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雄志
- 作品数:23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莆田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2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究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9年9月~2021年3月192例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6例)、对照组(96例)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替诺福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其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持续治疗6个月。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乙肝病毒基因(HBV-DNA)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转阴率。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变化;观察两组患者血清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变化。观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心悸、头晕、消化道反应、血压升高)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HBV-DNA及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LT、TBil、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IL-21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ALT、TBil、IL-10水平明显低于同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IL-21水平明显高于同时间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多烯磷脂酰胆碱与替诺福韦联合治疗CHB,能有效减少炎性反应造成的损伤,明显改善肝功能,且具有一定免疫调节作用。
- 何雄志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多烯磷脂酰胆碱替诺福韦
- APRI和FIB4在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清学诊断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在诊断慢性丙型肝炎(CHC)肝纤维化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肝组织病理检查的CHC患者317例,根据肝纤维化分期S0、S1、S2、S3、S4期,分成5组,检测ALT、AST、PLT水平;根据(AST/40μ/L)×100/PLT(10~9/L)和(年龄×AST)/(PLT×ALT的平方根)公式分别计算APRI和FIB4值,分析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APRI值在肝纤维化S0、S1、S2、S3、S4期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0.34(0.49)、0.47(0.66)、0.56(0.61)、0.68(0.80)、0.93(1.45)(P<0.05);FIB4值在S0、S1、S2、S3、S4期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58(1.10)、1.58(1.74)、2.15(1.65)、2.99(2.51)、3.56(4.09)(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PRI和FIB4与肝纤维化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APRI和FIB4在诊断CH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中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 叶向阳邱荣仙何雄志胡震霆郑锋锋黄晓刚黄庆华林国贤
-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血小板计数肝纤维化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对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中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服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和观察组(100例,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转阴率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检测两组肝功能状况,治疗后24周观察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6、12、18、24周观察组乙型肝炎病毒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白细胞介素-4、生长分化因子、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联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提升乙型肝炎病毒转阴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恢复。
- 何雄志
- 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乙型肝炎
- 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对照被引量:19
- 2010年
- 目的探讨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和肝组织病理损伤特点。方法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CHB患者548例,分为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2组,分别统计患者年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分级)、纤维化程度(S分期)、肝活检前后2周肝功能(ALB、GLB、TBil、ALT、AST、GGT)峰值、血清HBVDNA载量、肝组织病理改变与临床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组织G分级、S分期与肝功能改变有相关性(P均<0.01),肝功能明显异常者肝组织病理损伤亦重;S分期与G分级有相关性(P<0.01),S分期随G分级升高而加重。HBeAg阳性者较HBeAg阴性者平均年龄小,ALT、AST水平及HBVDNA载量高(P均<0.01)。HBeAg阴性者肝组织G分级、S分期与患者年龄有相关性(P均<0.05),与HBVDNA载量有显著相关性(P均<0.01);而HBeAg阳性者G分级、S分期与患者年龄、HBVDNA载量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CHB肝功能改变可以反映肝脏病理损害程度,S分期随G分级升高而加重。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CHB患者临床表现有所不同:HBeAg阴性CHB患者年龄较大,ALT、AST水平及HBVDNA载量较低。除肝功能改变外,患者年龄、血清HBVDNA载量可作为HBeAg阴性CHB患者肝脏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
- 林国贤黄庆华郭伯棋林玉英吴智宏邱荣仙何雄志叶向阳
- 关键词:肝脏病理学HBVDNAHBEAG
- 莆田1368例丙型肝炎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不同性别、年龄、种族、民族人群均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易感,感染隐匿,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目前无有效的疫苗可供预防。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2.8%。
