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喜发

作品数:77 被引量:8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政治法律
  • 22篇历史地理
  • 11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军事

主题

  • 12篇主义
  • 11篇战争
  • 10篇共产党
  • 9篇毛泽东
  • 9篇国共
  • 8篇中国共产党
  • 7篇邓小平
  • 7篇人民
  • 7篇干部
  • 6篇社会主义
  • 6篇解放战争
  • 5篇政治
  • 5篇中共
  • 5篇事变
  • 5篇国民党
  • 4篇党建
  • 4篇选拔任用
  • 4篇职务
  • 4篇职务终身制
  • 4篇任用

机构

  • 51篇中共南京市委...
  • 21篇吉林大学
  • 7篇南京市委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共江苏省委...

作者

  • 76篇刘喜发
  • 6篇李亮
  • 5篇王兵
  • 4篇陈新
  • 4篇周贤山
  • 3篇曲洛松
  • 2篇项晓霞
  • 2篇刘玉东
  • 1篇王世谊
  • 1篇王彦堂
  • 1篇徐勇
  • 1篇石晶
  • 1篇冯昆
  • 1篇陈松友
  • 1篇陈新

传媒

  • 12篇中共南京市委...
  • 8篇南京社会科学
  • 5篇群众
  • 5篇中共南京市委...
  • 4篇长白学刊
  • 3篇唯实
  • 1篇中共党史研究
  • 1篇史学集刊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佳木斯教育学...
  • 1篇前进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领导科学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探索
  • 1篇高校理论战线
  • 1篇唐都学刊
  • 1篇党史研究与教...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8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区域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以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当前,基于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双重碎片化”的两大挑战,推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已成为社会共识。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区域化党建以上下一贯、开放包容、统分结合、开放灵活、耦合交叠的结构模式为依托,通过价值引领、信息汇集、资源整合、行动引导、服务提供等具体机制的运行,实现了对社会治理的有效引领,激发了其他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促进了城市基层社会良治目标的实现。
徐勇刘喜发
关键词:区域化党建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参与
刘少奇与解放战争初期我党发展东北的战略方针
1999年
东北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幅员辽阔,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东北,客观上为我党进军东北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在日本投降后,我党即派部队出关作战略侦察。1945年9月19日,刘少奇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对党的战略方针与部署作出重大调整,确定党的新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随即从山东等地调派大批军队和干部开赴东北。11月中旬,根据国内斗争形势和苏军态度的变化以及我军进入东北后面临的新情况,刘少奇又及时地提出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方针,指导东北我军创建东、西、北满根据地,为夺取东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喜发
关键词:解放战争
浅论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抗日战争的胜利驱逐了日本侵略者,挽救了民族危亡,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优化了中国的国际环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创造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同时,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中国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和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走向,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中国人民的大团结,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刘喜发曲洛松
关键词:抗日战争中国近代史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定位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论述为我们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刘喜发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剩余价值学说物质生产力
文献传递
吉林大学马列教研部培养研究生成果显著
1992年
吉林大学马列教研部除承担全校本、专科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任务外,还担负着培养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原理)。
刘喜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原理专科学生
浅论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当代意义
2007年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重要讲话,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状况及其表现做出了较为全面地揭示和描述,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总题目"。他还提出了一系列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具体方针和政策。这篇重要讲话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起点,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刘喜发
关键词:毛泽东矛盾学说人民内部矛盾
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的毛泽东被引量:1
2005年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毛泽东正确地分析了全面抗战爆发后的形势和党面临的任务,适时领导我党我军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科学地预见抗战历史进程;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战的理论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在总结统一战线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完整地提出了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政策和策略;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系统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创造性地发动整风运动,使全党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领导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出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的政治路线和纲领,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夺取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刘喜发
关键词:毛泽东抗日战争丰功伟绩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纵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被引量:1
2004年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因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时代主题,随着所回答和解决问题的内容与形式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就显示出阶段性来。19世纪中叶,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革命性转变,竖立起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世界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以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以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的转变,从而竖立起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迅猛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竖立起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
刘喜发陈新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逻辑被引量:5
2015年
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既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深层逻辑使然,也有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深层实践逻辑。它乃是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互动影响下,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实践性选择。而中国传统文化在价值追求、思维方式、文化经验、实践取向等维度上的文化特质,则为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文化的底蕴和中介。
冯昆刘喜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历史逻辑
地方政协主席成为高危职务探析
2010年
地方政协主席成为高危职务由个别现象累积所致;干部选任制度设计和执行存在漏洞、考核与监督制度未发挥应有作用、任期制未严格执行等原因造成地方政协主席成高危职务;严格用人标准、完善干部考察制度与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干部任期制度和退休制度,是破解地方政协主席成高危职务的根本之道。
刘喜发周贤山
关键词:政协主席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