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冰
- 作品数:10 被引量:6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车2齐古组油藏储层评价与低阻油层识别
- 蔡圣权邹鲁新杨志冬赵斌李宏盛云霞冯丽萍高玉旭耿梅何冰
- 车2井区齐古组油藏自90年代初开发以来,历经了勘探、滚动开发和注水开发三个阶段,并有两次储量申报,但在油藏开发过程中,暴露了一系列的矛盾,首先从生产指标看,利用动态法测算的地质储量达到了900万吨以上,而实际申报的地储量...
- 关键词:
- 关键词:储层评价测井
- 川中龙岗地区中三叠统雷四-3亚段气藏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川中龙岗地区中三叠统雷四3亚段气藏无统一的气水界面,复杂的气水关系制约着气田后期的开发。在分析地球化学特征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气、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气藏的形成主要受储集层非均质性、沉积相、构造位置、断层及裂缝发育程度、保存条件等因素控制。对龙岗地区天然气组成和碳同位素特征分析,认为上覆须家河组为雷口坡组气藏主要的气源层;颗粒滩亚相储集层物性较好,在一定生烃强度下,天然气充注程度较高;气层、气水层、含气水层以孤立状构造圈闭为主;构造位置对气水分异作用明显;研究区断层及裂缝发育,为气藏提供了主要的输导体系及储集空间;上覆须家河组底部泥岩及雷口坡组膏盐岩层构成良好的盖层条件。
- 周世超王兴志曾德铭何冰邹祥
- 关键词:雷口坡组地球化学特征成藏条件
- 基于VMD滤波和U-net图像分割的地震数据重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VMD滤波和U‑net图像分割的地震数据重构方法,涉及石油勘探与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VMD方法对地震数据进行分解,分析有效信号模态分量与噪声模态分量在时频域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优选出有效信号模态分...
- 陈康吕文正张旋唐青松冉崎何冰闫媛媛代瑞雪许翔马乾吴仕虎梅花浪雪
- 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高产井模式研究与生产实践被引量:12
- 2016年
-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属于构造背景上的岩性气藏,受岩相及岩溶作用差异的影响,储层存在一定的平面非均质性,气藏单井测试产气量差异较大。为提高气藏开发效益,实现"少井、高产",尽早建立龙王庙组气藏高产井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通过分析储层特征、高产控制因素、优质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等,建立了该气藏高产井模式。结果表明:1龙王庙组溶洞型储层厚度与产能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2成像测井上溶洞型储层表现为蜂窝状暗色斑块状,常规测井具有"三低两高"特征;3地震剖面上表现为龙王庙组内部"亮点"(强波峰)响应,"亮点"波峰极大值大致对应储层底界,"亮点"之上波谷振幅越强代表储层溶洞越发育。在此认识基础上,利用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对龙王庙组内部"亮点"、强波峰之上波谷进行精细追踪解释,刻画了龙王庙组气藏高产溶洞储集体的平面展布。该成果指导了一批开发井的部署和钻井井轨迹调整实施,已实施井均钻遇厚层溶洞型储层,30口完试井有28口井测试产气量超过100×10~4 m^3/d。
- 余忠仁杨雨肖尧何冰宋林珂张敏知李飞
- 关键词:高产模式
- 化学及碳、硫同位素组成约束川东地区上石炭统-下三叠统天然气成因
- 2024年
- 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是最清洁的能源资源之一,但是目前还没直接的方法用以确定其烃源岩.为此,本研究分析了川东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和地震资料,确定热化学硫酸盐还原(TSR)等次生过程对天然气的改造作用,并探讨了天然气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类天然气分布于开江-梁平地区周围上二叠统-下三叠统(P_(3)ch-T_(1)f),其挥发性有机硫化合物(VOSCs)δ^(34)S值与伴生H_(2)S相近,可能经历了以甲烷为主的TSR作用;随着TSR程度的增强,甲烷δ^(13)C_(1)值发生正偏移.第二类来自川东地区的下石炭统-中二叠统(C_(2)h-P_(2)q)以及南部地区的天然气,未受到明显的TSR影响,天然气中某些VOSCs与干酪根之间的δ^(34)S值相似,可能来自下志留统和中二叠统的烃源岩.本研究提出VOSCs的δ^(34)S值可作为非TSR改造天然气与烃源岩直接对比的指标.天然气和烃源岩地球化学数据与地震数据相结合,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勘探天然气藏的方法.
