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振

作品数:13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9篇腭裂
  • 9篇唇腭裂
  • 4篇上气道
  • 4篇术后
  • 3篇单侧
  • 3篇单侧完全性唇...
  • 3篇前牙
  • 3篇腭裂术后
  • 3篇完全性唇腭裂
  • 3篇反HE
  • 3篇唇腭裂术
  • 3篇唇腭裂术后
  • 2篇修复前
  • 2篇修复前牙
  • 2篇牙槽
  • 2篇牙槽突
  • 2篇牙合
  • 2篇粘结
  • 2篇粘结系统
  • 2篇植骨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口腔...
  • 3篇江苏省中西医...
  • 1篇中山市人民医...

作者

  • 13篇傅振
  • 9篇李巍然
  • 3篇王爱萍
  • 2篇周东新
  • 2篇周琳
  • 2篇刘春华
  • 2篇王婧婧
  • 1篇罗漪
  • 1篇高琳
  • 1篇贾海潮
  • 1篇周伟华

传媒

  • 3篇中华口腔正畸...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睡眠研究...
  • 1篇第十二次全国...
  • 1篇2014年全...

年份

  • 1篇2016
  • 6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外形纤维桩与粘结系统修复前牙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比较不同外形纤维桩桩核和粘结系统对前牙残冠残根桩核修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前牙残冠残根患者90例,共102颗患牙,按使用桩核外形不同分为两组,分别采用Tenax fiber white(T组)纤维桩和Parapost fiber lux(P组)纤维桩。各自再均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粘结系统进行桩核修复及常规烤瓷冠修复。随访观察1-2年,统计各组残根残冠的治疗成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组和P组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5.4%和88.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0.59)。13例失败患牙中,采用全酸蚀系统失败3颗牙,自粘结系统失败10颗牙,经x^2检验,不同粘结系统可以显著影响残根的预后疗效(P〈0.05)。结论:修复前牙残冠残根时,应根据根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纤维桩,全酸蚀系统成功率优于自粘结系统。
王婧婧周东新刘春华傅振
关键词:桩核纤维桩粘结系统前牙残冠残根
前方牵引对唇腭裂术后替牙期反[牙合]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定量测量前方牵引前后唇腭裂术后替牙期反[牙合]患者的咀嚼运动,探索患者口颌系统功能的变化.方法 前方牵引治疗前后对15例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替牙期反验患者进行单侧咀嚼的颞肌前部、咬肌肌电图检查和下颌运动检查,以咀嚼侧为功能侧,对侧为非功能侧.比较前牵引前后功能侧和非功能侧肌电值差异.结果 前牵引前后左侧咀嚼时功能侧颞肌前部和咬肌肌电值分别由45.57(26.75,67.84)和62.37(45.76,72.45) mV增至80.24(72.31,91.36)和90.35(78.94,110.45) mV,右侧咀嚼时功能侧颞肌前部和咬肌肌电值分别由45.25(37.34,57.42)和67.53(59.65,80.53) mV增至73.56(59.63,94.80)和87.97(72.35,99.79) mV,前牵引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牵引前后非功能侧颞肌前部和咬肌肌电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右侧咀嚼时咀嚼循环轨迹水平向和垂直向范围增加(P<0.05).结论 前方牵引治疗后随着前后牙反[牙合]的解除,咀嚼肌肌电活性增高,右侧咀嚼时水平向和垂直向运动范围增加.
王爱萍李巍然傅振
关键词:咀嚼肌唇裂腭裂肌电描记术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前方牵引治疗后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通过对唇腭裂术后反(牙合)患者前方牵引治疗患者的纵向研究,探讨唇腭裂患者前方牵引治疗的稳定性.方法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前牙反(牙合)患者,下颌不能后退至切牙对刃、凹面型;骨龄显示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的患者18例,平均年龄(9.63±1.24)岁.进行前方牵引治疗,建立前牙正常覆盖关系,治疗时间平均(1.07±0.23)年.12名患者于(2.71±0.77)年之内完成了随访,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前方牵引治疗后及治疗完成2年后进行头颅侧位X线片检查,手工描图并进行9项角度和15项线距测量.不同时点的(牙合)颌面特征进行配对t检验,并对影响前牙覆盖的因素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前方牵引治疗后,经过平均(2.71±0.77)年的随访,NA-PA减小了2.92°±3.52°(P<0.05)、OJ减小了(2.83±3.83) mm(P<0.05);L1-TL、B-TL、Po-TL、分别增加了(1.38±4.22) mm,(1.29±4.85) mm,(1.79±5.18) mm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随访期间前面高N-ME、前下面高ANS-Me及后面高S-Go分别增加了(5.33±3.11) mm(P<0.01)、(5.42±2.61)mm(P<0.01)和(5.25±3.79) mm(P<0.01);治疗结束两年后患者SNA、ANB、NA-PA、U1-Sn、Y轴角、下颌平面角仍较治疗前增加;L1-MP及OP-SN、UL-U1保持较治疗前减小水平;U1-TL、A-TL、OJ与治疗前相比分别增加了5.38±2.79(P<0.01)、3.13±1.60(P<0.01)、4.78±2.96(P<0.01);而L1-TL、B-TL、PO-TL、UL-EL在治疗后的随访期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以随访时前牙覆盖的复发量(T2-T1)为因变量对前方牵引治疗前及治疗后变化量的(牙合)颌面形态测量值做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OJ(T2-T1)=20.43-1.172OJT1-T0—0.548 L1-T1T1-T0—0.229U6-PPT1-T0 (R2=0.969).结论 唇腭裂术后反(牙合)患者前方牵引治疗后的复发主要来自下颌的继续生长,前方牵引产生的上颌变化基本
