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敏
- 作品数:16 被引量:131H指数:6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8F-FDG PET/CT基线SUVmax在滤泡性淋巴瘤侵袭性、分期评价中的价值及其与中期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基线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在评估滤泡性淋巴瘤(FL)侵袭性、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R-CHOP (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化疗方案中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R-CHOP方案化疗前行基线18F-FDG PET/CT检查的FL患者48例,其中18例患者在3个周期R-CHOP化疗后再次行18F-FDG PET/CT检查进行疗效评估。应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评价低级别FL组(病理分级为1~2级、3a级)与高级别FL组(病理分级为3b级及以上)、局限期组与播散期组、完全缓解组与非完全缓解组患者的基线SUVmax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基线SUVmax与不同Ann Arbor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低级别FL组与高级别FL组患者的基线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3±4.68 vs.13.20±6.68,t=3.919,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835。基线SUVmax与Ann Arbor分期无显著相关性(r=0.242,P=0.098)。低级别FL患者中局限期组的基线SUVmax明显低于播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数1.20 vs.7.85,U=24.000,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R-CHOP中期化疗后疗效完全缓解组的基线SUVmax明显低于非完全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6±3.05 vs.10.99±7.45,t=2.172,P=0.045)。结论 18F-FDG PET/CT基线SUVmax可有效评估FL的侵袭性,并与R-CHOP方案的中期疗效、低级别FL患者的病变播散程度密切相关。
- 戴云秀杨光杰王振光赵钰鋆于明明李大成武凤玉刘思敏
-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标准化摄取值滤泡性淋巴瘤
- 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的浸润性肺腺癌的PET—CT特征分析被引量:24
- 2017年
- 目的对比分析表现为肺部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的浸润癌与非浸润癌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代谢特征和容积数据高分辨率重组(VHRCT)形态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同时进行胸部诊断性CT扫描和VHRCT,发现的局灶性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51例,共52个病灶,病变大小均≤30 mm,经病理或随访确诊后分为浸润癌组(31个)与对照组(21个)。评价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灶位置、大小、密度、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最大标准摄取值的肿瘤本底比值(T/N)、毛刺征、分叶征、胸膜牵拉征、血管连接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病灶的T/N值对浸润癌组和对照组的鉴别诊断做ROC曲线分析。结果浸润癌组T/N值、SUVmax、密度、大小分别为1.97±0.71、1.16±0.54、-(431±104)HU、(18.48±5.65)mm,对照组分别为1.20±0.28、0.64±0.20、-(533±109)HU、(12.05±5.04)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0、-4.87、-3.39、-4.21,P值均〈0.05)。浸润癌组出现分叶征、血管连接征分别为21、13个,对照组分别为2、1个,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85、7.01,P值均〈0.05)。T/N值、分叶征及血管连接征为鉴别浸润癌组和对照组病灶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52.547、18.375、72.206。T/N=1.62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85,鉴别浸润与非浸润癌的敏感度为77.42%,特异度为90.48%,准确性为82.69%。
结论pGGN18F-FDG PET T/N值≥1.62以及形态上出现分叶征和血管连接征时提示浸润癌。
- 葛欢王振光刘思敏李大成于明明薛伟
- 关键词:腺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脱氧葡萄糖
- ^(18)F-FDG PET/CT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瘤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瘤中寻找原发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且病理确诊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患者87例。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病理类型及原发灶组织器官来源,^(18)F-FDG PET/CT诊断原发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病理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49例(56. 3%)、腺癌23例(26. 4%)、小细胞癌6例(6. 9%)、其他9例(10. 3%)。经病理确诊原发灶71例(81. 