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绮萍

作品数:173 被引量:75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2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157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7篇缺血
  • 33篇灌注
  • 32篇再灌注
  • 30篇手术
  • 28篇细胞
  • 26篇缺血再灌注
  • 24篇外科
  • 22篇切除
  • 18篇结石
  • 18篇腹腔
  • 18篇腹腔镜
  • 18篇肝脏
  • 17篇胆囊
  • 16篇切除术
  • 15篇蛋白
  • 15篇肿瘤
  • 14篇再灌注损伤
  • 14篇基因
  • 14篇灌注损伤
  • 12篇外科手术

机构

  • 146篇广州军区武汉...
  • 2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9篇南方医科大学
  • 12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同济医科大学...
  • 3篇湖北中医药大...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军区总医...
  • 1篇解放军第42...

作者

  • 173篇卢绮萍
  • 28篇张智勇
  • 24篇蔡逊
  • 21篇吴在德
  • 20篇曹庭加
  • 20篇李德忠
  • 16篇曹钧
  • 15篇张兆林
  • 15篇史陈让
  • 15篇陈孝平
  • 14篇李汉军
  • 12篇易继林
  • 10篇冯毓灵
  • 9篇刘安重
  • 8篇田磊
  • 7篇易峰涛
  • 7篇高建虎
  • 6篇徐志广
  • 6篇胡逸林
  • 6篇杜秋国