李巍然傅振王爱萍周琳
关键词:唇腭裂稳定性
前方牵引治疗对唇腭裂反he患者上气道结构影响的三维研究
目的利用CT及CBCT评价前方牵引治疗后唇腭裂患者上气道结构的改变。方法以18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前牙反h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方牵引治疗,在治疗前后拍摄CBCT,对气道间隙的截面积、矢状径及横径进行测量。同时选择...
傅振李巍然
关键词:唇腭裂上气道
文献传递
两种根管糊剂一次性根充治疗慢性尖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两种常用根管糊剂用于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152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58颗患牙,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选用Cortisomol糊剂及Vitapex糊剂加标准牙胶尖冷侧方加压法行一次性根管充填,观察术后1年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年,A、B两组的总成功率分别为98.7%和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rtisomol糊剂和Vitapex糊剂对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患牙的远期疗效均良好,无明显差异。
傅振
关键词:根管糊剂一次性根管充填慢性根尖周炎临床疗效
过氧化氢配合不同粘结系统纤维桩核修复前牙残冠残根的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研究过氧化氢溶液结合不同粘结系统,以纤维桩核修复前牙残冠残根的远期效果.方法:选取前牙残冠残根患者153例,共计180颗患牙,按是否使用过氧化氢溶液蚀刻纤维桩及采用粘结系统不同,随机分为4组,即过氧化氢+全酸蚀组;过氧化氢+自酸蚀组;直接全酸蚀组;直接自酸蚀组.使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及常规烤瓷冠修复.随访观察1~2年,统计各组残根冠的治疗成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论是否使用过氧化氢,全酸蚀组的成功率与自酸蚀组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过氧化氢表面处理纤维桩(蚀刻组)的成功率为97.7% (88/90),而不使用处理剂组(对照组)成功率为85.5% (77/90),经)x2检验,使用过氧化氢表面蚀刻纤维桩可以显著影响修复疗效(P<0.05).结论:纤维桩核修复前牙残冠根时,使用过氧化氢溶液蚀刻纤维桩可以加强远期成功率;而全酸蚀系统或自酸蚀系统的选择与否未见明显影响.
王婧婧傅振周东新刘春华
关键词:桩核纤维桩粘结系统
牙槽突植骨对前方牵引矫治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前牙反(牙)疗效的影响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植骨对前方牵引治疗唇腭裂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31 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男孩,约8-12 岁,分为植骨前前牵和植骨后前牵两组,在治疗前后拍摄头影测量片,进行牙骨项目的测量分析。
张亦欣贾海潮傅振郭润智李巍然
关键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植骨
Nance弓支抗下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软组织变化及与硬组织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传统支抗下双颌前突拔牙患者正畸治疗后软组织的变化及与硬组织变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满足纳入标准的29例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并应用Nance弓增加支抗的女性成人双颌前突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手工X线头影测量分析.测量软硬组织项目35项,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用配对t检验,软组织变化的相关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软组织测量项目显示,经过正畸治疗患者的上、下唇突度、软组织A点及B点的突度减小,颏唇沟深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唇基底厚度减小,上唇突厚度增大,下唇突厚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上唇长度、软组织颏前点突度在正畸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上唇突度变化( ΔUL-SL)相关的硬组织测量项目为ΔU1-SL(r=0.469,P<0.01);与下唇突度变化(△LL-SL)相关的硬组织测量为ΔSNA(r=0.436,P<0.05)、ΔU1 -SL(r=0.374,P<.05)、△L1-SL(r=0.478,P<0.01);上、下唇突度变化正相关.鼻唇角的变化与ΔU1-SL(r=-0.534,P<0.01)、△UL-E(r=-0.394,P<0.05)负相关,与△A’-SL(r=0.478,P<0.05)、ΔULL(r=0.474,P<0.05)及ΔA’-A(r=0.423,P<0.05)正相关.颏唇沟深度(B’-E)与下切牙的内收(ΔL1-SL)及下唇突度变化(ΔLL-SL)正相关.上唇突度减小与上前牙内收的关系为1∶0.6(以审美平面评价)或1∶0.62(以蝶鞍点垂线评价).下唇突度减小与下切牙内收关系是1∶1.13;而下唇变化与上前牙内收的关系则是1∶(0.83±0.21)(LL-SL/U1-SL).结论 传统支抗控制下拔除四个双尖牙后双颌前突成人侧貌改善显著.面下部软硬组织间存在中度相关关系.
李巍然周伟华高琳傅振罗漪
关键词:双颌前突拔牙支抗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前方牵引治疗后的稳定性研究
李巍然傅振王爱萍周琳
关键词:唇腭裂稳定性
前方牵引治疗对唇腭裂反he患者上气道结构影响的三维研究
目的 利用CT及CBCT评价前方牵引治疗后唇腭裂患者上气道结构的改变。方法 以18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前牙反h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方牵引治疗,在治疗前后拍摄CBCT,对气道间隙的截面积、矢状径及横径进行测量。同时...
傅振李巍然
关键词:唇腭裂上气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