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谦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 指纹识别系统在血源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1年
- 自1998年无偿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冒名顶替献血甚至恶意献血的情况在一些地区还时有发生。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血液采集的安全性。
- 陈民才潘纪春韩烨王洁朱金伶冯谦王全立
- 关键词:血液管理指纹识别系统血液安全
- 固定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的检测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分析捐献血小板人群的献血间隔和频采后的血小板功能状态,确保血小板的采集质量和献血者的自身健康。方法分别检测固定频采血小板捐献者(2次/月)和正常固定献血者(1次/月)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宽度标准差(RDW-SD)、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RBC、Hb、WBC、MCV、MCHC、RDW-SD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lt[(339.36±30.24)×109/Lvs.(248.25±20.61)×109/L,P<0.0001]、MPV[(8.44±0.52)flvs.(8.65±0.32)fl,P<0.001]、PDW[(15.52±1.13)%vs.(13.96±0.45)%,P<0.0001]及血小板体外聚集功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频采者虽然有较高的Plt计数,但血小板的功能低于正常间隔血小板捐献者。因此,为保障血小板采集质量,应尽可能避免频繁采集血小板。
- 陈民才冯学胜宋丽杰杨玉兰冯谦王全立
- 关键词:成分献血者血小板功能血液质量
-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方法的选择与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以Cobe Spectra细胞分离系统为基础,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选择效率高,经济、运行时间短,更切合临床实际工作的方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分别用Cobe Spectra细胞分离系统的Auto PBSC(外周血干细胞自动采集)方法和MNC(单个核细胞采集)方法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对采集产品的进行细胞计数,记录采集过程参数,计算有核细胞、单个核细胞采集数和采集时间,分析采集效率以及经济成本。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这2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2组间处理血量差异没有统计学习意义,Auto PBSC采集组的采集产品中有核细胞数浓度和单个核细胞百分比高于MNC采集组,但产品体积小于MNC采集组(T=-1.704,0.494,1.941,1.742,P>0.05);2)MNC采集组获得的产品中有核细胞总数、单个核细胞数及CD34+细胞浓度均显著高于AutoPBSC采集组,采集所用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596,-0.349,13.188,-2.554,-2.818,P<0.05);3)MNC采集组的有核细胞采集率(22%)和单个核细胞的采集率(97.7%)也高于Auto PBSC采集组的15%和85%(T=5.5754,.572,4.3842,.926,-0.044,3.229,P<0.05)。结论 MNC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效率优于AutoPBSC采集,并且经济。
- 周俊冯谦张秀王华
-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干细胞单个核细胞
- 新生儿贫血输注悬浮红细胞治疗的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总结分析新生儿贫血输注红细胞的效果,为更好地指导新生儿输血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搜集2007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贫血新生儿输注悬浮红细胞前后的数据,包括悬浮红细胞的输入量、血液常规、生化、血气等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 387名贫血新生儿中,有916例接受悬浮红细胞输注治疗,占贫血新生儿的66.04%;2)输注悬浮红细胞后Hb、RBC、Hct和WBC均显著性升高。Hb平均提升35.56 g/L,RBC计数平均提升1.3×1012/L,Hct平均提升9%,但对血气、血液生化等监测值无显著影响;3)输注悬浮红细胞的贫血新生儿,有7.42%的患儿Hb≤80 g/L,23.14%患儿的Hb为(80~100)g/L,30.19%患儿的Hb为(100~1300)g/L,38.65%患儿的Hb为(130~145)g/L。结论输注悬浮红细胞能显著提高贫血新生儿的Hb、Hct和红细胞计数水平,改善患儿供氧状况。输血指征的把握尚需探讨。
- 张长虹周俊冯谦吴涛范丽霞
- 关键词:新生儿贫血悬浮红细胞血液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