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包怀恩

作品数:174 被引量:395H指数:13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4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4篇医药卫生
  • 19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1篇绦虫
  • 89篇带绦虫
  • 56篇牛带绦虫
  • 38篇亚洲带绦虫
  • 29篇尾蚴
  • 29篇囊尾蚴
  • 20篇免疫
  • 20篇库蚊
  • 19篇致倦库蚊
  • 18篇蛋白
  • 18篇牛带绦虫亚洲...
  • 17篇动物
  • 17篇亚洲牛带绦虫
  • 16篇虫病
  • 15篇家猪
  • 14篇蛋白质
  • 14篇病理
  • 13篇蚊幼
  • 13篇蚊幼虫
  • 13篇弓形虫

机构

  • 162篇贵阳医学院
  • 24篇黔南民族医学...
  • 16篇中山大学
  • 13篇贵州医科大学
  • 12篇贵州省疾病预...
  • 6篇大理学院
  • 5篇贵阳医学院附...
  • 2篇贵阳护理职业...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贵阳市妇幼保...
  • 1篇生物化学教研...
  • 1篇科技公司

作者

  • 174篇包怀恩
  • 42篇郎书源
  • 39篇牟荣
  • 35篇李建华
  • 24篇黄江
  • 22篇戎聚全
  • 17篇莫兴泽
  • 16篇胡旭初
  • 16篇陈艳
  • 15篇余新炳
  • 13篇方文
  • 11篇徐劲
  • 11篇肖靓靓
  • 11篇廖兴江
  • 10篇朱武军
  • 10篇吴家红
  • 9篇李溥
  • 8篇王正蓉
  • 8篇陈峥宏
  • 8篇张科

