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雪琛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肿瘤
  • 1篇动脉
  • 1篇预后
  • 1篇孕妇
  • 1篇治疗反应性
  • 1篇妊娠
  • 1篇溶血
  • 1篇溶血磷脂
  • 1篇溶血磷脂酸
  • 1篇收缩压
  • 1篇收缩压增高
  • 1篇胎动
  • 1篇胎动减少
  • 1篇肿瘤侵袭
  • 1篇滋养细胞
  • 1篇滋养细胞肿瘤
  • 1篇细胞癌
  • 1篇细胞肿瘤
  • 1篇腺癌

机构

  • 4篇武汉大学

作者

  • 4篇余雪琛
  • 3篇张元珍
  • 3篇陈慧君
  • 1篇李家福
  • 1篇黄凤华
  • 1篇任亮
  • 1篇郭娟娟
  • 1篇蔡红兵
  • 1篇毛艳红
  • 1篇文雪
  • 1篇陈哲

传媒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妊娠31周肺动脉高压合并滋养细胞肿瘤一例
2017年
孕妇37岁,因停经31^+周,呼吸困难及胎动减少1周,于2016年5月16日入住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产科。孕早期偶感憋气,1周前受凉后咳嗽,痰中带血,并感到呼吸困难,伴有胎动减少。于当地医院予“青霉素”治疗无好转,门诊心脏彩超提示肺动脉收缩压增高。2001年顺产1胎,2009年宫外孕1次。2015年6月开始月经量增多,持续8~10d,遂取出宫内环,取环后即得此孕。
黄凤华毛艳红余雪琛李家福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滋养细胞肿瘤妊娠胎动减少收缩压增高
溶血磷脂酸通过Rac的活化诱导卵巢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 LPA)诱导卵巢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裸鼠转移瘤模型检测卵巢癌细胞SK-OV3、HEY、OVCAR3、IGROV1的体内转移能力;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卵巢癌细胞对LPA的体外反应性;采用Rac (-)或Rac (+)腺病毒感染相应卵巢癌细胞,检测其LPA反应性的改变;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融合蛋白下拉分析检测经LPA诱导后Rac、Cdc42、RhoA活化水平。结果裸鼠转移瘤实验显示,接种SK-OV3和HEY细胞的裸鼠,体内布满转移瘤,该细胞为侵袭性卵巢癌细胞;接种OVCAR3和IGROV1细胞的裸鼠,体内无明显转移瘤,该细胞为非侵袭性卵巢癌细胞。 Matrigel侵袭实验显示,LPA刺激前后,SK-OV3细胞A值分别为0.594±0.023和1.697±0.049,HEY细胞A值分别为0.804±0.070和1.851±0.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PA刺激前后,OVCAR3细胞A值分别为0.336±0.017和0.374±0.007,IGROV1细胞A值分别为0.491±0.036和0.479±0.0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SK-OV3和HEY细胞对LPA反应性良好,OVCAR3和IGROV1细胞对LPA反应性较差。卵巢癌细胞的体内转移能力与其对LPA的反应性呈正相关(r=0.983,P<0.05)。 Rac(-)腺病毒感染前后,SK-OV3细胞对LPA诱导的细胞侵袭倍增能力分别为2.988±0.095和0.997±0.100,HEY细胞对LPA诱导的细胞侵袭倍增能力分别为2.404±0.059和0.901±0.0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ac(-)腺病毒可阻断侵袭性卵巢癌细胞对LPA诱导的反应。 Rac(+)腺病毒感染前后,OVCAR3细胞对LPA诱导的细胞侵袭倍增能力分别为1.072±0.080和1.898±0.078, IGROV1细胞对LPA诱导的细胞侵袭倍增能力分别为1.002±0.044和2.141±0.0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Rac(+)腺病毒可使非侵袭性卵巢癌细胞对LPA的诱导�
余雪琛张元珍陈慧君
关键词:卵巢肿瘤溶血磷脂酸肿瘤侵袭
COVID-19孕妇母婴结局的系统综述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通过分析已发表经同行评议的妊娠合并COVID-19的研究,总结COVID-19孕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母婴结局,全面了解COVID-19孕妇的母婴情况,探索新型冠状病毒的宫内垂直传播证据。方法检索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4月9日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中华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发表的妊娠合并COVID-19的文献,并在世界卫生组织COVID-19数据库和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中进行补充检索,纳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报告母婴结局或COVID-19孕妇继续妊娠并报告母胎情况的文献。分别通过阅读摘要和全文进行文献筛选,对最终纳入的文献提取并分析孕产妇临床表现、围产期结局及新生儿结局进行系统回顾。结果 (1)最终纳入29篇文献中,146例病毒核酸阳性确诊孕妇,其中114例(2例双胎)孕妇分娩116例新生儿。8例(5.5%,8/146)重症孕妇,包括5例重型COVID-19,3例未明确分型但入住重症监护室治疗。69.9%(102/146)剖宫产,8.2%(12/146)阴道分娩,20.5%(30/146)继续妊娠,1例(0.7%,1/146)双向情感障碍发作中孕期(孕26周)引产,1例(0.7%,1/146)早孕期(孕6周)人工流产。发热(58.2%,85/146)、咳嗽(32.9%,48/146)是常见的症状;15.8%(23/146)入院时无感染相关症状;20.5%(30/146)产后出现感染相关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实验室检查中,主要为淋巴细胞减少(49.6%,56/113)和C-反应蛋白升高(58.4%,66/113)。肺部CT以双肺多发斑片状毛玻璃影多见(79.7%,94/118)。(2)92.2%(107/116)新生儿结局良好。7.8%(9/116)新生儿有不同程度异常,其中6例有呼吸困难、发绀及呕吐等表现,包括1例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死亡;1例生后36 h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例死产,死亡原因未述,但排除宫内垂直传播;1例病情较重孕妇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死亡。结论 COVID-19孕妇重症比例低,妊娠结局良好,虽有新生儿不良结局报道,但缺乏宫内垂直传播证据。
曹羽明陈慧君郭娟娟余雪琛文雪张元珍
宫颈腺癌与鳞状细胞癌治疗反应性及预后的回顾性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宫颈腺癌(AC)与鳞状细胞癌(SCC)在治疗反应性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6年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ⅠA2-ⅡA2期并行根治性手术的宫颈癌患者292例,比较AC与S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反应性及预后。结果:AC较SCC患者确诊时分期晚且更易发生浸润转移(P<0.05)。与SCC相比AC患者的复发率高、生存时间短(P<0.05),且独立预后因素各异。AC对术前、术后辅助治疗的反应性均较SCC差(均P<0.05)。与术后辅助单纯放疗(RT)相比,同步放化疗(CRRT)可显著延长高危AC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P=0.002)。结论:AC在生物学行为上与SCC不同,在治疗反应性及预后上较后者差,应针对其特点制定新的治疗策略,而术后CRRT可能有助于改善高危AC的预后。
余雪琛陈慧君蔡红兵任亮陈哲张元珍
关键词:宫颈腺癌宫颈鳞癌治疗反应性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