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蓓蓓

作品数:16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偏瘫
  • 4篇康复
  • 3篇偏瘫患者
  • 3篇足底
  • 3篇足底压力
  • 3篇卒中
  • 3篇疗效
  • 3篇脑卒中
  • 2篇体感
  • 2篇配合牵引治疗
  • 2篇热疗
  • 2篇热疗法
  • 2篇卒中患者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脑卒中患者
  • 2篇功能锻炼
  • 1篇代谢
  • 1篇弹力带
  • 1篇地震
  • 1篇地震伤

机构

  • 16篇南京军区南京...
  • 3篇南京明基医院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无锡卫生高等...

作者

  • 16篇刘蓓蓓
  • 10篇丁志清
  • 10篇丁勤能
  • 8篇谢财忠
  • 6篇刘燕
  • 3篇唐军凯
  • 3篇常辰
  • 3篇周清
  • 2篇郑瑞春
  • 1篇李芸
  • 1篇刘亚红
  • 1篇张爱琴
  • 1篇李静
  • 1篇汪子玲
  • 1篇晁群
  • 1篇杨发明

传媒

  • 6篇东南国防医药
  • 4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国康复
  • 1篇河北医药
  • 1篇江苏医药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军事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站立姿势对偏瘫患者足底压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不同站立姿势下足底压力的变化及对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偏瘫患者,要求每位患者在Novel Zebris压力测试平板上,分别以四种姿势站立,即双足并拢、双足左右分开、健足在前患足在后,以及患足在前健足在后站立,测试患者在四种不同站立姿势下的压力峰值、平均压力、压力中心偏移的椭圆轨迹长度,以及椭圆轨迹包络面积。结果:①压力峰值:双足分开较双足并拢站立时,健侧前半足和后半足压力峰值均有明显下降(P<0.05);患足在前较患足在后站立时,患足压力峰值明显下降(P<0.05)。②平均压力值:双足分开较双足并拢站立时,健侧前半足平均压力明显下降,后半足平均压力明显提高(P<0.05),但患侧前半足和后半足平均压力变化不大(P>0.05);健侧和患侧整足平均压力无明显变化(P>0.05);患足在前较患足在后站立时,健足平均压力明显提高,患足平均压力明显下降(P<0.05)。③压力中心偏移的椭圆轨迹长度和椭圆面积:双足分开较双足并拢站立时椭圆面积明显下降(P<0.05),椭圆轨迹长度明显增加(P<0.05),椭圆轨迹长度与椭圆面积比值明显下降(P<0.05);患足在前较患足在后站立时,椭圆面积明显下降(P<0.05),椭圆轨迹长度与椭圆面积比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①四种常见的站立姿势中,患足在前站立时健患足平均压力较其它三种站立姿势有明显差异,双足并拢、双足分开、健足在前站立时健患足平均压力几乎一致。②四种站立姿势中,双足分开站立时患者的平衡稳定性最好。
王岩刘蓓蓓刘慧青王蓓蓓周琦
关键词:足底压力偏瘫站立姿势
脉冲电磁场治疗骨折后肿胀疼痛和骨愈合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疼痛和骨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折患者36例,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骨折后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加用脉冲电磁场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肢肿胀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χ2=8.325,P<0.05)。结论:脉冲电磁场可快速消除肿胀疼痛,加速骨的重建和修复。
谢财忠丁勤能刘蓓蓓周清丁志清刘燕
关键词:脉冲电磁场骨折肿胀疼痛骨愈合
Thera-band弹力带结合神经肌肉促通技术对偏瘫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观察偏瘫患者使用Thera-band弹力带进行两种上肢神经肌肉促通技术(PNF)短时训练时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28例,测试其训练前安静站立、健手带动患手(方法一)和仅健手(方法二)使用Thera-band弹力带进行PNF D2伸模式训练后足底压力及站位平衡的变化。结果:方法二的患足前半足、整足平均压力低于方法一(P<0.05),压力中心偏移的椭圆轨迹长度、椭圆轨迹包络面积高于方法一(P<0.05)。结论:方法一较方法二对提高患者患侧前足的受力、增加患侧的整体足底压力、调整身体平衡的改善效果更好。
刘蓓蓓丁志清丁勤能常辰刘燕
关键词:足底压力
姿势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足底压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在进行姿势控制训练后足底压力的变化及对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平衡组并进行姿势控制训练。使用Novel Zebris平板式足底压力系统测试患者训练后足底的压力峰值、平均压力、压力中心偏移的椭圆轨迹长度,以及椭圆轨迹包络面积。结果经过姿势训练后,1平衡组较传统组的健侧前半足和后半足压力峰值均明显下降(P<0.05);患侧前半足压力峰值明显下降(P<0.05),后半足压力峰值下降不明显(P>0.05)。2平衡组较传统组的健侧前半足平均压力明显下降(P<0.05),后半足平均压力明显提高(P<0.05),但患侧前半足和后半足平均压力变化不大(P>0.05)。3平衡组较传统组椭圆面积、椭圆轨迹长度、椭圆轨迹长度与椭圆面积比值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1两种训练方法下,足部与地面接触的模式和足部压力分布情况未发生显著变化,训练后机体保持平衡的方式未改变。2两组姿势控制训练后的偏瘫患者的足底压力平衡能力均得到提高,说明两种训练方法对于提高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都是有效的。3平衡训练组增加了静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训练,促进整体平衡功能和协调能力的改善。4平衡仪训练对恢复前庭器官调节平衡的功能比传统训练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
刘蓓蓓丁勤能王岩
关键词:偏瘫足底压力
脑电仿生电刺激配合牵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的经颅多普勒超声和眩晕量表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配合牵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眩晕量表评估的变化,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配合牵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4例VBIV患者,随机分为脑仿生电刺激配合牵引治疗组(综合组)和牵引对照组(牵引组)。治疗前及治疗2疗程后检查TCD并进行眩晕量表的评估,观察脑电仿生刺激配合牵引治疗对VBIV患者血流速度及患者症状与功能状况的影响。结果综合组显效率为63.3%,牵引组显效率为7.1%。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综合组与牵引组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颅内血流峰速均有明显提高(P<0.05),综合组优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配合牵引治疗VBIV可改善该类型颈椎病的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峰速度,临床疗效较显著。