传媒

  • 26篇中国寄生虫学...
  • 26篇贵阳医学院学...
  • 20篇中国人兽共患...
  • 13篇黔南民族医专...
  • 11篇热带医学杂志
  • 8篇中国病原生物...
  • 6篇中国寄生虫病...
  • 5篇黑龙江畜牧兽...
  • 5篇贵州医药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寄生虫与医学...
  • 3篇中国动物学会...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贵州省环境诱...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3
  • 5篇2012
  • 13篇2011
  • 4篇2010
  • 12篇2009
  • 15篇2008
  • 13篇2007
  • 18篇2006
  • 26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11篇2002
  • 1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1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都匀和从江牛带绦虫囊尾蚴与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
2005年
目的:观察和比较都匀亚洲牛带绦虫与从江牛带绦虫感染猪和牛的实验中,囊尾蚴与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从江牛带绦虫感染牛组(A组)、从江牛带绦虫感染猪组(B组) 、都匀亚洲牛带绦虫感染牛组(C组)及都匀亚洲牛带绦虫感染猪组(D组),采用从江牛带绦虫和都匀亚洲牛带绦虫的孕节灌喂猪和牛,隔离饲养,分别于感染后67d剖解,切取病变组织制片、HE染色,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A组、B组、C组感染后的囊尾蚴分布在肝脏;C组囊尾蚴分布在肝、心肾及四肢肌肉等。A、B两组囊尾蚴完整,外有少量纤维组织包绕;A组囊壁乳头状增生向囊腔内突出,周围少量嗜酸性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D组肉芽肿形成;B、D两组均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结论:不同绦虫或同一种绦虫所寄生宿主的环境条件不同,其病理变化表现差异。
汪敏包怀恩戎聚全莫兴泽牟德英
关键词:实验动物感染病理学变化
都匀亚洲带绦虫实验感染并同牛带绦虫的比较
2005年
目的:全面了解都匀亚洲带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情况,与其他带绦虫差异。方法: 用两种带绦虫孕节直接灌喂荷尔斯坦乳牛和长白种乳猪,共分四组。A组:都匀亚洲带绦虫感染牛1 头;B组:都匀亚洲带绦虫感染猪1头;C组:从江牛带绦虫感染牛1头;D组:从江牛带绦虫感染猪1头。四组实验动物感染后62、67d分别剖检,观察成虫形态特征、囊尾蚴在牛、猪体内分布及发育情况,并利用其14指标,与其他带绦虫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都匀亚洲带绦虫长度较短,节片数较少、较薄。囊尾蚴寄生中间宿主的肝脏,头节有两圈退化的点状小钩结构;而从江牛带绦虫囊尾蚴在牛体内全身分布, 头节无小钩结构,聚类分析都匀亚洲带绦虫与台湾亚洲带绦虫同为一簇,与牛带绦虫最接近。结论:根据囊尾蚴分布、大小、发育时间、形态特征及都匀亚洲带绦虫与4种带绦虫的聚类分析,进一步证实都匀牛带绦虫为亚洲带绦虫。
莫兴泽王红艳包怀恩戎聚全杨胜文邱样智
关键词:亚洲带绦虫牛带绦虫聚类分析
都匀亚洲带绦虫感染免疫抑制小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建立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的小鼠动物模型,观察囊尾蚴的发育过程及形态变化。方法:将都匀亚洲带绦虫成熟孕节内虫卵经次氯酸钠孵化后经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灌喂三种方式感染小鼠,同时用地塞米松(1mg/d)皮下注射对小鼠进行免疫抑制。在30、40、50 60d剖杀,观察小鼠的感染情况,囊尾蚴用胆汁进行头节翻出及组织压片,显微镜下观察其态变化。结果:皮下注射组的的感染率为46.7%,囊尾蚴总数359个;腹腔注射组小鼠感染为20%,囊尾蚴69个;灌喂组小鼠感染率为零。皮下组感染30d发现早期囊尾蚴,组织学检查显示头节,未见吸盘和小钩,感染40d后囊尾蚴出现吸盘的雏形,随感染时间延长,囊尾蚴大小、吸盘直径增加,50d后看见明显的四个吸盘和不完整两圈呈点状小钩结构。结论:用免疫抑制小鼠可替代scid小鼠感染亚洲带绦虫六钩蚴建立囊尾蚴动物模型。
陈利红包怀恩戎聚全
关键词:亚洲带绦虫小鼠动物模型免疫抑制地塞米松
都匀亚洲带绦虫与从江牛带绦虫实验感染牛和猪的比较研究
2005年
目的:观察贵州省都匀亚洲带绦虫与从江牛带绦虫在牛和猪体内的发育情况。方法:用都匀牛带绦虫孕节和从江牛带绦虫孕节分别灌喂5-33d龄健康乳牛2头和3头、17-23d龄健康乳猪各2头。于感染后25-85d分别剖解,观察牛和猪体内囊尾蚴的分布、大小、形态及成熟情况。结果:在感染都匀牛带绦虫2、85d的2头乳牛肝脏共检获28个囊尾蚴,其大小为(1.16-1.19/1.03-1.50)mm。在感染都匀牛带绦虫50、62d的2头乳猪肝脏共检获67个囊尾蚴,其大小为(1.28-2.84/1.28-2.57) mm。两组囊尾蚴仅分布在肝脏且形态特征相同,活体观察成熟囊尾蚴均可见到头节上4个吸盘和伸缩活动的顶突。压片染色镜检:31%囊尾蚴的顶突略凸,69%的顶突略凹,56%的顶突周围有两圈退化的小钩;在感染从江牛带绦虫25、35、67d的3头乳牛体内共检获2 847个囊尾蚴,为全身分布,其大小为(0.96-6.52/0.66-4.39)mm。在感染从江牛带绦虫50、67d的2头乳猪体内共检出106个囊尾蚴, 仅分布于肝脏,其大小为(1.08-2.68/0.96-2.68)mm。从江牛带绦虫在牛和猪体内的囊尾蚴,活体观察及压片染色镜检,其原头节均未发现顶突和小钩。结论:都匀牛带绦虫为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在牛和猪体内囊尾蚴仅分布于肝脏,其囊尾蚴常具有退化小钩。从江牛带绦虫为传统牛带绦虫,在牛体内囊尾蚴为全身分?
