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葵

作品数:14 被引量:19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地震
  • 5篇INDEPT...
  • 4篇地震反射
  • 4篇深地震
  • 4篇深地震反射
  • 3篇地壳
  • 3篇断裂带
  • 3篇深部
  • 3篇逆冲
  • 3篇逆冲断裂
  • 3篇逆冲断裂带
  • 3篇裂带
  • 2篇地壳构造
  • 2篇地震层析
  • 2篇地震层析成像
  • 2篇地震相
  • 2篇地震相分析
  • 2篇地幔
  • 2篇油气
  • 2篇油气评价

机构

  • 14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4篇刘葵
  • 10篇赵文津
  • 8篇吴珍汉
  • 6篇赵逊
  • 5篇江万
  • 5篇熊嘉育
  • 5篇史大年
  • 2篇张岳桥
  • 2篇郑玉坤
  • 2篇蒋忠惕
  • 2篇薛光琦
  • 2篇张峰
  • 1篇徐兵
  • 1篇郭少斌

传媒

  • 3篇地质通报
  • 2篇地球学报
  • 2篇中国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2005年青...
  • 1篇青藏高原地质...

年份

  • 2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USGS“2000年世界油气评价”储量增长预测方法被引量:1
2002年
储量增长是剩余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美国地质调查局“2 0 0 0年世界油气评价”未来 30年储量增长预测的基本方法 ,包括储量增长函数的制作、基本输入数据的整理、储量增长预测、储量增长概率分布规律的获得等。
刘葵张岳桥张峰
关键词:概率分布
USGS“2000世界油气评价”待发现油气资源预测法被引量:5
2002年
美国地质调查局 2 0 0 0年的油气资源评价中 ,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预测 :待发现油气资源预测和储量增长预测。待发现油气资源的预测主要运用了油气藏规模分布预测方法及蒙特卡洛模拟方法。
王炯辉刘葵徐兵张岳桥张峰郭少斌
关键词:油气资源预测概率分布油气藏
西藏高原上地幔的精细结构与构造——地震层析成像给出的启示被引量:45
2004年
利用布置在亚东—格尔木的 1 6 4个流动地震台站记录的 92 6个远震事件的 2 4 2 4 1条射线 ,进行远震P波层析成像处理 ,高分辨率的西藏高原上地幔的速度结构图 ,显示了印度巨厚地幔岩石圈在向高原之下推进的过程中 ,在高喜马拉雅之下拆分成上、下两层 ,这是发生的第一次拆沉 .下层从高喜马拉雅以下约以 2 2°的角度向高原北部插入到 35 0km深 ;而其上层则向北伸展直到雁石坪 ,并构成了高原薄的地幔岩石圈 .在雁石坪北 (33.7°N) ,当其与亚洲大陆岩石圈地幔相遇后发生断离并下沉 .再次证实了五道梁 (35 .2 7°N)深部低速体的存在 ,本区内地壳内低速物质可能与上述运动有联系 。
赵文津薛光琦吴珍汉赵逊刘葵史大年J.MechieD.NelsonL.BrownT.Hearn
关键词:上地幔地震层析成像
西藏高原与喜马拉雅山深剖面(INDEPTH)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4年
赵文津赵逊史大年刘葵江万吴珍汉熊嘉育郑玉坤
关键词:INDEPTH地层剖面
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深剖面(INDEPTH)研究进展被引量:48
2002年
介绍了INDEPTH项目在探测、研究喜马拉雅山与青藏高原深部结构和构造方面所获得的10项主要发现和新的认识,并阐述了这些成果在大陆动力学理论研究和解决实用问题方面的重要意义。强调了深部调查同样是基础地质调查,可以补充地表地质调查之不足,从而给出更为全面的岩石圈结构和构造的概念,并应成为今后地质调查工作深化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必然趋势。
赵文津赵逊史大年刘葵江万吴珍汉熊嘉育郑玉坤
关键词:深部探测岩石圈高原隆升大陆动力学
