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凌勇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代谢
  • 1篇凋亡
  • 1篇心绞痛
  • 1篇学成
  • 1篇药效
  • 1篇药效成分
  • 1篇诱导凋亡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增殖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生物碱
  • 1篇鼠脑
  • 1篇提取物
  • 1篇能量代谢
  • 1篇缺血
  • 1篇人肝
  • 1篇人肝癌

机构

  • 5篇黑龙江中医药...
  • 3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7篇凌勇
  • 4篇马英丽
  • 4篇孙永慧
  • 3篇任美荣
  • 2篇赵芹
  • 1篇郭云良
  • 1篇王鹏
  • 1篇刘洪玲
  • 1篇王士雷
  • 1篇周洁
  • 1篇张鑫
  • 1篇赵瑛
  • 1篇姚如永
  • 1篇姜良银
  • 1篇董培良
  • 1篇孙晓伟
  • 1篇于良生
  • 1篇孙向红
  • 1篇李瑜
  • 1篇周学刚

传媒

  • 2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草药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红果槲寄生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研究红果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 f.rubroauranticac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和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1)、7,3′,4′-三甲基槲皮素(2)、浙贝素(3)、古柯二醇(4)、丁香脂素(5)、胡萝卜苷(6)、N,N-二甲基甲酰胺(7)、β-谷甾醇(8)、N-桂皮酰基丁二胺(9)、N1-桂皮酰基亚精胺(10)、肉桂酸(11)。结论化合物10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7、9为首次从槲寄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孙永慧凌勇任美荣周学刚王佳瑜马英丽
红果槲寄生抗肿瘤有效部位的确定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确定红果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Nakai f.Rubroaurantiacum Kitag,VCR]的抗肿瘤有效部位。方法:以S180实体瘤小鼠作为动物模型,以抑瘤率为考察指标,对红果槲寄生75%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部位:石油醚萃取部分、氯仿萃取部分、乙酸乙酯萃取部分、正丁醇萃取部分以及水层部分分别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筛选。将接种肿瘤的昆明小鼠在成瘤后按照瘤体大小随机分为7组,阳性对照组于ip环磷酰胺,给药剂量为100 mg·kg-1,其他试验组于同一时间ig给药,每天1次,给药剂量按生药量计为14.2 g·kg-1,空白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空白溶剂,连续给药8 d。结果:红果槲寄生提取物能明显抑制小鼠S180实体瘤生长,其中正丁醇萃取物组,平均抑瘤率为48.8%;氯仿萃取物组,平均抑瘤率为44.1%。结论:正丁醇和氯仿萃取部分抗肿瘤活性较强,为红果槲寄生抗肿瘤有效部位。
凌勇孙永慧赵芹刘洪玲于良生孙向红
关键词:抗肿瘤
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itoehondrialcalciumuniporter,MCU)活动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中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52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isehemia/reperfusion,I/R)组、脑缺血,再灌注复合钌红(ischemia/reperfusion±rutheniumred,I/R±RR)组、脑缺血/再灌注复合精胺(isehemia/reperfusion±spermine,I/R±Sper)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检测脑梗死面积百分比,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I~Ⅳ活性、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membranepotential,△1I,m)、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1P)含量和活性氧(reac6veoxygenspecies,ROS)的含量。结果I/R组、I/R±RR组及I/R±Sper组的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I~Ⅳ的活性(17.67±0.21)、(6.17±0.42)、(22.29±1.40)、(31.73±0.84)nmol·min_1.mg,△ψm和组织中A11P的含量(5.2±60.19)nmol/mgprotein均低于sham组(P〈0.01),而这3组的脑梗死面积百分比(35.43±0.74)%和ROS含量(1455.21±39.52)U/mgprotein高于对照组(P〈0.01)。钌红能够改善上述指标:与I,R组比较,I/R±RR组中的钌红能够明显提高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的活性(22.1±70.55)、(7.50±0.15)、(36.92±2,13)、(49.32±1.33)nmol·min_1.mg2,△mm和组织中ATP的含量(7.85±0.17)nmol/mgprotein(P〈0.01),明显缩小梗死面积(26.00±1.71)%,降低ROS的含量(1262.53±29.92)U/mgprotein(P〈0.01);而I/R±Sper组中的能量代谢指标则均较脑I/R组差。结论抑制MCU的活动可以明显改善I/RI中线粒体的能量代谢。
赵芹王士雷王鹏李瑜凌勇姚如永郭云良张鑫
关键词: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能量代谢
方证对应干预不稳定性心绞痛证候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不稳定心绞痛在方证对应与不对应干预下的证候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入选88例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瘀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各44例,按照随机、双盲、双模拟的设计方法,以血府逐瘀胶囊和生脉胶囊分别给予方证对应与方证不对应干预治疗,收集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的症状及证候信息,运用生存分析比较症状及证候在两种方法干预下的变化特点。结果:实验期间脱落6例,纳入统计分析的共82例。结果表明胸闷、心悸、气短、倦怠乏力、自汗和血瘀证、气虚证的起效时间方证对应早于不对应,而胸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不寐和阴虚证的起效时间两种方法无差别;方证对应治疗时,2证组合逐渐增多,3证组合逐渐减少,而不对应治疗2证组合逐渐减少,3证组合逐渐增多。结论:方证对应治疗证候起效时间早于不对应治疗。
孙晓伟凌勇周洁姜良银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方证对应
中药复方不同提取方法药效成分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本实验以葛根芩连汤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在不同色谱条件下对中药复方药效成分进行测定,通过指纹图谱对比及指标性成分测定探讨其动态变化。方法:采用HPLC方法,选用ODS色谱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mol.L-1磷酸二氢钾0.2%磷酸水溶液(pH=3.0)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50nm,建立葛根芩连汤的HPLC指纹图谱;分别测定方中主要指标成分葛根素、盐酸小檗碱、黄芩苷、甘草酸的含量,并通过SPSS16.0统计软件计算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葛根芩连汤不同提取液中化学成分在质上未有明显变化,但在含量上的变化比较显著。结论:不同提取方法影响复方中药效成分的含量及组成变化。
任美荣赵瑛凌勇马英丽
关键词:中药复方葛根芩连汤HPLC指纹图谱
不同寄主红果槲寄生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建立红果槲寄生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对黑龙江产不同寄主红果槲寄生总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以硫酸阿托品为对照品,以溴甲酚绿为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在420nm处测定红果槲寄生总生物碱含量。结果:硫酸阿托品在0.027~0.135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3),加样回收率101.5%(RSD=2.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红果槲寄生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经测定不同寄主的红果槲寄生,其总生物碱含量无显著差异。
孙永慧凌勇张嵩任美荣马英丽
关键词:不同寄主生物碱
北寄生提取物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北寄生提取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光镜观察细胞结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0.3mg.mL-1北寄生提取物处理24h后,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且抑制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光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凋亡形态的改变;0.3mg.mL-1北寄生提取物处理48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为24.7%。结论:北寄生提取物不仅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同时又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马英丽孙永慧董培良李玉萍凌勇
关键词:HEPG2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