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艳梅

作品数:8 被引量:83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草鱼
  • 2篇银鲫
  • 2篇特异性免疫功...
  • 2篇螯虾
  • 2篇免疫功能
  • 2篇克氏原螯虾
  • 2篇黄颡
  • 2篇黄颡鱼
  • 2篇寡糖
  • 2篇非特异性免疫
  • 2篇非特异性免疫...
  • 2篇氟苯
  • 2篇氟苯尼考
  • 2篇氟苯尼考胺
  • 2篇甘露寡糖
  • 2篇胞外酶
  • 2篇肠道
  • 1篇多克隆
  • 1篇多克隆抗体
  • 1篇药代

机构

  • 8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于艳梅
  • 6篇吴志新
  • 6篇陈孝煊
  • 4篇岳刚毅
  • 3篇曲艺
  • 2篇庞素风
  • 2篇王树云
  • 2篇祝东梅
  • 2篇杨倩
  • 2篇周金敏
  • 2篇冯雪
  • 2篇王艳
  • 2篇谢玲玲
  • 2篇梅小华
  • 1篇彭小云
  • 1篇王敏
  • 1篇袁娟
  • 1篇刘佳佳
  • 1篇朱旭
  • 1篇庞丽姣

传媒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淡水渔业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2007年中...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甘露寡糖对草鱼血清生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以体重100 g左右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实验对象,在基础饲料(A0组)中分别添加浓度为1.0 g/kg(A1组)、2.0 g/kg(A2组)、3.0 g/kg(A3组)、4.0 g/kg(A4组)的甘露寡糖(Mannoseoligosaccharides,MOS),分别于0、14、285、6 d取样,测定甘露寡糖对草鱼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0~3.0 g/kg的甘露寡糖在实验的第28~56 d,草鱼血清中血糖的含量、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第14 d起甘油三酯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6 d时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4~28 d,添加2.0~4.0 g/kg甘露寡糖,草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量为2.0 g/kg时,草鱼的增重率最大。各试验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有所下降,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陈希吴志新刘佳佳彭小云袁娟朱旭于艳梅
关键词:甘露寡糖生化特性草鱼
草鱼和银鲫肠道产消化酶细菌的研究
检测了分别从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和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肠道中分离的180株细菌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产酶能力。结果显示,两种鱼肠道内可分泌...
冯雪吴志新祝东梅王艳庞素风于艳梅梅小华陈孝煊
关键词:肠道细菌胞外酶
文献传递
魔芋甘露寡糖对黄颡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2
2010年
以健康黄颡鱼为试验鱼,按投喂饲料的不同分为5组,3个平行。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KM0.1、KM0.2、KM0.3、M0.3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2%、0.3%的魔芋甘露寡糖及0.3%的酵母甘露寡糖,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含量甘露寡糖对黄颡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0.2%魔芋甘露寡糖14~28 d,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14 d吞噬百分率PP、吞噬指数PI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6.00%、5.24。在整个试验过程中,KM0.3、M0.3组与对照组之间PP、PI均无显著性差异。KM0.2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增强血清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第35天时溶菌酶活性达到最大值(0.31),第7天时SOD活性达到最大值(136.67)。除第42天外,KM0.3、M0.3组与对照组S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投喂不同含量魔芋甘露寡糖均能增加黄颡鱼头肾指数、后肾指数、脾体指数,促进生长、降低饵料系数。KM0.2组质量增加率最高(95.68%)、饵料系数最低(1.63)。0.3%酵母甘露寡糖组与对照组相比也能显著促进黄颡鱼的生长,降低饵料系数,其中质量增加率为64.91%、饵料系数为1.84。
于艳梅吴志新陈孝煊赵杨张朋周金敏岳刚毅王树云曲艺
关键词:黄颡鱼甘露寡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草鱼和银鲫肠道产消化酶细菌的研究被引量:30
2008年
