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仵彦卿

作品数:228 被引量:2,493H指数:3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8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16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3篇天文地球
  • 56篇建筑科学
  • 43篇水利工程
  • 35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7篇理学
  • 5篇矿业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9篇地下水
  • 41篇渗流
  • 28篇岩体
  • 20篇渗流场
  • 16篇渗流场与应力...
  • 16篇污染
  • 14篇应力场
  • 13篇裂隙
  • 11篇同位素
  • 11篇黄土
  • 10篇岩体水力学
  • 10篇数学模型
  • 10篇流域
  • 10篇河流域
  • 9篇砂岩
  • 9篇湿陷性
  • 9篇水力
  • 9篇水力学
  • 8篇地下水流
  • 8篇岩石力学

机构

  • 103篇西安理工大学
  • 79篇上海交通大学
  • 69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1篇长安大学
  • 11篇四川大学
  • 8篇西安地质学院
  • 4篇国家海洋局
  • 3篇兰州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三峡大学
  • 3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河海大学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金堆城钼业集...
  • 1篇成都地质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甘肃省地质调...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上海市环境保...

作者

  • 228篇仵彦卿
  • 27篇柴军瑞
  • 21篇丁卫华
  • 19篇曹广祝
  • 16篇张应华
  • 16篇崔中兴
  • 14篇井彦林
  • 12篇孙承兴
  • 9篇蒲毅彬
  • 9篇刘预
  • 8篇温小虎
  • 8篇苏建平
  • 7篇刘发民
  • 7篇张建山
  • 7篇李哲
  • 6篇王菊翠
  • 6篇覃荣高
  • 5篇胡安焱
  • 5篇朱永华
  • 5篇余宙