刘蓓蓓丁志清谢财忠唐军凯刘燕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经颅多普勒超声
调制中频电刺激联合磁热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观察调制中频电刺激联合磁热治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收治的关节镜下ACLR术后康复患者44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调制中频电刺激联合磁热治疗,对照组采用自热式柔性TDP灸疗贴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Lysholm膝关节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77±0.82)分vs(2.50±0.92)分,P<0.05];2组Lysholm膝关节量表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84.77±8.63)分v(s 79.44±7.09)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功能评分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Z=-2.307,P=0.021)。结论调制中频电刺激联合磁热能有效减轻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侧膝关节局部疼痛并改善其功能。
丁勤能丁志清谢财忠常辰刘蓓蓓
关键词:电刺激磁热疗法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体感诱发电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通过对体感诱发电位(SEP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估,观察不同程度胸腰段脊髓损伤(SCI)的康复效果,以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脊髓损伤患者19例,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损伤程度的分级(ASIA)对患者进行分类。所有患者都进行为期1个月的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支具和心理治疗。康复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ADL评定及SEPs检查。结果:A、B、C、D级脊髓损伤患者ADL评分和SEPs相关指标,康复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病程康复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且ADL评分和SEPs之间存在直线相关性。结论:SEPs和ADL是两种不同而又互补的评估方法,两者结合,能够准确评估康复效果,对不同类型脊髓损伤的康复价值不一。
谢财忠唐军凯丁志清刘蓓蓓郑瑞春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体感诱发电位
银质针肌肉导热疗法对跟腱末端病大鼠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2
2014年
末端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治疗方法有手术与非手术两种[1]。国内的报道,主要以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封闭和理疗等非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31%—43%。对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满意率可达92%,但仅占所有方法的4%且创伤大,可导致局部组织结构改变,瘢痕形成,康复时间长,影响疗效[2—4]。
谢财忠刘蓓蓓丁勤能丁志清周清刘燕
关键词:跟腱末端病白细胞介素-6热疗法银质针非手术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
个案管理康复指导模式对首次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的影响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索个案管理康复指导模式对首次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8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治疗并出院的首次脑卒中患者50例为对照组,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运用家属与患者一体化康复指导模式,对2组患者出院时以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比较分析患者脑卒中的复发率、居家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FAM)及出院满意度。结果出院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复发率(2%、2%、8%)低于对照组(4%、6%、20%);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居家功能锻炼的依从性(57.2±13.2)高于对照组(49.9±13.3);出院后3个月和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62.9±22.2、67.3±22.8)与FAM评分(56.4±24.6、62.2±24.6)高于对照组(52.8±20.7、53.9±22.1,46.2±24.5、48.2±25.2),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8%)高于对照组(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康复指导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居家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李芸陆文艳晁群汪子玲刘亚红刘蓓蓓丁志清张爱琴
关键词:脑卒中个案管理康复指导
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4周后评估患者下肢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值(IEMG)、协同收缩率(CR),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膝屈曲和踝背伸时的协同收缩率、BB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FMA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治疗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
丁志清丁勤能刘蓓蓓谢财忠汤江帆刘燕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