中毒
  • 2篇气道
  • 2篇气道正压

机构

  • 16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16篇叶显智
  • 9篇刘炳烦
  • 5篇江慧琳
  • 5篇刘国斌
  • 4篇李燕屏
  • 3篇李炳流
  • 3篇毕晓锋
  • 1篇张弋
  • 1篇杜雪梅
  • 1篇许松青
  • 1篇林佩仪
  • 1篇李汉文
  • 1篇林桢
  • 1篇王宏娟
  • 1篇叶素贞
  • 1篇夏少梅
  • 1篇王卓丹
  • 1篇林珮仪
  • 1篇毕晓峰

传媒

  • 2篇广州医药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年份

  • 4篇2011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3609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方法对2003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我院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5年院前急救患者13609人次,逐年增加,以>60岁以上病人占...
叶显智江慧琳刘国斌李炳流林珮仪
文献传递
肺心病并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气分析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肺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和血气分析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对30例肺心病并脑梗死患者(肺+脑组)和35例肺心病患者(肺心病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及血气...
叶显智刘炳烦
文献传递
机械通气在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MV)在急性中毒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8例急性中毒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综合治疗同时,紧急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机械通气,并动态监测机械通气前后1h、12h、24h、72h和脱机前动脉血气并作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在通气1h后低氧血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26例患者在机械通气24h低氧血症明显改变,23例患者72h动脉血气恢复正常,与上机前相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上机时间为8小时~5天,治愈26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为92.8%。结论急性中毒并呼吸衰竭患者,在针对病因综合治疗的同时,早期给予恰当有效机械通气,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叶显智刘炳烦江慧琳
关键词:急性中毒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鼻(面)罩式Bipap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应用无创性鼻(面)罩BiPAP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价值。方法43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22例,均常规吸氧、解痉平喘,应用激素,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同时予鼻(面)罩BiPAP通气治疗,观察两组...
刘国斌毕晓锋叶显智
文献传递
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研究应用无创性鼻 (面 )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4 2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应用鼻 (面 )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观察通气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血压(MAP)、动脉血气分析、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鼻 (面 )罩BiPAP通气后 ,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 (P <0 0 0 1) ,MAP、动脉血气分析中pH、PaO2 、PaCO2 、SaO2 等参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应用无创性BiPAP鼻 (面 )罩通气治疗是安全而有效的。
刘国斌叶显智
关键词:鼻(面)罩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双水平正压通气心力衰竭
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47
2005年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2例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分两组,第一组42例采用无创面(鼻)罩正压通气(BiPAP);第二组16例采用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通气;同时给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通气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气分析、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第一组有36例抢救成功,有6例需改用第二组方式,第二组有13例抢救成功,有3例死亡,病死率为5.77%;抢救成功病人的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1),MAP、动脉血气分析中pH、PaO2、PaCO2、SaO2等参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心功能改善。结论根据急性左心衰竭不同临床情况,采用不同方式的机械通气治疗显著有效。
叶显智刘炳烦李燕屏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呼吸机通气PACO2心功能改善PAO2SAO2
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2例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分两组,第一组42例采用无创面(鼻)罩正压通气(BiPAP);第二组16例采用气管插管按呼吸机通气;同时给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通气前...
叶显智刘炳烦李燕屏
文献传递
血浆IL-8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血浆白细胞介素-8(IL-8)的动态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发病6小时内的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用放免法测定患者溶栓后0.5、1、2、4、12、48小时及1周血浆IL-8的变化。结果:48例患者中36例再通,12例未通。两组溶栓后血浆IL-8水平在溶栓后0.5、1、2、4、12、48小时均有统计学差异,均于48小时达峰值。结论:①IL-8参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和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过程,血浆IL-8浓度能反映心肌梗死区域的炎症与损伤程度。②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灌注后血浆IL-8浓度较未灌注者低,溶栓再灌注挽救心肌而减轻的炎症反应程度足以抵消再灌注炎症损伤。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IL-8动态变化及峰值浓度不是判断溶栓再通情况的较好指标。
李燕屏林佩仪刘炳烦李炳流杜雪梅毕晓峰叶显智江慧琳
关键词:血浆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白细胞介素-8
凝血系统功能检测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全身炎症反应与凝血系统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急诊监护室和ICU危重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SIRS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SIRS组70例,非SIRS组50例,另外健康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分别检测血小板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TT)、纤维蛋白原(Fg)、抗凝血酶(AT)、蛋白C(PC)及D-二聚体(DD)。观察在SIRS中,患者的凝血系统指标的变化。结果对PLT、Fg、AT和PC的检测在SIRS组中比非SIRS组和健康对照组出现下降(P<0.05),对PT、APTT、TT和DD的检测在SIRS组中比非SIRS组和健康组出现升高(P<0.05)。结论在全身炎症综合征时,有促凝物质增加,抗凝物质减少,纤溶系统被抑制,形成复杂的全身炎症/凝血反应,炎症越重,凝血系统的激活越明显,预后越差。因此,观察凝血系统的指标,对全身炎症综合征的诊断、疗效及预后都有重要价值。
林桢夏少梅叶显智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凝血指标多器官功能不全
肺心病并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气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肺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和血气分析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肺心病并脑梗死患者(合并症组)和35例肺心病患者(肺心病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及血气分析的变化,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合并症组和肺心病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Fg和DD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合并症组的全血黏度、Fg和DD含量也明显高于肺心病组(P<0.05);Fg和DD与血PaCO2呈正相关(rFg=0.313,P<0.01,rDD=0.470,P<0.01)。结论肺心病并脑梗死患者患者存在异常的凝血状态,改善通气及早期应用抗凝药物治疗,可能会减少肺心病合并脑梗死的发生。
叶显智刘炳烦
关键词:肺心病脑梗塞血液流变学血气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