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奕琳
-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磁共振成像多定量参数与CA15-3 SLPI的相关性及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 2024年
-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多定量参数与血清癌抗原15-3(CA15-3)、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的相关性及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MRI成像检查,检查后确诊为乳腺癌的80例患者为研究组,80例非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MRI定量参数,比较研究组不同类型乳腺癌患者MRI定量参数CA15-3、SLPI水平,探讨MRI定量参数、CA15-3、SLPI与不同类型乳腺癌患者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峰值时间(5.19±1.25)min vs.(3.12±0.86)min、峰值强化率(916.67±100.91)%vs.(736.86±92.58)%、ADC值(1.39±0.26)×10^(-3)mm^(2)/s vs.(0.81±0.22)×10^(-3)mm^(2)/s表达下降,早期强化率(109.62±15.96)%vs.(141.63±21.92)%表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uminal型患者相比,HER-2+型患者、TNBC型患者峰值时间(4.04±0.87)min vs.(3.36±0.76)min vs.(2.25±0.21)min、峰值强化率(770.32±90.61)%vs.(723.36±72.69)%vs.(676.95±62.37)%、ADC值(1.02±0.25)×10^(-3)mm^(2)/s vs.(0.80±0.21)×10^(-3)mm^(2)/s vs.(0.62±0.11)×10^(-3)mm^(2)/s表达水平下降,早期强化率(125.62±12.62)%vs.(142.78±15.67)%vs.(151.61±21.19)%表达水平上升;与HER-2+型患者相比,TNBC型患者峰值时间(3.36±0.76)min vs.(2.25±0.21)min、峰值强化率(723.36±72.69)%vs.(676.95±62.37)%、ADC值(0.80±0.21)×10^(-3)mm^(2)/s vs.(0.62±0.11)×10^(-3)mm^(2)/s表达水平下降,早期强化率(142.78±15.67)%vs.(151.61±21.19)%表达水平上升(P<0.05);与Luminal型患者相比,HER-2+型患者、TNBC型患者CA15-3、SLPI表达水平上升,与HER-2+型患者相比,TNBC型患者CA15-3、SLPI表达水平上升(P<0.05);峰值时间、峰值强化率、ADC值表达水平与不同类型乳腺癌呈负相关,早期强化率、CA15-3、SLPI与不同类型乳腺癌呈正相关(P<0.05);峰值时间、峰值强化率、ADC值表达水平与CA15-3、SLPI表达水平呈负相
- 刘奕琳邱建星赵徽张乐卜姗姗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乳腺癌
- 慢性HBV感染肝硬化患者肝脏恶性病变的临床及MRI和超声影像学特点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性肝硬化背景下肝脏恶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成像(MRI)、超声造影(CEUS)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8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HBV感染相关性肝硬化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和CEUS。以手术或肝脏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MRI和CEUS诊断肝脏恶性病变的一致性。结果根据手术或肝脏穿刺病理结果,98例HBV感染相关性肝硬化患者分为恶性病变组(n=58)和良性病变组(n=40)。MRI显示,恶性病变组患者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低于良性病变组(P<0.05);CEUS显示,恶性病变组患者增强开始时间、增强达峰时间和增强减退时间均短于良性病变组(P<0.05)。MRI、CEUS及联合检查诊断肝脏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Kappa值分别为84.48%、90.00%、0.731,91.38%、87.50%、0.789和96.55%、85.00%、0.828。结论MRI和CEUS均对HBV感染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肝脏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一致性,临床可根据其ADC值变化评估肝脏恶性病变程度。
- 刘奕琳马春忠黄炜刘丽
- 关键词: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超声造影
- 影像诊断在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应用
- 2012年
- 目的分析影像诊断在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乳腺导管内增生患者128例,均经临床病理确诊,随机分为X线摄影组和MRI扫描组各64人。X线摄影组采用全数字化的乳腺X线摄影,MRI扫描组选用核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测情况差异。结果单独使用X线摄影或者MRI扫描对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进行诊断,疾病检出率较高,但是仍存在一定的漏诊率,X线摄影组与MRI扫描组的疾病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X线和MRI是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的有效辅助诊断方式,单独用于该病诊断时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应配合其他检测结果做出综合诊断。
- 刘奕琳刘苹
- 关键词:X线MRI
- 乳腺非肿块样病变的影像学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
- 2022年
- 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且有年轻化的趋势,青年人发生非肿块样乳腺癌的比例更高。乳腺非肿块样病变(NMLs)缺乏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且病理类型丰富,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目前一些影像学检查方法被应用于筛查乳腺NMLs,如乳腺X线摄影、超声成像(US)、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摄影(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和乳腺穿刺组织活检,每种方法对于乳腺NMLs检出有各自的优点与不足。
- 池月芮刘丽刘奕琳徐文贵
- 关键词:乳腺癌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