- 蔡春芳蔡春芳梅文华王道伟罗冰罗冰黄士鹏何冰
- 关键词:硫同位素
- 川中雷口坡组膏岩特征及其与储层的关系
- 2015年
- 为弄清储层发育是否与膏岩有关,本文通过对盆地中部雷口坡组岩心、镜下薄片及物性资料的研究可知,储层主要分布于龙岗雷四3亚段及磨溪雷一1亚段。龙岗雷四3亚段中上部颗粒岩及晶粒岩中的膏岩经表生期溶蚀作用后,岩溶角砾岩和粉晶云岩中形成了大量的溶蚀孔洞;磨溪地区雷一1亚段中部的颗粒岩受到其上下膏岩的影响,发生埋藏溶蚀作用,膏岩脱水释放出的有机酸及地层酸性水,使得原有孔洞系统进一步溶蚀,储集性能优越。
- 熊剑文曾德铭王兴志何冰丁黎
- 关键词:储层发育雷口坡组溶蚀作用溶蚀孔洞储集性能角砾岩
- 川西北部地区下侏罗统珍珠冲组物源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川西北地区下侏罗统珍珠冲组是重要的含气层。珍珠冲组储层砂岩以长石砾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具有明显的沉积相分异。根据研究区地层砾石最大扁平面走向对珍珠冲组岩层古水流综合分析表明,古水流方向以北东→南西向为主,次为北西→南东向;根据沉积地层特征对珍珠冲组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物源方向。据此,认为研究区珍珠冲组储层砂岩具有多物源的特征,既有来自西部龙门山的物源,也有来自北部米仓山-大巴山的物源,主物源方向为米仓山-大巴山方向。
- 胡欣何冰薛东
- 一种陆相致密砂岩储层含气性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陆相致密砂岩储层含气性检测方法,包括:S1:对叠前地震道集数据进行优化处理;S2:将致密砂岩储层的III类AVO响应特征划分为不同的含气类型;S3:基于实钻井叠前地震道集数据的正演模拟,结合不同含气类型分...
- 干大勇冉崎陈康 杨广广 吕龑 何昌龙 郗诚唐青松何冰喻颐黄平 戴隽成 杨曦冉 闫媛媛 魏玮
- 四川盆地中部中二叠统热液白云岩储渗空间类型及成因被引量:33
- 2018年
- 近年来,四川盆地川西北地区有多口井在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钻获高产气流,展现出该层系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但有关该盆地中二叠统白云岩储层的成因机理则众说纷纭,一直未达成共识。为此,基于川中地区栖霞组、茅口组岩心及薄片等岩相学特征,以及碳、氧、锶同位素和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等地球化学特征,开展了中二叠统热液白云岩储渗空间类型及储渗相特征研究,分析了白云岩储层的成因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认为:(1)茅口组、栖霞组石灰岩地层经历了构造控制热液活动,发育萤石、鞍状白云石、天青石的热液矿物组合和膨胀角砾结构;(2)较之于宿主石灰岩,细—中晶云岩和鞍状白云石均呈现出δ18O负偏移、87Sr/86Sr正偏移;(3)中二叠统形成由热液溶孔、热液白云岩晶间孔、热液溶洞、热液扩溶缝等4种储渗空间构成的热液白云岩储渗体。结论认为:(1)热液白云岩储集相发育和分布受深大断裂的控制,呈"透镜状"分布在具"下凹"地震反射特征的区域;(2)中二叠统热液白云岩储集相与下伏烃源岩和上覆封堵层的有机组合可构成有利的天然气勘探目标。
- 蒋裕强谷一凡李开鸿李开鸿李顺罗明生
- 关键词:四川盆地中部中二叠世栖霞组茅口组热液白云岩
- 开江-梁平海槽东侧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被引量:1
- 2023年
- 分布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各个飞仙关组鲕滩圈闭在成藏过程中具有极为相似的地质条件,但不同区块流体性质复杂多变,油气成藏过程差异明显,深化勘探面临瓶颈。为揭示油气成藏机制,基于海槽东侧岩心、薄片观察,结合生物标志化合物、流体包裹体微区测试、构造平衡剖面恢复等手段,认为飞仙关组局限台内相区储层由(膏质)粉晶云岩构成,油气充注不充分;台地边缘相储层由鲕粒云岩组成,经历三期成藏事件:(1)J2到J3早期的古油藏形成阶段,(2)J3到K1的龙潭组生气阶段,(3)K2的古油藏裂解生气阶段。总结提出沉积亚相、储层物性、圈闭形成时期、古今构造搭配关系等5种因素控制了鲕滩气藏成藏过程,形成了4种成藏模式。台地边缘相区作为后续勘探的重点领域,对应其中3种模式:(1)圈闭形成早,古今构造有效搭配,断层未至地表;(2)圈闭被当直达地表的断层破坏,致使油气逃逸;(3)圈闭形成晚于关键成藏事件,古油藏向更高部位发生横向运移。
- 钟芬陆廷清杨长城何冰邓惠徐昌海张洁伟谷一凡
- 关键词:飞仙关组成藏模式流体包裹体储层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