检测了分别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肠道中分离的180株细菌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产酶能力。结果显示,两种鱼肠道内可分泌胞外消化酶的细菌包括Aero-monas(气单胞菌属,Aer.)、Vibrio(弧菌属,Vib.)、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Pse.)四个种属的细菌,Aer.在其中占主要优势,45.71%的Aer.可分泌胞外消化酶。草鱼可分泌上述四种胞外消化酶的菌株共有33株,占肠道菌总数的36.67%;银鲫43株,占47.78%。产酶菌的分布上,草鱼中肠内产消化酶细菌数量显著多于前肠和后肠(P<0.05),前、中、后肠分别是6株、20株和7株;银鲫中肠和后肠数量差异不显著,前肠分布最少。草鱼分泌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菌株分别有21株(23.33%)、10株(11.11%)、30株(33.33%)和16株(17.78%)。银鲫肠道内未检测到可分泌纤维素酶的细菌,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菌株的数量分别是21株、37株和17株。可见鱼类肠道细菌对食饵消化有重要作用。
冯雪吴志新祝东梅王艳庞素风于艳梅梅小华陈孝煊
关键词:胞外酶
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在克氏原螯虾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被引量:12
2011年
研究不同给药方式下,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在水温为(21±1)℃条件下,分别给予20 mg/kg体重单剂量血窦注射或50 mg/kg体重单剂量口灌给药,并于0.083、0.25、0.5、1、2、3、4、6、8、12、18、24和36h时间点采集血淋巴,运用反相色谱法检测血淋巴中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的浓度,采用3p97软件的非房室模型统计矩方法分析药时数据。结果表明:血窦给药后,氟苯尼考的消除半衰期(t1/2)、表观分布容积[Vd(ss)]、总体清除率(CL)分别为8.26h、14.43 L/kg、1.21 L/kg.h,氟苯尼考胺消除半衰期和代谢率(MR)分别为20.28h、9.3%;口灌给药后,氟苯尼考达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消除半衰期、生物利用度(F)分别为2.49 mg/kg、1.0h、10.01h、21.6%,氟苯尼考胺的消除半衰期和代谢率分别为16.0h、37.5%。氟苯尼考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消除比氟苯尼考胺快,并能广泛地分布于身体各组织中;氟苯尼考在胃肠中吸收迅速,但其生物利用度不高,代谢率低。
岳刚毅吴志新杨倩曲艺庞丽姣谢玲玲于艳梅陈孝煊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药代动力学氟苯尼考氟苯尼考胺
斑点叉尾鮰病毒囊膜蛋白基因ORF6和ORF10的原核表达及抗体制备
2010年
为获得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ORF6和ORF10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成功构建pET-32a-ORF6和pET-32a-ORF10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后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并制备多抗,通过Western blot证明ORF10的抗体具有特异性,且ORF10为病毒的结构蛋白。
王树云陈孝煊王敏周金敏于艳梅岳刚毅李莉娟
关键词:囊膜蛋白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克氏原螯虾组织中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被引量:3
2010年
建立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血淋巴、肌肉、肝胰脏中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250mm×4.6 mmi.d,5μm)反相色谱柱,以A液(乙腈):B液(0.04 mol/L NaH2PO4、0.004 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和0.10%三乙胺)(体积比为30∶70)为流动相,225 nm紫外检测波长完成分析。结果显示:本方法在0.025~20 mg/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组织的加标回收率为78.8%~94.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16%,氟苯尼考在血淋巴、肌肉、肝胰脏的检出限分别为0.01 mg/L、0.02 mg/kg、0.03 mg/kg,氟苯尼考胺则为0.015 mg/L、0.03 mg/kg、0.05 mg/kg。
岳刚毅吴志新于艳梅杨倩曲艺谢玲玲陈孝煊
关键词:氟苯尼考氟苯尼考胺
魔芋甘露寡糖对黄颡鱼的益生功能研究
本研究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试验鱼,研究不同含量魔宇甘露寡糖对黄颡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共分为5组。对照组(C)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
于艳梅
关键词:黄颡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生化指标肠道菌群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