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兆友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濮阳市地震台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地震
  • 4篇前兆
  • 3篇地震前
  • 3篇地震前兆
  • 3篇断层
  • 3篇震前
  • 3篇土壤气
  • 2篇地震活动
  • 2篇电磁波异常
  • 2篇动态特征
  • 2篇断层土壤气
  • 2篇阳台
  • 2篇气氡
  • 2篇气氡观测
  • 2篇交界区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地质图
  • 1篇地震预报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图

机构

  • 8篇濮阳市地震台
  • 1篇濮阳市地震台...

作者

  • 9篇刘兆友
  • 6篇李桂清
  • 4篇吴学瑜
  • 3篇李桂青
  • 3篇郭德科
  • 1篇郭杰

传媒

  • 2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河南科学
  • 1篇高原地震
  • 1篇防灾减灾学报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4
  • 1篇2001
  • 2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濮阳台电磁波异常与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被引量:9
2000年
介绍了台站所处的地震地质环境条件及电磁波观测仪器基本情况。对濮阳市地震台电磁波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电磁波异常对 10 0km范围内的M 13.0级以上地震及 30 0km左右Ms5 .0级以上地震和 10 0 0km左右的Ms6 .0级以上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电磁波异常是一种地震前兆短临异常 ,异常一般在震前几天到五十几天出现 ;异常幅度大 ,异常易于识别 ;地震多发生在异常结束之后或异常高值回落的过程中。濮阳台曾依据电磁波异常变化 ,成功地进行了两次地震短临预报 ,地震三要素均在预报范围之内。
李桂青刘兆友
关键词:电磁波异常地震活动地震预报
晋冀鲁豫交界区地震地质图的编制及地震危险性研究
刘兆友郭德科李桂青管利昕李华平乔剑
该课题编制了我市及邻区地震危险性区划图、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必须图件,它为我市及邻区地震监测预报和防震减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该成果收集了大量的地质资料,在研究了66条活动断裂的平面展布动特征,总结本区1000年以来的地震活动...
关键词:
关键词:晋冀鲁豫地震地质
深井热水开采对豫01井水位影响的探讨被引量:3
2011年
河南省濮阳地区地下热水的开采对处于同水层的地震观测井—豫01井水位观测产生了严重的干扰影响。豫01井水位自1996年9月出现下降变化以来,其水位动态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十几年来,地震界专家学者对有可能影响该井水位动态的诸多因素逐一进行了追踪研究。认为豫01井自1996年9月至今水位变化与中原油田抽水、注水、采油无关;其补给区降雨量对豫01井的水位变化影响不大。经多方调查了解,收集了濮阳地区深度超1 000 m深井热水开采资料。分析研究认为,深井热水开采是引起豫01井水位下降的直接原因。
李桂清吴学瑜刘兆友彭淑丽张凤萍李华平
关键词:水位动态
豫鲁冀交界区预报破坏性地震的前兆综合方法研究
郭德科李桂清廖今朝王丰刘兆友张军波曹秀亮李华平张风萍徐向梅
该项目同时利用国内外最新理论,创新引进模糊熵、合成信息熵、合成缺信量。从不同角度研究破坏性地震前前兆场稳定度、合成信息熵、模糊熵、合成缺信量的综合特征,给出了提取地震前兆异常的预测预报综合定量化指标,建立了具有豫鲁冀交界...
关键词:
关键词:地震稳定度
河南濮阳台电磁波异常与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
<正>河南省濮阳市地震台电磁波观测点处于冀鲁二级断块西南角的内黄三级构造隆起东侧斜坡带上。该隆起东西分别与东濮凹陷和汤阴地堑相邻;南北分别以新乡-商丘断裂和磁县-大名断裂为界。该观测点从1995年 8月10日开始电磁波观...
李桂青刘兆友
文献传递
土壤(断层)气观测方法及动态特征研究
李桂清刘兆友董京南岳红霞郭德科韩九英郝春花张风萍吴学瑜王华芬赵艳娜张跃进王争郑红艳乔剑翟先玲吴静赵艳茹
《土壤(断层)气观测方法及动态特征研究》是濮阳市科技攻关项目,计划编号为033315。该项目按计划进度,由濮阳市地震台和清丰县地震局共同承担完成。本项研究结合地震监测技术发展趋势,开发了土壤(断层)气观测新方法。设计了合...
关键词:
关键词:动态特征土壤气
断层土壤气采气率对气氡观测结果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地震前兆观测是地震预报的基础。地震流体前兆观测在水资源过度开采的形势下,发展断层土壤气观测成为必然趋势。但地下流体观测技术规范未给出断层土壤气观测的集气-采气装置及采气条件的具体参数,而这些参数正是影响观测结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对断层土壤气气氡观测的采气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及分析。结果表明,当日采气量一定时,集气室体积的大小对观测结果有较大影响。运用"采气率"这个概念来定量衡量断层土壤气观测装置系统的实用效果。集气室有效体积的大小应根据日采气量的多少来确定,采气量越大,集气室有效体积应越大,结合地震前兆观测实际,采气率应接近于1。本文实验研究结果对规范断层土壤气气氡观测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可供其它气体观测参考。
李桂清吴学瑜刘兆友韩久英马艳华
关键词:地震前兆断层土壤气气氡
濮阳台土氡数字化观测资料动态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濮阳市地震台经过观测仪器的数字化技术改造,使用SD-3A型数字化测氡仪开展了土氡数字化观测。观测结果显示,土氡集气装置的好坏对观测结果影响很大。对集气室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造,观测结果更好地反映了地下土氡的变化情况。研究了濮阳台土氡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观测资料表现出明显的气压效应,土氡观测值与气压的影响成负相关关系。
刘兆友李桂清彭淑丽张凤萍郭杰
关键词:地震前兆动态特征
不同形式的断层土壤气集气装置对气氡观测结果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任何一项观测都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不同的观测条件会产生不同的观测结果。在断层土壤气实际观测中,由于观测装置的集气室安装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形式的集气装置,而不同形式的集气装置会对气氡观测结果产生不同影响。本文就不同形式的断层土壤气集气装置对气氡观测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集气室滞留体积对观测结果影响较大,集气室不可保留滞留体积,应控制导气管的长度和粗细,尽量减少导气管产生的滞留体积对观测结果造成影响。集气室死体积对观测结果影响不大,可保留集气室死体积。模拟观测和数字化观测应使用不同模式的集气装置。
李桂清吴学瑜刘兆友彭淑丽韩九英吴静贾婧张帆
关键词:地震前兆断层土壤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