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兆鹏
- 作品数:50 被引量:7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评介杨国宜教授的《包拯集校注》
- 2000年
- 包拯(999—1062),北宋大臣,庐州合肥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那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动人故事,长期以来广泛流传于神州大地,成为各种传统戏曲及现代影视剧的主题,在民间有很大影响。最近,黄山书社出版了杨国宜教授的《包拯集校注》一书。
- 俞兆鹏
- 关键词:故事清官校注主题
- 黄巢生平事迹考异
- 2000年
- 唐末黄巢起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巨大的农民起义。关于这次起义的基本史料主要集中在《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三部书中。由于这三部书中有关黄巢生平事迹的记载多有差异,甚至同一部书中记述也常自相矛盾,因此,当代史学界在研究黄巢的各种论著中,也各有所据,众说纷纭。现就我探索所得,提出下列几点进行考异,并求教于方家。
- 俞兆鹏
- 关键词:生平事迹农民起义
- 文天祥“自强不息”的发展观
- 2011年
- 文天祥之所以能成为南宋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自强不息"的发展观便是他的精神支柱。他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元气在"道"的作用下产生的,而"道"即"不息",也就是不断运动。文天祥从其"自强不息"的发展观出发,要求革新南宋腐败的政治,希望人们为人处世要坚守真理和奋发有为。文天祥的这种思想已接近当代的科学发展观,它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继承和弘扬文天祥"自强不息"的发展观,对于今天建设先进文化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 俞兆鹏俞晖
- 关键词:发展观民族英雄中国人民
- 评陆佃对王安石新法的态度被引量:2
- 2001年
- 有人以为北宋大臣陆佃是王安石新法的反对者,其实不是。陆佃肯定青苗法的立法宗旨,崇敬宋神宗和王安石,只是对青苗法推行过程中的弊病提过意见。他参与编修《神宗实录》,能据实直书,不为当时政治形势所左右。他反对元、绍圣间统治集团内部无原则的党争,并能正确看待党争双方的是非,主张各派势力和衷共济,振兴国家。结果,陆佃的愿望未能实现,他本人也被贬滚而死。这是一场历史悲剧,可作后人戒鉴。
- 俞兆鹏
- 宋神宗时期货币制度研究
- <正>宋神宗为了富国强兵,在熙宁、元丰年间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改革,史称“熙丰变法”。变法的首要任务是“理财”,但要理好财,必须有一个良好而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熙宁二年(1069
- 俞兆鹏
- 文献传递
- 谢枋得的爱国思想和他的《注解选唐诗》被引量:4
- 1996年
- 南宋爱国志士、诗人谢枋得曾撰有《注解选唐诗》一书。他在书中,结合亲身经历和对南宋亡国教训的体会,表述了下列爱国思想:一、指责朝政腐败,小人擅权,人才被弃;二、批评南宋文官武将安于逸乐,不关心民族命运,终致亡国;三、鼓励有志之士在国家危难时,应奋发图强,不忘爱国;四、向最高当权者指出,即使抗敌兵败,仍应救亡图存;五、怒斥叛国贰臣毫无羞耻之心;六、赞扬忠贞之士的爱国节操。
- 俞兆鹏俞晖
- 关键词:南宋谢枋得爱国思想
- 钟相、杨玄起义与南宋政府的招安政策——兼评岳飞对待杨玄起义军问题
- 1991年
- 俞兆鹏
- 汤显祖与张位的交游述略
- 2008年
- 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曾与内阁大学士张位交游。尤其是他晚年弃官后,在南昌与张位过从甚密。综观两人交游的情况,可以看出汤显祖思想的复杂性:既有儒家传统的经邦济世和爱国忧民的志向,并爱好文艺,热衷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同时又有一定程度的佛、道思想和出世入仙的情结。他的这种思想反映了宋、明以来儒、佛、道三教思想融合的趋势。
- 晏国彬俞兆鹏
- 关键词:汤显祖交游
- 论南宋纸币淮南交子
- 2018年
- 南宋中期,由于铜钱稀缺且大量外流,而两淮又是与金国交界的地区。为防止铜钱流失,宋孝宗乾道年间,在淮南改用铁钱,同时创行以铁钱为发行本钱的纸币——淮南交子。虽从发行之日起便有反对的,但淮交一直在使用。发行前期,因准备了充足的发行本钱,同时又控制了印造数量,从而避免了淮交的贬值。到了南宋后期至晚期,因政治腐败和宋金战争、宋蒙战争的破坏,经济衰退,财政困难,宋廷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无本滥发淮南交子,致使淮交严重贬值,促进了南宋王朝的灭亡。
- 俞晖俞兆鹏
- 关键词:南宋纸币
- 评欧阳修“止散青苗钱”问题──兼论北宋熙丰新法中之青苗法被引量:2
- 1998年
- 青苗法是宋神宗熙丰变法时期的一项重要新法,旨在防止民间高利贷者盘剥农民,以济贫困,发展生产。但因法令不够完善,以及“吏不得人”,“故为民害”。当时知青州欧阳修针对青苗法推行过程中的弊端,一面止散青苗钱,一面向朝廷提出三点改良要求。欧阳修的言行是合理的,其目的在于济贫惠民,然而当代某些史学家称欧阳修为“守旧派”或“反变法派”。
- 俞兆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