6%):其中咽部肿瘤32例(喉咽15例、鼻咽14例、口咽3例)(44. 4%)、肺癌16例(22. 5%)、食管癌6例(8. 5%)、子宫癌3例(4. 2%)、扁桃体癌3例(4. 2%)、其他恶性肿瘤11例(15. 5%)。原发灶病理构成:鳞状细胞癌43例(60. 6%)、腺癌19例(26. 8%)、小细胞癌6例(8. 5%)、其他3例(4. 2%)。^(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正确诊断63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 7%(63/71)、31. 3%(5/16)、85. 1%(63/74)、38. 5%(5/13)、78. 2%(68/87)。结论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原发灶主要集中在咽部、肺、食道等,以鳞癌、腺癌为主,^(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寻找原发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确诊或可疑颈部淋巴结转移瘤时寻找原发灶可首选^(18)F-FDG PET/CT全身显像。
- 金晶王振光杨光杰于明明武凤玉李大成刘思敏
- 关键词:淋巴结脱氧葡萄糖
- CEA联合^(18)F-FDG PET/CT对肺腺癌治疗后复发和转移诊断价值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测联合18F-FDG PET/CT显像对肺腺癌治疗后复发及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126例肺腺癌病人均行血清CEA检测及PET/CT显像,比较PET/CT组、CEA组及CEA+PET/CT组诊断肺腺癌治疗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将病人按其CEA水平进行分组,评估血清CEA监测肺腺癌治疗后复发及转移最具意义的参考值范围。结果 PET/CT组、CEA组及CEA+PET/CT组诊断肺腺癌治疗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2.896~28.156,P<0.01);病人血清CEA水平在正常范围上限2倍以内时,复发和(或)转移组及无复发和转移组组间CEA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Z=-1.045,P>0.05);CEA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上限2倍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4.035,P<0.01)。结论血清CEA监测联合PET/CT显像大大提高了肺腺癌治疗后病人复发及转移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楠王振光李大成于明明刘思敏薛伟
- 关键词:癌胚抗原肺肿瘤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HRCT病变区与非病变区^18F-FDG PET/CT表现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对比分析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高分辨率CT(HRCT)上病变区域和非病变区域的PET/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按照IPF的临床诊断标准,选取接受PET/CT检查并有完整资料的IPF病例及健康体检者各27例,规定病变区域为HRCT上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网格影及蜂窝影等区域,非病变区域为肉眼可观察到的密度低于病变区的最小密度区,测定病变区域的SUVmax,分别在IPE组非病变区域和对照组肺部HRCT横断面图像上画取ROI,测量其CT值,并在PET/CT图像相应位置画取ROI,测量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计算与纵隔大血管主动脉弓血池(SUVmax、SUVmean)比值:肺组织/纵隔血池最大摄取比(LT/MBmax)和肺组织/纵隔血池平均摄取比(LT/MBmean)。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LT/MBmax、LT/MBmean及CT值差异。结果 IPF组27例患者,其中肺部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14例、网格影27例、蜂窝影13例,同一患者可有多种表现,以上表现均为放射性摄取增高,SUVmax值为2.32±1.10。IPF组非病变区域LT/MBmax(0.44±0.55 vs.0.32±0.05)和LT/MBmean(0.55±0.38 vs.0.33±0.05)均高于对照组(t=5.87和2.89,P均〈0.05);但两组CT值(-836.59±32.33 vs.-837.99±29.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P〉0.05)。结论 IPF患者HRCT上显示的病变区与非病变区对18F-FDG摄取均增加,PET/CT在IPF诊断及治疗监测方面有一定优势。
- 张莹莹王振光武凤玉刘思敏
-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氟脱氧葡萄糖F18
- 硝基咪唑类PET肿瘤乏氧显像剂的研究总结和展望被引量:4
- 2015年
- 乏氧显像剂能选择性的滞留在乏氧组织或细胞中。随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技术的发展,PET肿瘤乏氧显像可无创性评估实体瘤的乏氧状态,对肿瘤的治疗指导、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18)F-硝基咪唑(^(18)F-FMISO)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研究的硝基咪唑类乏氧显像剂,然而其存在某些缺点,新的硝基咪唑类乏氧显像剂正在广泛研究。本文就近年来正电子核素标记的硝基咪唑类肿瘤乏氧显像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 于倩王振光陈成成刘思敏石彬
- 关键词:肿瘤乏氧PET
-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合并腹膜胶质瘤病CT及PET/CT表现一例
- 病史 患儿,女,7岁.因"腹部肿物2月" 入院.查体:腹部明显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部可触及一肿物,部分质硬,不活动.移动性浊音(+).化验血清AFP 175.80 ng/ml (0~7.02),CA199 65....
