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自强

作品数:30 被引量:12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科技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5篇矿业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0篇地温场
  • 9篇煤田
  • 6篇现今地温场
  • 5篇盆地
  • 5篇热流
  • 5篇两淮煤田
  • 4篇地温
  • 4篇地温场特征
  • 4篇地温特征
  • 4篇热导率
  • 4篇井田
  • 3篇地热流
  • 3篇地温梯度
  • 3篇新生代
  • 3篇深部
  • 3篇生热率
  • 3篇礼乐盆地
  • 3篇淮南矿区
  • 3篇大地热流
  • 2篇地热资源

机构

  • 19篇安徽理工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西安科技大学
  • 6篇南方海洋科学...
  • 4篇安徽省煤田地...
  • 4篇中海油海南能...
  • 4篇中海石油(中...
  • 2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建筑科学...
  • 1篇淮北矿业(集...
  • 1篇长江三峡勘测...

作者

  • 30篇任自强
  • 16篇彭涛
  • 9篇吴基文
  • 9篇张海潮
  • 8篇施小斌
  • 6篇徐胜平
  • 4篇赵鹏
  • 4篇刘奎
  • 3篇许鹤华
  • 3篇杨小秋
  • 3篇张红梅
  • 3篇王晓芳
  • 3篇赵俊峰
  • 2篇樊敏
  • 1篇赵中贤
  • 1篇张文涛
  • 1篇彭博
  • 1篇龚世龙
  • 1篇张佳政
  • 1篇徐子英

传媒

  • 8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煤炭技术
  • 3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煤田地质与勘...
  • 2篇中国煤炭学会...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山西煤炭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煤矿安全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煤炭与化工
  • 1篇中国煤炭学会...