莫兴泽包怀恩戎聚全吴桂萍
关键词: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牛带绦虫实验动物感染形态学
两种人体带绦虫幼虫入侵对家猪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研究亚洲带绦虫和链状带绦虫六钩蚴对中间宿主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试验分别以链状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虫卵经消化道感染乳猪,对感染前后及对照组乳猪进行了外周血细菌培养、血清D-乳酸比色法定量检测、血清内毒素显色基质鲎试剂法定量检测及小肠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在两种带绦虫虫卵经消化道感染第4天的乳猪中,分别有1头乳猪的外周血细菌培养由感染前的阴性转为阳性,检出大肠埃希菌和变形杆菌;各感染乳猪血清D-乳酸和内毒素含量均较感染前增高(t检验,P<0.05);光镜下可见肠黏膜明显损伤,损伤级别为Ⅲ~Ⅳ级;电镜观察可见小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线粒体肿胀甚至破裂,小肠微绒毛排列紊乱或脱落。
陈峥宏吴晓娟包怀恩杨廷秀胡兴竹
关键词:亚洲带绦虫六钩蚴肠黏膜屏障
寄生虫感染与肝纤维化被引量:2
2013年
多种寄生虫可侵犯宿主的肝脏,引起肝胆疾病,包括吸虫、原虫、线虫和绦虫。这些寄生虫在肝内移行和寄生造成的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引起肝细胞的坏死、再生,进而发生局灶性的纤维化。轻度的损伤康复后,其不成熟的胶原纤维可被酶降解消除。持续或严重的损伤则导致纤维化乃至肝硬化。
陈峥宏包怀恩
关键词:寄生虫感染肝纤维化肝胆疾病炎症刺激致纤维化局灶性
我国亚洲牛带绦虫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牛带绦虫病(Taeniansis bovis)是广泛流行于我国西部农牧地区,严重危害少数民族群众健康的肠道蠕虫病之一。由于其病原体牛带绦虫主要通过人生食受感染的牛肉而进入人体,主要危害青壮年,对
包怀恩
关键词:亚洲牛带绦虫牛带绦虫病原头节
文献传递
都匀亚洲牛带绦虫和从江牛带绦虫实验感染牛的免疫功能研究
2006年
李溥包怀恩戎聚全欧燕芳张涛吴荣吴桂萍卢曙琴谢洪书
关键词:亚洲牛带绦虫免疫功能变化免疫功能改变病理研究毒理作用囊尾蚴
我国西部4地牛带绦虫成虫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比较观察贵州省都匀、从江、新疆乌什和西藏拉萨等4地牛带绦虫成虫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分别测量采自都匀(42条)、从江(41条)、乌什(7条)和拉萨(18条)等4地完整牛带绦虫成虫的长度,计数链体节片数,并采用整体染色封制法观察头节、成节和孕节的形态结构,进行显微测量、计数和摄影。结果都匀的成虫平均长为(1.81±0.69)m,显著短于从江的(3.84±1.32)m、乌什的(2.76±0.86)m和拉萨的(3.72±1.12)m成虫(P<0.05)。都匀成虫的链体平均节片数为(574.64±189.33),也显著少于从江的(913.84±317.41)、乌什的(971.29±168.30)和拉萨的(940.38±368.26)(P<0.05)。都匀牛带绦虫成节的排泄管间距与卵黄腺长度比值平均为(1.71±0.13),明显小于从江的(2.23±0.06)、乌什的(2.03±0.21)和拉萨的(2.31±0.15)比值(P<0.05)。染色观察都匀牛带绦虫10个头节中有3个明显可见发育不良的顶突。结论都匀的牛带绦虫成虫形态特征与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相似,而从江、乌什和拉萨等3地的牛带绦虫成虫形态特征与牛带绦虫指名亚种相似。
牟荣包怀恩裘学丽陈艳郎书源黄江李建华朱武军张科令狐艳
关键词:牛带绦虫亚洲亚种成虫形态学
猪囊尾蚴抗原基因6H的克隆、表达及鉴定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为寻找猪囊尾蚴病新的免疫学候选诊断分子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法从cDNA文库中扩增出猪囊尾蚴抗原6H基因编码序列,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然后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亚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观察表达结果。结果用PCR法扩增出一条大小约774bp的特异性片段,克隆质粒PMD-18T-6H和原核表达质粒PET-28a-6H作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和以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均可获得一条与PCR产物一致的DNA片段。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可见一条约33kDa大小的融合蛋白条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可与猪囊尾蚴病人血清起反应。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克隆了猪囊尾蚴抗原6H编码基因,并在原核细胞中进行了表达及鉴定,为进一步免疫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汪秀琴包怀恩沈继龙姚涌
关键词:寄生虫病抗原基因克隆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