- 刘思敏王振光
- ^(18)F-FDG PET/CT诊断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的价值被引量:28
- 2015年
-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肝脏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常规影像(超声、增强CT和MRI)及PET/CT资料,病灶18F-FDG浓集水平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为诊断恶性标准。结果 108例肝脏肿瘤各种影像检查共检出194个病灶,70个肝细胞癌病灶18 F-FDG PET/CT发现34个,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4.95±3.86;23个胆管细胞癌病灶PET/CT发现22个,SUVmax为7.65±3.88;101个肝内转移瘤病灶PET/CT发现97个,SUVmax为9.65±5.34。18 F-FDG PET/CT对肝转移瘤和胆管细胞癌的阳性检出率(96.04%和95.65%)均高于肝细胞癌(4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转移瘤与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之间SUVmax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原发肿瘤来源的肝转移灶的SUVm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7,P>0.05)。结论 18F-FDG PET/CT对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的病灶检出率不同,病灶的SUVmax值亦存在差异;在肝脏肿瘤诊断与分期时需科学合理应用18F-FDG PET/CT。
- 王洋洋王振光李大成武凤玉刘思敏薛伟
- 关键词:肿瘤转移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18F氟脱氧葡萄糖
- 18F-FDG PET/CT孤立性肺结节恶性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效能评价被引量:21
- 2019年
- 目的构建一种含肿瘤代谢因素的孤立性肺结节(SPN)恶性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7年7月362例(男194例、女168例,中位年龄61岁)PET/CT示SPN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恶性291例,良性71例(按病理学或随访结果确诊)。分析良、恶性SPN患者间多种因素差异,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建立回归方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模型自身验证,通过k折交叉验证进行模型的组外验证。结果良、恶性结节患者间的年龄及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大小、分叶、毛刺、胸膜牵拉、血管连接、钙化、空泡、肺气肿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SUVmax、大小、分叶、钙化、空泡为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R(95% C7)]分别为:1.040(1.007~1.075)、1.612(1.287-2.017)、1.149(1.074- 1.230)、4.650(2.138- 10.115)、0.216(0. 085~0.548)、3.043(1.302-7.111)。建立模型:P=1/(1+e^-x),x=-5.583 + 0.039×年龄+ 0.477×SUVmax+0.139×大小+1.537×分叶-1.532×钙化+l.H3×空泡。模型曲线下面积[AUC(95% Cl)]为:0.915(0.883-0.947),灵敏度为89.7%、特异性为78.9%;k折交叉验证显示,训练准确性为0.899+0. 011,预测准确性为0.873±0.053。结论患者的年龄及病灶的SUVmax、大小、分叶、钙化和空泡为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经过验证,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辅助临床作出更准确的决策。
- 程远王振光杨光杰刘思敏武凤玉李大成于明明
-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脱氧葡萄糖
- 乳腺癌术前TNM分期与术后^(18)F-FDGPET/CT阳性显像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前TNM分期对术后18F-FDG PET/CT阳性显像即转移的影响。方法:随访2012年—2016年间于我院PET/CT中心进行检查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并剔除假阳性与假阴性病例,最终纳入研究病例共计100例。以术后PET/CT显像结果为诊断标准,将全部患者分为转移组与未转移组,分析术前TNM分期对术后^(18)F-FDG PET/CT阳性显像的影响。结果:100例患者中,转移患者71例,未转移患者29例。根据AJCC第7版乳腺癌TNM分期:原位癌(Tis期)及肿瘤大小为T_1期的患者共54例,其中转移35例,未转移19例;T_2期的患者共46例,转移36例,未转移10例;淋巴结转移状态N0期共28例,其中转移13例,未转移15例;N1期共27例,转移19例,未转移8例;N_2期共26例,转移21例,未转移5例;N_3期共19例,转移18例,未转移1例。单因素分析中,N分期是术后早期转移的影响因素(χ~2=14.620,t=0.002<0.05);T_1与T_2期的术后转移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二项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淋巴结分期为N_1、N_2、N_3期的患者术后发生转移概率大于分期为N0期的患者(OR=2.937,5.385,29.077,P=0.03,0.04,0.02<0.05)。T分期在回归分析中P均大于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N分期越高术后发生转移的风险越高,应尽早干预。对直径5cm以下的肿瘤其肿瘤大小与术后转移无关,即肿瘤的增大不会增加转移的风险,可作为手术的适应症。
- 刘雨馨王振光武凤玉李大成于明明刘思敏杨光杰
- 关键词: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