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新东

作品数:55 被引量:367H指数:11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经济管理
  • 18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耕地
  • 9篇土壤
  • 8篇土壤水
  • 8篇农用
  • 8篇农用地
  • 7篇水分
  • 7篇土壤水分
  • 7篇耕地质量
  • 5篇枣林
  • 5篇土地利用
  • 5篇农用地分等
  • 5篇黄土丘陵
  • 4篇生态
  • 4篇生态安全
  • 4篇时空变化特征
  • 4篇丘陵区
  • 4篇黄土丘陵区
  • 4篇产能
  • 4篇产能核算
  • 3篇地价

机构

  • 53篇长安大学
  • 16篇西北农林科技...
  • 8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杨凌职业技术...
  • 2篇国土资源
  • 2篇陕西省国土资...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55篇卫新东
  • 19篇王筛妮
  • 18篇员学锋
  • 8篇汪有科
  • 6篇王晓峰
  • 4篇汪星
  • 4篇马超群
  • 3篇贺军奇
  • 3篇杨洁
  • 3篇王宁
  • 3篇赵永华
  • 3篇侯瑞
  • 2篇周玉红
  • 2篇郭旭新
  • 2篇蔺君
  • 2篇李芹芳
  • 2篇魏新光
  • 2篇张忠强
  • 2篇张转
  • 2篇王宝成

