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强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句容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损伤
  • 4篇血肿
  • 4篇颅脑
  • 4篇颅脑损伤
  • 3篇急性
  • 2篇血肿清除
  • 2篇引流
  • 2篇治疗高血压脑...
  • 2篇术后
  • 2篇重型
  • 2篇重型颅脑
  • 2篇重型颅脑损伤
  • 2篇脑出血
  • 2篇急性期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脑出血
  • 2篇出血
  • 1篇短期预后
  • 1篇对冲性
  • 1篇对冲性脑挫裂...

机构

  • 9篇句容市人民医...

作者

  • 9篇刘强
  • 4篇朱志清
  • 2篇马振泽
  • 2篇蒋国荣
  • 1篇徐胜宏

传媒

  • 2篇中外医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厂矿医学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19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BI指数、FMA评分的影响
2024年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探讨3D 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效果及对BI指数、FMA评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对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信息分析,为我院于2020年6月~2024年3月间接诊,患者表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并经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按随机数字表法原则规范分为内镜组与穿刺组,对应分别实施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微创术和CT定位下经皮微创穿刺引流术,观察统计手术指标、血肿清除情况、并发症、NIHSS、BI、FMA评分、预后情况等指标并分析对比。结果 对比穿刺组,内镜组穿刺成功率和术后一天、三天两个节点的血肿清除率均明显增高(P<0.05),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处于更低比例(P<0.05)。相对穿刺组,术后三月,内镜组NIHSS评分明显处于更低水平,BI、FMA评分明显在更高水平(P<0.05)。相对穿刺组60.00%的预后良好率,内镜组90.00%显著高出(P<0.05)。结论 3D 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辅助定位准确,短期清除率更高,并发症管控效果突出,神经缺损改善,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提升,预后效果较理想。
马振泽庞绍铮刘强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NIHSS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80例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急性脑膨出是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较常见的问题,一旦发生,其致残率、病死率甚高。我院自2000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患者80例,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获得了较好疗效。
刘强茆仁胜张武容朱志清
关键词:术中急性脑膨出重型颅脑损伤术致残率病死率
对冲性脑挫裂伤致亚急性期脑疝37例
2009年
目的总结对冲性脑挫裂伤患者亚急性期脑疝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37例对冲性脑挫裂伤患者在亚急性期突发脑疝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国际通用的格拉斯哥治疗结果评定标准,33例在病情恶化后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死亡3例,持续植物状态3例,重残4例,中残4例,恢复良好19例;保守治疗4例均恢复良好。结论对冲性脑挫裂伤早期病情可较轻,但过渡到亚急性期后,患者病情有可能逐渐加重甚至突然发生脑疝,应严密观察病情及行动态CT检查,及时行手术治疗。
刘强张武容朱志清
关键词:脑损伤脑疝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应用阿托伐他汀降低复发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降低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1例。两组均接受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每天1次,持续1~6个月,待血肿消失,神经系统表现稳定后3周停药。对照组术后不用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率。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评价神经功能。结果术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16%vs.73.77%)(P<0.05);观察组无血肿复发,对照组血肿复发6例(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NFDS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应用阿托伐他汀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
刘强庞绍铮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阿托伐他汀复发
外伤性颅内血肿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价值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对处于急性期的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作用。方法以2017年8月—2019年5月112例急性期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为对象,视作观察组,另外选取100名同期健康受检者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为(347.63±42.57)μg/L,高于对照组(113.95±25.4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62,P<0.05);轻中重度颅内血肿患者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226.67±19.86)μg/L、(316.34±42.15)μg/L、(427.46±50.3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硬脑膜外血肿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良好、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死亡患者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230.78±16.39)μg/L、(298.76±25.37)μg/L、(367.42±43.25)μg/L、(438.69±52.4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颅内血肿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直接联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疾病预后,临床应该注重对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测定,及时进行相应干预处理。
刘强
关键词:颅内血肿外伤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
2006年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方法对35侧重症颅脑损患者术后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进行观察,选用硬膜外麻醉导管或深静脉导管经L(3~4)椎间隙穿刺置管,34例留管时间3—10d,1例因颅内感染留管达30d。结果腰大池置管引流开始引流液颜色很深,3—5d后颜色逐渐变淡。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能更快地减少虹性脑脊液的刺激,改善预后,促进患者恢复。
朱志清刘强蒋国荣张武容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腰大池引流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后HCT值与短期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HCT(红细胞压积)值和短期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去骨瓣减压术,对其性别、年龄以及手术前后相关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分析HCT和短期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短期预后的因素包括术后HCT值(OR=1.031)、ISS评分(OR=1.157)、入院GCS评分(OR=0.720)以及年龄(OR=1.03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术后HCT值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中胶体输入量(β=-0.005)、术前HCT值(β=0.409)、入院GCS评分(β=0.298)。结论术后HCT是去骨瓣减压术后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短期预后产生影响的重要危险因素,术中输注胶体液少、术前HCT高、入院的GCS评分高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HCT值降低更小。
刘强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短期预后
轻型颅脑损伤高危相关因素与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损伤病情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4年住院期间发生病情恶化的134例轻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资料,对病情恶化的临床表现、原因及诊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轻型颅脑损伤病情变化高危因素有: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少量硬膜下血肿等,GCS评分越低危险性越高。结论:轻型颅脑损伤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临床表现,早期应摄头颅X线片和头颅CT片,并适时动态头颅CT扫描,及时发现需要进行神经外科处理的迟发性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脑梗死,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残率。
朱志清张武容茆仁胜刘强蒋国荣徐胜宏
关键词:颅脑损伤轻型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0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围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6%,低于对照组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4,P<0.05)。结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在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中有重要作用,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降低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马振泽庞绍铮刘强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有效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