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君

作品数:44 被引量:296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天文地球
  • 2篇电气工程

主题

  • 30篇地震
  • 25篇地电
  • 18篇震前
  • 14篇地震前
  • 12篇地电场
  • 10篇地电阻率
  • 8篇M
  • 7篇电磁扰动
  • 7篇磁扰
  • 6篇汶川地震
  • 5篇电磁现象
  • 5篇磁现象
  • 4篇地表
  • 4篇电流
  • 4篇井下
  • 4篇S7
  • 3篇电场
  • 3篇电阻率
  • 3篇DEMETE...
  • 3篇MS8

机构

  • 44篇中国地震局兰...
  • 16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中国地震台网...
  • 2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南京基准地震...
  • 1篇天津市地球物...

作者

  • 44篇刘君
  • 35篇范莹莹
  • 30篇安张辉
  • 25篇陈军营
  • 23篇杜学彬
  • 15篇谭大诚
  • 15篇王建军
  • 9篇崔腾发
  • 9篇解滔
  • 5篇郑国磊
  • 4篇王丽
  • 4篇高悦
  • 3篇章鑫
  • 2篇解涛
  • 2篇谭大成
  • 1篇刘小凤
  • 1篇刘宝勤
  • 1篇元丽华
  • 1篇梁子彬
  • 1篇叶青

传媒

  • 8篇地球物理学报
  • 6篇地震
  • 6篇地震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国际地震动态
  • 3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甘肃科技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地震监测...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4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芦山M_S7.0和汶川M_S8.0地震前地电场变化研究被引量:21
2013年
应用四川芦山Ms7.0和汶川Ms8.0震中周围部分地电场观测台站的资料,主要利用地电场波形比较和极化方位变化两种方法,并结合观测台站的工作日志,对两次地震前地电场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得出:芦山Ms7.0和汶川M8.0地震前部分台站地电场波形出现变异现象,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日变波形的畸变(如盐源台和泸沽湖台)和相应时段地电场频谱特性出现变化,这些变异基本上出现在震前1~2个月内;利用两次地震前地电场观测的日均值计算了部分观测台站的地电场极化方位,发现在震前地电场的极化方位出现了大幅变化,最大变化幅度达160°,最小变化幅度也有10°;初步研究还发现,两次地震前夕,震中周围部分台站极化方位的正向或反向延长线,相汇集的区域与地震的震中有一定联系;对于研究所得结果,从地震电信号的产生机制和震源特性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理论解释.
安张辉杜学彬谭大诚范莹莹刘君崔腾发
关键词:汶川地震
汶川M_S8.0地震前DEMETER卫星探测的离子温度变化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安张辉范莹莹刘君谭大诚陈军营郑国磊解滔
关键词:汶川地震
汶川Ms8.0大震陆基与空间电磁现象
在2008年5月22日,在中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Ms8.0大震。本次大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的松潘-甘孜活动地块东缘龙门山NE向推覆构造。主震前约1.5个月在青藏高原西缘发生了新疆于田Ms7.3地震,主震后1个月内沿龙门...
杜学彬范莹莹刘君安张辉解涛谭大诚陈军营
关键词:汶川地震电磁现象动力学环境
DEMETER卫星磁场波形数据分析方法初探被引量:6
2011年
为充分利用法国DEMETER地震电磁卫星中心提供的磁场波形数据对地震事件进行分析研究,详细介绍了峰度演化方法,并对峰度演化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最后将峰度演化方法应用于汶川地震前后DEMETER卫星所记录到的实际数据。分析研究发现,所采用的方法能够较好的处理DEMETER卫星记录到的磁场波形数据;汶川地震发生之前较长时间段内,磁场数据的峰度随时间的变化较为平缓,从地震发生前10天开始,其峰度演化在距离震中最近位置时刻附近出现尖峰现象,预示着有外部场源的信号的介入,这种现象在地震发生以后较长时间段内一直存在,这与此次地震的临震和余震对应较好,在对磁场的影响进行排除后,更进一步增强了尖峰现象和地震之间的联系。
安张辉谭大诚陈军营范莹莹刘君解涛
关键词:汶川地震
2008年汶川M_S8.0与2010年玉树M_S7.1地震前电磁现象研究被引量:21
2014年
应用全局小波能谱法对2008年四川汶川MS8.0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MS7.1地震前地电、地磁场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汶川地震震中周围的台站观测到震前地电、地磁场全局小波能谱值增大的现象;②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代乾等3个地电、地磁台站在玉树地震前均发生显著的小波能谱增大的现象,震后恢复;③对于上述两次大震周边地区的不同台站的不同测道,在震前多次出现谱值时间上同步增大或减少的现象;④距玉树地震震中距离相同的山丹和古丰地电场台站,北南、北西测向长极距在地震前后能谱值的变化几乎一致.基于上述分析,初步研究认为震源孕育激发的电磁辐射是造成震前电磁异常现象的主要原因.
范莹莹解滔安张辉杜学彬谭大诚刘君陈军营
关键词:地电场
与地震有关的地电阻率变化
杜学彬陈军营安张辉范莹莹刘君王建军
文献传递
芦山Ms7.0与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舟曲台电磁扰动异常变化
根据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发布的信息,在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Ms7.0强震,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0.28°,东经102.94°,震源深度13 km。这是继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强震以来在青藏高原东缘的...
刘君安张辉范莹莹
关键词:电磁扰动地震前
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的地电阻率变化被引量:21
2013年
应用富氏滑动、归一化变化月速率等方法处理了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震中400km范围内9个地电阻率观测台2002—2013年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本次地震前的地电阻率变化。结果显示,尽管震中周围的地电阻率台站存在环境干扰等影响,但在本次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变化仍然很明显,表现出震前以下降为主、大幅度异常的特点。最后初步讨论了本次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的可能成因。
刘君杜学彬范莹莹安张辉陈军营谭大诚崔腾发王建军
关键词:地电阻率
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平凉台地电场变化被引量:10
2013年
应用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263天及震后9天的平凉台观测数据研究了该台地电场在时间域、频率域内的变化,得到:(1)在岷县漳县M_s6.6地震以及在2013年四川芦山M_s7.0地震前平凉台地电场观测记录了显著的自然电场变化,在近距离的岷县漳县地震前自然电场变化更显著,异常变化的持续时间长;(2)平凉台地电场最大熵功率谱密度在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前发生连续增大的现象,并持续到甘肃岷县漳县地震后。最后讨论了本次地震地电场极低频成分异常变化的机理。
范莹莹安张辉陈军营刘君王建军崔腾发王丽
关键词:地电场
芦山Ms7.0与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舟曲台电磁扰动异常变化
<正>根据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发布的信息,在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Ms7.0强震,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0.28°,东经102.94°,震源深度13 km。这是继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强震以来在青藏高原...
刘君安张辉范莹莹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