传媒

  • 5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国土资源科技...
  • 2篇陕西省行政学...
  • 2篇农业与技术
  • 2篇节水灌溉
  • 2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经济地理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5
  • 2篇2004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地污染文献定量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为了定量探究土地污染研究现状及其时空格局,采用文献计量统计法,从文献数量、作者、研究机构、期刊及内容等角度对1957-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土地污染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共涉及13 077篇文献、15 714位作者、5 663个研究机构、2 141种期刊。结果表明:土地污染文献数量增长符合指数模型,土地污染研究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核心作者群已经形成,核心作者177人;土地污染核心研究机构较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土地污染研究的核心力量,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92.80%;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群已经形成,核心区期刊中《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发文量为172篇,居榜首,《安徽农业科学》发文量为115篇,位居第二;从关键字分析来看,重金属污染和土地污染修复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地污染修复中具有重要地位。
员学锋邵雅静侯瑞卫新东
关键词:土地污染文献计量法
土地工程专业设置及培养初探——以长安大学为例被引量:7
2016年
专业设置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逻辑起点,也是专业布局结构管理的主要内容,设置合理与否对相应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从城市化、经济快速发展、土地工程的作用及人才需求等角度,分析了设置土地工程专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综合分析了长安大学设置土地工程的优势,并科学制定出土地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期为全国同类高校开设同类专业提供借鉴,进一步推动土地工程学科的建设。
员学锋马超群张卫华张卫华王欢元马智民赵永华赵永华卫新东吴金华杨瑾
黄土丘陵区山地枣林聚水沟水分效应及其作用机理试验研究
土壤水分是制约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最主要的限制因子,为解决黄土丘陵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统一问题,2006年在陕北米脂县银州镇孟岔村采用三种微灌工程技术与三种配套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山地枣树林进行了改造和建设,随着微灌工程...
卫新东
关键词:水分扩散土壤水分含量保水效应
省域尺度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布控——以陕西省为例被引量:3
2021年
耕地质量监测是新时代耕地保护的重要内容,是动态、实时掌握耕地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举措。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精准化监测耕地生产力和改善耕地生态环境,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从省级、耕地监测区层面系统分析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布控。基于陕西省2005~2019年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对耕地利用水平分区和经济水平分区进行空间叠加分析,采用分区组合法划分监测控制区,采用空间分层抽样法布控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对比分析不同属性值情况下监测样点的耕地面积比例与数量比例分布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划分7个监测类型区、82个监测控制区,布设757个监测样点,样点代表性与所选取的因素类型分布趋势保持一致,样点分布合理,能够满足耕地质量监测的需要。本研究构建了陕西省耕地质量监测样点体系,以期为全国其他省域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构建提供参考,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耕地产能提升等提供技术支撑,助力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卫新东王宁王宁王筛妮吴桐
关键词:土地利用耕地质量耕地保护粮食安全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山地密植枣林土壤水分特性研究被引量:36
2015年
针对陕北黄土丘陵区近年来形成的大规模枣林土壤水分研究薄弱的问题,本研究采用中子仪定位观测方法,探讨了山地密植枣林0~1000 cm土层范围的土壤水分特征变化规律。研究将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的密植枣林土壤水分划分为活跃层、难恢复层和稳定层。活跃层是土壤0~200 cm土层,该层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逐月动态变化规律,在枣树生育期内,5月是活跃层,土壤水分最干燥期,7月是土壤水分提升最明显期,10月是土壤水分最高期。土壤水分提升规律和枣树耗水规律一致,即在枣树生长旺盛时期,正是土壤水分提升最快的阶段;在枣树休眠结束和开始萌芽时枣林土壤水分出现最低值。枣林土壤水分难恢复层在200 cm以下,其深度取决于枣林年龄,林龄越大该层次越深,12年生密植枣林土壤耗水深度达到540 cm,其中难恢复层厚度为340 cm。难恢复层之下是土壤水分稳定层。研究认为密植枣林土壤耗水深度小于以往研究的刺槐、柠条和苜蓿等土壤水分消耗深度,山地密植枣林模式对今后研究人工林调控土壤水分有积极意义。
汪星周玉红汪有科卫新东郭旭新朱德兰
关键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枣林土壤水分
农用地集约利用变化过程研究——以陕西省扶风县为例被引量:8
2011年
科学量化评价农用地集约利用变化过程,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采用资料综合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农用地集约利用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以陕西省扶风县1997-2006年土地利用状况为依据,结合扶风县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率和持续状况4个层次上构建了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多因素综合指数法计算历年农用地的集约度分值。研究结果表明,扶风县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在1997-2006年呈现递增趋势,但农用地利用持续状况令人堪忧。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当地实际,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卫新东王筛妮员学锋
关键词: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AHP
神木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问题定量诊断被引量:11
2023年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的国家战略,县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问题定量诊断是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的最基本单元。以神木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电路理论构建神木市生态安全格局,将识别出的生态夹点、生态障碍点和低质量生态空间作为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其次,通过构建生态问题指标体系,在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内定量化诊断现存生态问题;最后,通过生态问题指数(EPI)测算结果划定生态修复分区。研究表明:(1)神木市生态源地面积为411.64km^(2),以草地为主,主要分布在中部、东部和南部地区,源间生态廊道共63条,总长度约610.71km,中部地区的生态廊道较东南部密度大。(2)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的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包括生态夹点415个,面积达30.55km^(2);生态障碍点341个,面积共计25.72km^(2);低质量生态空间面积为1043.73km^(2)。(3)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内土壤侵蚀主要以微度侵蚀为主;地质灾害多发于采矿区以及黄土丘陵沟壑区;水源涵养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低质量生态空间;林地和草地的退化程度呈现东部较中部和西南部低的分布特征;耕地破碎化程度则呈现东部和东南部较高、中部和西南部较低的特征;荒漠化指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低质量生态空间的沙地;部分河流、湖泊和湿地以及植被随着时间变化向非生态用地转变。(4)根据EPI测算结果,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可再划分为生态保育区、生态提升区、重点控制区和重点修复区,未来应结合各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现状,开展针对性的生态修复。研究结果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生态问题定量化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对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卫新东林良国冯小龙王晓峰王晓峰蔺康莉杨洁
渭北旱塬区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样点布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为掌握渭北旱塬区耕地质量等别动态变化,加强耕地质量、数量、生态三位一体管护,以陕西省黄陵县为例,对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样点布控进行研究。采用多因素限制条件法、网格法和分层抽样法,对比提出县域耕地等别监测区样点布设和精度检验最佳方法。结果表明,县域耕地质量监测控制区划分依据自然质量控制区、土地利用等值区、土地经济等值区,通过ArcGIS空间叠加功能确定;综合确定监测样点布控的最佳方法为多因素限制条件法;黄陵县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布设45个监测点,经统计学检验,监测样点代表性程度较好,能够全面监测和反映耕地质量等别动态变化。
张转卫新东王筛妮郭树延
关键词:土地利用
保墒灌溉对夏玉米地土壤水分迁移转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设置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PAM化学保水剂3种保墒处理,研究不同保墒灌溉下夏玉米地土壤水分沿剖面变化规律与夏玉米整个生育期耗水规律的异同。试验结果表明:在灌溉或非灌溉条件下,各保墒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在0~150 cm均高于相同条件下的对照,且各保墒灌溉对土壤储水量的提高,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试验结果还表明: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PAM处理在拔节前的耗水量分别较对照平均降低了27.92 mm,24.54 mm和2.07 mm,降幅分别为58.4%,51.33%和4.33%。抽雄期至灌浆期,地膜覆盖条件下土壤耗水量较对照增加11.88~20.90 mm;秸秆覆盖增加12.93~18.14 mm,而PAM处理则增加2.00~4.39 mm。灌浆期至成熟期虽然与抽雄期至灌浆期的耗水规律一致,但是由于不同处理受降雨的影响,土壤水分状况差异不是很大,因此土壤耗水量起伏变化较小。同时得出,夏玉米整个生育期内,不同处理耗水量大小关系依次为:CK>PAM处理>秸秆覆盖处理>地膜覆盖处理。
贺军奇员学锋卫新东汪有科
关键词:保墒灌溉夏玉米土壤水分耗水规律
陕北黄土高原沟间地土地整理的意义与途径被引量:8
2008年
为了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及耕地后备资源紧缺的背景下保证一定数量的耕地,采用实地调查、型性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总结了在黄土高原区进行沟间地土地整理时主要的5条途径:田面平整、田间道路建设、农田防护林设置、居民点整理和农田水利建设。研究表明:虽然沟间地土地整理投资较大,但经过整理后可获得的经济、社会、生态等三方面的综合效益十分丰厚,是保障陕北地区农业发展和维护地区粮食安全的有力手段。
马超群卫新东李芹芳
关键词:土地整理黄土高原陕北高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