地震相分析在深反射地震勘探资料解释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5年
作者对INDEPTH项目深反射地震剖面的细致研究发现,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不仅仅强反射同相轴可以反映地壳深部的结构、构造特征,而且其上的地震相特征在上、中、下地壳也有一定的差异。通过将地震相分析引入深反射地震勘探的研究中,可以利用地震相特征的差异对深反射地震剖面进行充分解释,为深部工作中的地壳结构、构造特征研究提供更丰富、可靠的资料基础。
刘葵赵文津
关键词:地震相分析
印度板块的北缘在哪里?被引量:7
2006年
通过对INDEPTHII在雅鲁藏布江南的2条南北向深地震反射剖面资料的进一步处理,观察到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带(MHT)形成的反射向北逐渐倾没于藏南地壳之下。这一反射一直可延伸至康马穹隆北、浪卡子南,在向北延伸的过程中,断裂带向北倾角逐渐加大,可以看到MHT反射最北端的反射同相轴向北倾斜的角度到达27°30'~29°,最深处的双程走时达到22.5s左右。根据深地震反射资料并结合大地电磁(MT)资料,提出印度板块在雅鲁藏布江南30~40km(大约28°50'N)处沿MHT俯冲到了藏南的地壳之下,即在地壳范围内印度板块的最北部边缘位于雅鲁藏布江南30~40km处。
刘葵赵文津江万吴珍汉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深部地球物理结构给出的启示被引量:41
2004年
通过跨越缝合带的综合地球物理和地质调查研究,查明了地质上推测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深部结构和构造,提出了下述观点现有资料尚不足以证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严格意义上的缝合带,而趋向表明是一个老的弧后拉张区,在后来的印度大陆与拉萨地块碰撞挤压过程中,先是沉积了巨厚的第三纪地层,仅在20Ma(?)以来才转变成挤压体制,形成多条逆冲断裂;纳木错-申扎逆冲的蛇绿岩片带代表着侏罗纪洋的主要缝合带位置,在其闭合过程中洋壳与陆壳一起向北发生俯冲,并形成班戈岩带所代表的岩浆弧,在岩浆弧后出现了拉张区;下地壳向北挤压增厚,物理性质不同的上、下地壳之间相互运动而形成了一条缓倾的剪切片理化带,南北长达300km,命名为主羌塘逆冲断裂带(MQT);并使班戈岩片整体向南逆推上去,致使地壳分层增厚;在拉张期伦坡拉小地块向下运动,20Ma以后转变成压缩体制后又开始向上逆推,再加上后期的剥蚀,致使班戈深成岩体出露于地表;唐古拉山、各拉丹冬等年轻的火山岩浆带与地表显示的构造活动无直接关系,推测应是地壳深层作用引起的构造岩浆活动的显示。
赵文津刘葵蒋忠惕吴珍汉赵逊史大年熊嘉育J.MechieL.BrownT.HearnJ.R.GuoSeth S.Haines
关键词: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利用深地震反射资料分析藏南浪卡子地区的地壳构造
在对1994年开展的INDEPTH项目在藏南取得的深地震反射数据重新处理的成果剖面上,观察到在浪卡子地区的中、上地壳存在两个斜列的巨型透镜体, 结合该地区已有大地电磁成果综合分析认为,浪卡子地区深部的构造特征复杂,在浪卡...
刘葵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地壳构造
文献传递
INDEPTH-Ⅲ地震层析成像——藏北印度岩石圈俯冲断落的证据被引量:12
2004年
德庆 龙尾错剖面层析速度结构剖面揭示了在高原地壳发生缩短与增厚后 ,高速的印度大陆地幔岩石圈分为两层以不同角度向北伸展到羌塘盆地的中部 ( 33°N~ 34°N之间 )。上层在拉萨地块岩石圈 (速度为 7.9~ 8.0km/s)之下向北伸展过程中发生断裂 ,形成若干断块 ,并下沉 ;下层以较大角度向北俯冲下去 ,并在 32°N之下进入软流圈 ;发现北部有一浅一深 2条低速带 ,可能代表地幔内温度较高的热流体的流动通道 ,并产生强烈的各向异性。浅处低速带与深部低速带有联系 ;此低速带与东部Wittlinger发现的 34.5°N深部的高温低速体没有直接联系 ,后者呈NW—SE走向。
赵文津薛光琦赵逊吴珍汉史大年刘葵江万熊嘉育
关键词:层析成像地幔热流体低速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