传媒

  • 24篇西安理工大学...
  • 1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0篇水文地质工程...
  • 8篇冰川冻土
  • 7篇西安地质学院...
  • 6篇工程勘察
  • 6篇水土保持通报
  • 6篇岩土力学
  • 6篇海洋环境科学
  • 5篇工程地质学报
  • 5篇地质灾害与环...
  • 5篇煤田地质与勘...
  • 5篇勘察科学技术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中国沙漠
  • 3篇水科学进展
  • 3篇岩土工程学报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6
  • 4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1篇2011
  • 10篇2010
  • 12篇2009
  • 7篇2008
  • 9篇2007
  • 13篇2006
  • 19篇2005
  • 19篇2004
  • 19篇2003
  • 9篇2002
  • 13篇2001
  • 28篇2000
  • 3篇1999
2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裂隙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6
2006年
在分析岩体多介质渗透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岩体多介质渗透类型,综述了裂隙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模型的研究进展,并提出耦合模型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侯伟仵彦卿丁卫华
关键词:裂隙岩体渗流场应力场
岩体水力学基础(五)——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裂隙网络模型被引量:37
1997年
岩体是由裂隙和其间的岩块组成。当岩块处于近乎隔水状态时,岩体中的渗流可看作为裂隙网络流。本文通过分析岩体裂隙网络渗流场、应力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力学关系,提出了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裂隙网络模型及数值计算方法。
仵彦卿
关键词:裂隙网络渗流场岩体水力学
李家河水库与李家河隧道的水力联系研究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西安-合肥高速公路横穿秦岭段的设计方案为深大隧洞,其设计底部高程为837.14~860.57m。在该隧洞西侧500-1000m处为拟建的李家河水库,其设计高程为880m。隧洞与水库存在60-80m的水头差。本文建立了地下水渗流的数学模型,并运用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方案下水库向隧洞的渗流量,得出水库与隧洞存在着水力联系,但二者的相互影响作用不大,不会因水库渗漏而导致隧洞工程出现大的问题。
杨永恒仵彦卿丁卫华
关键词:渗流数学模型数值模拟
考虑土体颗粒运动的承压含水层单井抽水数学模型及其解析分析
2005年
对于承压含水层单井抽水引起的含水层变形问题,以单元体变形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含水层中颗粒运动的承压含水层单井抽水数学模型;提出了颗粒运动函数的概念,对特定的定解条件给出了解析解;推求出单井抽水含水层颗粒位移量的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井壁颗粒逸出易导致井周含水层颗粒的较大位移;当抽水井井壁无颗粒逸出时,颗粒位移量的最大值并不在井壁处,而且,随着抽水时间的延续,其最大值也逐渐增大,其位置也向远离井周的方向推移。该模型可用于对抽水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系统的预测和定量计算。
张建山仵彦卿李哲
关键词:承压含水层数学模型干旱缺水地区地下水地面沉降
黑河流域中上游地区降水中氢氧同位素研究被引量:40
2009年
根据黑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取得的降水水样和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地区降水线和降水中氘盈余分布特征,为同位素技术在黑河流域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受降水再次强烈蒸发同位素动力分馏效应影响,地区大气降水线(LMWL)δD=4.14471δ8O-20.6852(‰)的斜率很低,符合干旱区降水线斜率很低的规律.冬秋两个季节降水线的斜率明显高于春夏季节,氢氧同位素的相关性也远高于春夏季节.降水中氘盈余(d)变化幅度较大,呈现山区高平原低和冬季高夏季低的时空分布规律.
张应华仵彦卿
关键词:水循环降水同位素
碾压混凝土坝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的数学模型被引量:22
2000年
从碾压混凝土坝的渗透特性出发 ,分析了碾压混凝土坝层 (缝 )面渗流与坝体应力相互影响的耦合机理 ,层 (缝 )面渗流向层 (缝 )壁面施加法向渗透压力和切向拖曳力来影响坝体应力 ,坝体应力改变层 (缝 )面的等效隙宽来影响渗流 ,进而提出了碾压混凝土坝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的数学模型 ,讨论了该耦合模型的有限元数值解法 ,并给出了工程应用实例 .由计算实例可以看出 ,耦合作用使坝体渗流场发生变化 ,并且使坝体应力增大 。
柴军瑞仵彦卿
关键词:碾压混凝土坝渗流场应力场
受氯代烃类污染的地下水环境修复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07年
越来越多的地下水源正遭受氯代烃类有机物的污染,氯代烃类的地下环境行为及其污染环境的修复技术是当前环境学界的一个热点。目前修复这类污染环境的技术主要有抽出处理、渗透性反应墙和生物修复等。其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强化抽出处理技术、零价铁降解氯代烃类的渗透性反应墙技术以及原位强化生物修复技术。零价铁反应墙如何长期稳定运行是目前的研究难题,也是该技术的发展目标。强化生物修复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一项新兴技术,构建一个能同时降解多组分污染物的微生物生态群落并成功引入污染场地发挥最大功效,是地下水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中的难点,也将是热点。
马长文仵彦卿孙承兴
关键词:地下水
影响油气运移的应力场温度场渗流场耦合的连续介质模型被引量:7
1997年
分析了岩体地质场、地应力场、地温场、地球化学场以及流体渗流场等对油气运移的影响。结合含油气盆地的演化规律和岩体的结构特征,研究了多孔连续介质体系内流体(包括油、气、水)与岩体相互的力学作用关系。提出了连续介质体系内流体渗流场、岩体地应力场和地温场耦合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仵彦卿高荣芳
关键词:应力场地温场多孔介质油气运移
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优化设计研究被引量:11
1994年
本文采用状态空间分析法,通过对地下水流系统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及地下水动态测量值的研究,提出了地下水流系统确定一随机性数值模型。运用该模型的模拟解,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优化设计。该方法把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密度、位置及观测频率优化与地下水流系统结合起来研究。为了克服该模型计算量大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使这一观测网优化方法适于在微机上实现,减少了计算工作量。该方法曾用于陕西某地区地下水位动态观测网的优化设计,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
仵彦卿
关键词:地下水观测网优化设计
岩石单轴与三轴CT尺度裂纹演化过程观测被引量:20
2003年
结合使用专用三轴压力仪与CT扫描仪,对砂岩和粉砂岩分别进行压缩试验并获得了系列CT图像。发现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时岩石试件均经历压密、扩容、CT尺度裂纹萌生、扩展、扩张、贯通和岩石宏观破坏阶段。在压密阶段和扩容阶段,CT图像无明显变化。采用密度损伤增量定量描述细观裂纹演化的集合效应。在CT尺度裂纹演化阶段,从CT图像出发描述裂纹的空间位置、形态、运动方向分析CT尺度裂纹演化对于岩石变形和强度的影响。裂纹模式图可揭示CT裂纹演化的规律。CT裂纹演化的基本特点是扩展与扩张的交替性。三轴条件下CT裂纹与主应力夹角较大,裂纹面较平直,裂纹扩张困难,呈现剪切破坏特点。
仵彦卿丁卫华曹广祝
关键词:岩石分岔围压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