年份

  • 2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淮煤田煤系岩石生热率特征
基于对两淮煤田煤系地层所测定的32块岩石样品的放射性生热元素(U、Th、K)结果,计算得出各个岩石样品的放射性生热率的大小;并全面报道了两淮煤田岩石放射性生热率参数及其特征,从多方面分析影响其大小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两...
彭涛任自强张海潮
关键词:岩性埋深两淮煤田
文献传递
基于自然伽马测井的淮南煤田朱集井田煤系岩浆岩生热率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为研究淮南煤田煤系岩浆岩生热率特点及其对地温场的影响,以淮南朱集井田为研究对象,基于36个钻孔内6 208个煤系岩石自然伽马(GR)测井值的基础上,利用自然伽马与生热率GR-A的关系式,计算不同岩石生热率及其标准差,结果得出,煤系沉积岩的GR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泥岩83.83 API、砂岩62.23 API和煤34.32 API,岩浆岩的GR值为103.89 API,远大于沉积岩;岩浆岩的生热率也最大,平均1.63μW/m3,约为煤的3倍,但因受岩浆岩侵入分期性的影响,其标准差较大。总的来说,朱集井田内煤系岩石放射性生热对区内大地热流的贡献量不大,但岩浆岩的高生热率对岩层生热结构的改变较大。
任自强吴基文彭涛桂祥张海潮
关键词:生热率自然伽马测井岩浆岩淮南煤田
淮南朱集井田现今地温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矿井热害是目前淮南煤田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文中在汇总和分析井田内32个地面钻孔井温测井数据和2个井下巷道岩温测试数据的基础上,绘制了地温-深度关系图、地温梯度-深度关系图以及井田现今地温梯度分布图,并探讨了该区现今地温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朱集井田现今地温梯度介于1.7~3.8℃/hm,平均2.83℃/hm,地温整体较高,在垂向上表现为传导型增温特点,在平面上表现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地质构造对区内现今地温场起着主要控制作用,岩性特征和地下水活动对地温场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彭涛樊敏吴佩任自强
关键词:现今地温场地温特征影响因素
南海礼乐盆地新生代构造沉降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为深入认识礼乐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基于已有钻井资料和重新处理解释的地震数据,对区内43个代表点进行了系统的沉降史重建,发现礼乐盆地新生代3个演化阶段分别具有快速、缓慢和快速的构造沉降特点,并且总构造沉降量与地壳减薄程度密切相关;礼乐滩礁体发育区晚渐新世以来构造沉降量为580~900 m,礁体厚度与构造沉降量和下伏沉积层厚度有关.分析表明礼乐盆地构造沉降具有"先抑后扬"的特征,礼乐地块裂离和漂移阶段,构造沉降受到深部热物质上涌产生的浮力作用而出现明显亏损,拗陷阶段,礼乐盆地随着南海海底扩张停止而失去深部浮力的支持,从而发生幕式的快速构造沉降,以补偿早期亏损的构造沉降.
裴健翔施小斌王丽芳任自强任自强史德锋刘奎赵鹏刘奎
关键词:异常沉降南沙海域
基于灰色数列方法的潘集矿区深部地热资源评价被引量:3
2017年
潘集矿区深部是淮南煤田新的煤炭资源地,该区高温异常明显,从矿井建设、安全综合生产和新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考虑,进行地热资源的评价研究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依据研究区最新的地温资料,利用灰色数列方法预测深部地温,并以"热储法"计算研究区地热资源储量。该区开展地热资源利用不仅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将对煤矿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绿色生态矿山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彭涛樊敏任自强张红梅田国林
关键词:地热资源灰色数列
信湖井田现今地温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为分析信湖井田现今地温场特征,现从地层岩性变化、地质构造、地下水活动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信湖井田现今地温梯度值主要介于2.29℃/hm~3.32℃/hm之间,平均值为2.78℃/hm,以正常地温为背景,局部高温异常...
彭军沈书豪任自强
关键词:煤矿地温场特征巨厚松散层岩浆岩
文献传递
潘集矿区深部现今地温场特征及其构造控制被引量:7
2017年
潘集矿区深部勘查区是淮南煤田未来主要的接替资源地,但煤炭深部开采必然会面临严峻的地热地质问题,而前人对该区的研究多局限于浅层地温资料的预测评价,制约了对深部地热条件的认识。为此,此次依据潘集矿区深部最新的地面钻孔井温测井数据,结合浅层地温和井下巷道岩温测试等相关地质资料,研究该区现今地温场特征,并从多方面分析地质构造对该区地温场的控制作用。研究成果表明,在垂向上地温与深度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地温梯度整体上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平面上地温梯度介于20.9~36.2℃/km之间,平均值为26.7℃/km,总体上呈由潘集背斜核部向两翼和外围逐渐降低的趋势。该区现今地温场主要受潘集背斜的构造控制,导水断层也是该区局部地温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岩浆岩的放射性生热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系岩层的生热结构。
彭涛任自强吴基文张红梅
关键词:现今地温场地温梯度
淮北煤田地下水对现今地温场的控制研究
2015年
在收集和汇总淮北煤田测温资料的基础上,从水平(层间)流动和垂向(穿层)流动两方面分析地下水对地温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地下水对现今地温场的控制作用极为显著,在淮北煤田主要表现为地下水水平流动和垂向流动两方面的影响,地下水的垂向流动对地温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测温曲线的突变,水平流动主要表现在含水层原始水位与地温梯度两者变化趋势的相互对,为煤矿开采中的热害防治工作和分析深部地温场特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秦龙陈晨邓雪英任自强彭涛
关键词:地下水地温特征淮北煤田
南海南部深部热状态
任自强施小斌王丽芳赵俊峰王彬
淮北煤田现今地温场特征及大地热流分布被引量:18
2015年
淮北煤田的高温热害问题愈发突出,但目前对该区系统的地温场特征及大地热流分布研究非常稀少.在系统分析淮北煤田大量地面钻孔井温测井数据和井下巷道围岩温度测试数据的基础上,结合72块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测试结果,全面阐述了该区现今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淮北煤田现今地温梯度众值介于1.80~2.80℃/100m之间,平均地温梯度为2.42℃/100m;大地热流值变化范围为39.52~74.12mW/m2,平均热流值为55.72mW/m2,地温梯度和热流值均低于同处华北板块的其他盆地以及南部的淮南煤田;大地热流受地温梯度控制明显,两者分布较为相似,整体表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结果表明,区内现今地温场和热流分布主要受区域地质背景和区内构造格局的控制.
彭涛吴基文任自强徐胜平张海潮
关键词:地温场地温梯度大地热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