传媒

  • 24篇腹部外科
  • 21篇临床外科杂志
  • 20篇中华实验外科...
  • 9篇华南国防医学...
  • 9篇中华消化外科...
  • 7篇中华肝胆外科...
  • 6篇中国普通外科...
  • 6篇中国实验室外...
  • 5篇中国实用外科...
  • 3篇医学综述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肝胆外科杂志
  • 3篇西南国防医药
  • 3篇国际外科学杂...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湖北中医药大...
  • 2篇第四届中国武...
  • 2篇第14届全国...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5
  • 9篇2014
  • 27篇2013
  • 11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11篇2006
  • 10篇2005
  • 9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8篇2001
  • 4篇2000
1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右上腹剧烈疼痛的常见原因及其预防处理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通过临术手术分析诊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右上腹剧烈腹痛的原因 ,并采取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诊断对照组 138例 L C术后出现的 32例右上腹剧烈腹痛的可能原因。前瞻性地随机将治疗组 186例分为换气引流组 73例 ,换气组 45例 ,引流组 6 8例 ;然后观察分析各组病人术后剧烈腹痛的发生率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剧烈腹痛的发生率为 2 3% ,可能的原因分别是腹腔膈下 CO2 气体酸性刺激 9例 ,肝下积血积液 7例 ,肋软骨受损 5例 ,肠胀气 7例 ,原因不明者 4例。换气引流组、换气组、引流组的术后剧烈腹痛发生率分别是 5 .8% (4例 ) ,13% (6例 ) ,10 .2 % (7例 ) ;对照组与各治疗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剧裂腹痛与膈下 CO2 酸性刺激、肝下积气积液、肋软骨损伤、肠胀气等因素有明显关系 ;术前清洁肠道 ,术终时行腹腔换气、置管引流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术后右上腹剧烈疼痛的发生率 。
刘安重陈孝平卢绮萍邵俊伟孟春城张天启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腹痛
重组人内皮抑素真核表达载体pCD-sEndo的构建和表达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构建表达人内皮抑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人肝癌SMMC-7721细胞,观察其体外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 方法:将含有IL-2分泌肽的人endostatin全长c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产生重组质粒pCD—sEndo,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将其体外转染人肝癌细胞SMMC- 7721细胞.G418筛选后得到阳性克隆,并被命名为SMMC/sEndo,采用Western—blot检测转染细胞上清中endostatin蛋白的表达,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实验检测转染细胞上清中内皮抑素蛋白的生物活性. 结果:成功构建endostatin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sEndo并经酶切和序列测定证实,通过阳离子脂质体转染SMMC-7721细胞,Western-blot显示转染细胞上清有人endostatin蛋白的表达,Mr 20 000,而转然空质粒对照组未检测到目的蛋白.CAM实验显示在给予内皮抑素蛋白的鸡胚绒毛膜血管稀疏,血管密度明显减少,并且随着蛋白量的增加,血管减少程度加强. 结论:重组endostatin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正确,转染SMMC-7721细胞后可有效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endostatin蛋白并能分泌到细胞外.
邵俊伟刘然义易继林卢绮萍黄文林
关键词:肝癌内皮抑素
外伤性腹部血管损伤85例诊治体会
2005年
冯毓灵刘安重卢绮萍
关键词:腹部血管诊治体会
腹部刀刺伤158例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腹部刀刺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158例腹部刀刺伤伤员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及治疗方式进行总结。结果治愈157例,死亡1例。其中,腹壁穿透伤113例,行剖腹探查术86例,行腹腔镜下探查术13例,14例小创口先行清创后保守治疗,期间出现腹膜炎表现立即中转开腹2例。结论腹部刀刺伤应迅速地做出正确诊断,剖腹探查是腹内损伤确诊和治疗的重要方法。休克、腹腔脏器或大网膜外脱、腹膜炎体征、诊断性腹腔穿刺阳性均是剖腹探查指征。术中仔细探查腹腔脏器,避免漏诊、漏治,是腹部刀刺伤的诊治关键。
李汉军田少林张翌卢绮萍
关键词:腹部损伤外科手术
氩氦刀治疗实验性肝肿瘤并发出血的原因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肝癌氩氦刀冷冻治疗并发出血的原因,探索出血防治方法。方法将VX2肿瘤细胞株移植于45只大白兔肝内建立实验性肝肿瘤模型,对45只荷瘤兔的61个肿瘤进行氩氦刀治疗,观察出血的发生;术后3 d对大白兔进行320排CT增强扫描,观察治疗靶区血流灌注情况。结果(1)61个肿瘤中出血阳性判定者6个,出血发生率为9.8%。有3个肿瘤是因为冰球破裂出血,其中2个肿瘤位于同一只大白兔肝上(该2个肿瘤中的1个第2次氩氦刀时因为进针过深,导致肿瘤本身及毗邻肿瘤的冰球破裂出血),另1例是氩氦刀结束时,冰球尚未完全融化,拔刀时用力过猛导致冰球破裂出血。其余3例中,1例是在冻融过程中由于用力牵拉冰球,导致冰球与正常肝组织连接处撕裂出血;2例是在氩氦刀结束后,冰球融化,穿刺通道出血。(2)术后3 d行CT扫描发现治疗靶区小血管闭塞,大血管血流正常。结论肝癌氩氦刀作为一种微创技术,仍有出血的风险存在。出血的时间主要发生在围手术期,与不规范操作及操作过急有关,术后24 h后治疗靶区小血管闭塞,死亡风险较低。