- 胡震霆林国贤叶向阳邱荣仙何雄志郑烽锋黄晓刚谢雪梅
- 关键词:肝硬化肝癌病理
- 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明显肝纤维化的相关因素研究
- 2023年
- 目的研究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related fatty liver diseases,MAFLD)患者出现明显肝纤维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通过肝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出现明显肝纤维化的相关因素。结果与无/轻微肝纤维化的MAFLD患者相比,明显肝纤维化的MAFLD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计数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明显肝纤维化患者血液中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A)和空腹血糖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高血压、身体质量指数、年龄、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与明显肝纤维化之间存在显著关联(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高血压以及体质量作为临床肝活检确诊的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出现明显肝纤维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中需要给予重视。
- 郑烽锋邱荣仙胡震霆何雄志汤明珠
- 关键词:肝纤维化血小板计数体质量
- 人工肝支持系统救治妊娠重症肝炎临床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救治妊娠重症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1例妊娠重症肝炎患者分为两组:ALSS治疗的13例为治疗组,无ALSS治疗的1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和分娩出血量、产妇及围生儿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产前TBIL、ALB、PTA水平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治疗组治疗前后TBIL、ALB、PTA水平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治疗组分娩出血量、产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ALSS抢救妊娠重症肝炎有效,且能较好地降低产妇及围生儿病死率。
- 林玉英曾金秋邱荣仙何雄志唐淑芬
- 关键词:妊娠肝炎
- 红外肝病治疗仪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采用红外肝病治疗仪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7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n=49)与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TAF治疗,研究组给予红外肝病治疗仪联合TAF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病毒转阴率、肝功能、炎症因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肝病治疗仪联合TAF用于治疗CHB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病毒学指标转阴,改善肝功能,缓解机体炎症反应。
- 何雄志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
- 空腹C肽、FIB-4联合LSM在NAFLD合并糖尿病患者肝纤维化中的评估价值
- 2022年
- 目的探讨空腹C肽、FIB-4联合LSM在NAFLD合并糖尿病患者肝纤维化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肝纤维化评分(NFS)将89例NAFLD轻度肝纤维化(NFS<0.676)患者分为观察A组,将31例NAFLD重度肝纤维化(NFS>0.676)患者分为观察B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LSM值、空腹C肽水平和FIB-4指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进展性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计算联合评估的诊断效能。结果3组患者在空腹C肽、LSM、FIB-4指数方面比较,观察B组的空腹C肽、LSM、FIB-4指数均明显高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C肽、LSM、FIB-4指数是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进展性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空腹C肽、FIB-4、LSM联合检测NAFLD合并2型糖尿病肝纤维化的灵敏度为91.01%,均高于空腹C肽、LSM、FIB-4单项检测的77.52%、80.89%和78.65%(均P<0.05)。结论空腹C肽、FIB-4联合LSM检测在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进展性肝纤维化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何雄志
- 关键词:NAFLD糖尿病LSM
- SCYL1在小鼠急性肝衰竭中表达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SCY1样假激酶1(SCYL1)在急性肝衰竭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为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12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肝衰竭组(n=6),肝衰竭组采用D-半乳糖胺盐酸盐溶液(32 mg/mL,0.5 mL/只)注射小鼠腹腔构建急性肝衰竭模型,对照组不做干预。造模结束后,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变情况,生化检测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肝组织中SCYL1和高尔基蛋白73(GP73)相对表达量。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分析SCYL1富集通路。结果HE结果显示,对照组肝脏表面光滑、肝细胞完整且胞质丰富、肝小叶结构清晰;肝衰竭组表现出细胞肿胀、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双核肝细胞增多、多个假小叶形成。与对照组比较,肝衰竭组血清ALT、TNF⁃α含量升高,IL⁃10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60、-17.126、11.349,P均<0.05)。RT⁃qPCR结果显示,肝衰竭组小鼠肝组织中SCYL1、GP73相对表达量[(1.51±0.22),(2.66±0.56)]高于对照组[(1.25±0.18),(1.40±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4、-1.820,P均<0.05)。KEGG和GO数据库分析显示,SCYL1参与了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转运相关通路。结论SCYL1在肝组织的异常表达,可能通过调节高尔基体转运及神经元细胞的正常发育促进肝衰竭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 叶向阳林珑欧寒冰何雄志何雄志胡震霆郑烽锋黄晓刚陈妃花邱荣仙
-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白细胞介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