易峰涛卢绮萍吴坤
关键词:肝肿瘤氩氦刀出血
腹部创伤记分及276例伤情分析被引量:4
1996年
本文介绍一种简便的“腹部创伤记分法”,并按此方法将本院近五年手术救治的276例腹部外伤进行统计学处理伤情分析,认为此记分法能较合理地反映出腹部创伤严重度的基本情况,便于临床医生掌握使用,有益于基层医院用于指导临床伤情评估,抢救治疗及预后预测等。
卢绮萍史陈让蔡逊张曙光张兆林苗春浦
关键词:创伤严重度评分腹部创伤
肝尾叶胆管结石误诊漏治因素分析及术中三重B超的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肝尾叶胆管结石由于解剖学上的特殊位置,一直是肝胆管结石诊断、治疗上的难点.我们根据肝尾叶胆管结石误诊漏治的可能因素,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应用术中超声(intra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IOUS)三重胆道探查辅助联合手术处治肝尾叶胆管结石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张兆林卢绮萍钟红林莉夏利史陈让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超声手术
不同热缺血时限人肝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变化及意义探讨
1995年
应用Fura-2单细胞显微荧光探测技术观察两组病人肝组织(组1:无肝硬变肝疾患正常区域肝组织;组2:肝炎后肝硬变并原发性肝癌旁肝组织)常温下缺血0、15、30、45、60min活性肝细胞胞内游离钙浓度([Ca^2-1])及同期病理形态改变。结果:肝细胞胞内([Ca^2+])随缺血时间延长而增高,与细胞及亚细胞嚣损伤逐渐加重的病理烃化相一致,同期肝硬变组上述改变较无肝硬变组显著;无肝硬变组缺血60min[Ca^2+]达1.444×10^6mol/L,而肝硬变组缺血30min后[Ca^2+]即急剧上升,缺血45min持续>10^6mol/L,并出现核染色质边聚等早期细胞坏死病理形态。作者认为肝细胞内[Ca^2+]改变可作为肝细胞耐受不同热缺血时间安全时限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卢绮萍史陈让张兆林蔡逊李德忠戚沛林
关键词:热缺血时限游离钙浓度肝组织肝硬变
靶向纳米复合物抗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研究
2016年
目的通过构建具有CD44特异性靶向作用的基因载体硫代适体一聚乙二醇一聚酰胺胺(TA—PEG—PAMAM),携带具有抗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基因微小RNA(miRNA,miR)-145,观察载体系统的转染效率及其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核磁共振(NMR),鉴定TA-PEG-PAMAM基因载体的结构;利用粒径电位仪对TA—PEG—PAMAM/miRNA纳米复合物进行表征;利用基因转染实验观察TA—PEG—PAMAM/miRNA纳米复合物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CD44^+)和MCF-7(CD44^-)上的表达效果;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增殖抑制实验,观察TA-PEG—PAMA彬miRNA-145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抑制作用。结果通过结构鉴定确定TA—PEG—PAMAM合成成功。定性定量转染效率实验考察证明,PEG修饰后的PAMAM对乳腺癌细胞转染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TA进一步修饰后对MDA-MB-231细胞转染效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TA的靶向作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证明,TA-PEG-PAMAM/miRNA-145纳米复合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121.3±14.9)nmol/L]低于阴性对照组[(261.5±30.2)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TA—PEG—PAMAM/miRNA-145有望成为今后靶向治疗乳腺癌的基因药物。
范伟王旭东蔡海敏杨玲李勇刘升辉聂岁锋卢绮萍
关键词:靶向治疗乳腺癌基因载体CD44
肝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现象及Fas蛋白、PCNA、p53、bcl-2mRNA表达被引量:23
2001年
目的 探讨肝缺血再灌注肝细胞凋亡发生的时空分布、基因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 在观察SD大鼠 (n =4 0 )肝缺血 0 ,3 0 ,4 5 ,60min再灌注 3 ,6,2 4h存活率及病理形态基础上 ,重点观察大鼠 (n =10 0 )全肝血流阻断 3 0min再灌注 0 ,0 5 ,1,3 ,6,12 ,2 4 ,4 8,72 ,96h凋亡细胞分布 (原位末端标记术 ,TUNEL) ,G0 ~G1期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细胞指数分布 (流式细胞术 ) ,肝细胞显微及超微结构(光镜、电镜技术 ) ,Fas蛋白、PCNA蛋白 (免疫组化 )及p5 3、bcl- 2基因mRNA表达 (原位杂交 )。结果 缺血 3 0min组多见细胞凋亡 ,细胞应答反应主要为三期 :①急性期 :再灌注 0 .5hFas蛋白首先在血管周围高表达 ;②亚急期 ( 3~ 2 4h) :TUNEL阳性细胞在血管周围高分布 ,并向周围扩展 ;病理形态可见严重变性、细胞皱缩、细胞增殖三种变化 ;G1期细胞数大量减少 ,凋亡峰逐渐升高 ,12h后出现增殖峰 ,相关基因表达增强 ;③恢复早期 ( 2 4~ 96h) :G1期细胞指数回升 ,凋亡峰和增殖峰持续并缓慢下降 ;相关基因表达陆续减弱。结论 肝缺血 3 0min再灌注期机体可能通过下述基因调控途径影响细胞损伤应答反应 :①Fas死亡基因与bcl- 2存活基因的双重调控 ;②细胞凋亡与增殖双重调控 ;③经p5 3基因实现的细胞周期调控。
卢绮萍吴在德李德忠田磊王伟
关键词:再灌流损伤细胞凋亡肝缺血FAS蛋白PCNA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