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红

作品数:22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7篇艺术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文学
  • 6篇说唱
  • 5篇曲艺
  • 4篇清代
  • 3篇文化
  • 3篇建筑
  • 3篇宝卷
  • 2篇新文艺
  • 2篇社会记忆
  • 2篇说唱文学
  • 2篇说唱艺术
  • 2篇俗文学
  • 2篇文艺
  • 2篇旅游
  • 2篇民俗
  • 2篇建筑艺术
  • 2篇工农兵
  • 2篇工农兵文艺
  • 2篇大鼓
  • 1篇大峡谷

机构

  • 22篇山西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作者

  • 22篇于红
  • 10篇李豫
  • 3篇李雪梅
  • 1篇韩志强
  • 1篇霍耀中
  • 1篇刘沛林
  • 1篇李岚
  • 1篇刘秀荣
  • 1篇杨啸

传媒

  • 4篇晋中学院学报
  • 1篇学术界
  • 1篇室内设计与装...
  • 1篇经济地理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黑龙江史志
  • 1篇山西煤炭管理...
  • 1篇中国地方志
  • 1篇晋图学刊
  • 1篇中华戏曲
  • 1篇太原大学学报
  • 1篇山西经济管理...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长春教育学院...
  • 1篇太原城市职业...
  • 1篇阅江学刊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河大鼓”说唱艺术在明末清初京津冀地区传播之“新证”
2014年
"西河大鼓"是北方典型的鼓书暨鼓曲艺术形式,普遍流行于河北境内以及周边的河南、山东、北京、天津、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关于"西河大鼓"的产生时间,通过艺人回忆及文献资料记载,最早可推至距今二百多年的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且产生伊始的师徒传承结构、传承书目、传播区域等一直是模糊的概念。《说唱艺人拜师师徒谱》(简称为《师徒谱》)的发现,将"西河大鼓"的产生年代推前至明代末年,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这为我们理清"西河大鼓"的流布、变异提供了新的、可确切考证的线索,也为我们研究明代鼓书曲种在北方地区的传播、明代艺人说唱与书坊抄本出版共生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解决前提。
于红李豫
关键词:西河大鼓明末清初曲艺
生存的景观 山西兴县蔡家崖古村落
2007年
黄土高原人类传统聚居环境是经过岁月的长久积淀而形成的。当我们走进黄土高原古村落,那些经过时间雕刻的窑洞景观,就是一部令人赞叹的生存记录。它适应天然地形,与自然生态有机地组成整体,形成人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和谐景观。其建筑形态、装饰元素与大自然结合,显得格外生动美观。晋西北兴县蔡家崖是以窑洞建筑组成的古村落,至今仍保持着原始而朴素的自然形态。
于红霍耀中
关键词:古村落景观窑洞建筑聚居环境自然生态建筑环境
东北大鼓形成原因考略
东北大鼓广泛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是中国众多大鼓曲种和流派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它起源于沈阳,曾一度盛行于吉林、辽宁、黑龙江以及北京、天津、内蒙古、河南、河北等地区,最初有奉天大鼓、奉派大鼓、奉调大鼓、辽宁大鼓之称,...
于红
关键词:东北大鼓文化根源艺术特色学术价值
文献传递
追寻逝去的“元代社会记忆”——贵池傩戏的仪式、体化与刻写被引量:2
2015年
安徽贵池傩戏是近年来所发现的被称之为"活化石"的古老戏曲,对于它的形成时间、纪念目的、戏种名称,一直没有较为确切的定位,本文通过研究它的纪念仪式(仪式程序)、体化实践(正戏表演)、刻写实践(抄本形式),认为它是活态的"元代社会(说唱词话)记忆"。
李豫于红
关键词:社会记忆贵池傩戏
新发现疑是元高明《琵琶记》本事之“词话体南戏”《戏孝琵琶》被引量:2
2015年
元高明《琵琶记》的本事来源,以往均以南戏戏文《赵贞女蔡二郎》为是。新近发现与元明"叙述体"说唱词话相同的清写刻本《戏孝琵琶》曲本,笔者通过其所含有的《赵贞女蔡二郎》"雷诛"语言因素、赵五娘"孝"思想等因素,发现《琵琶记》较其增加了大量的故事情节因素,既包含南戏"代言体",也包含说唱词话"叙述体",其写刻所依之原始唱本当属于早期元代说唱词话与南戏相衔接范畴,这对于《琵琶记》本事的来源研究,以及元代说唱词话向南戏、元杂剧的过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
李豫于红李雪梅
关键词:词话《琵琶记》戏曲
清代南方唱书研究
“唱书”是一种在清代流传于南方沿江流域的曲艺表演形式,亦指其所使用的长篇叙事诗说唱文本(唱句的组成具有固定结构、押韵规范)。“唱书”也被称为“清代说唱词话”,其传承自宋代“词文”、元明“说唱词话”,在南方影响深远,与清代...
于红
关键词:俗文学
文献传递
关于山西介休宝卷调查研究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宝卷和其他曲艺形式有一点是不同的,在人们的心目中,它往往和宗教相联系。这是现在的宝卷研究者、传承者、整理者在现实的各项工作中十分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这种珍贵的、绵延了上千年的曲艺艺术品种不要很快消亡,唯一的办法就要“推陈出...
李雪梅于红李豫
关键词:宝卷曲艺艺术宗教文化社会价值
山西运城道情宝卷中的江南商人行商题材卷子——《佛说四德三元仁义宝卷》
2012年
道情宝卷是近年来在山西运城地区发现的一种说唱文学的新曲种,它是将宝卷和道情两种说唱文学融合在一起进行表演和演唱的新曲种,在中国宝卷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发现的六部道情宝卷文本中,其中一部为商人行商的题材,叙述了北宋时期江南湖广江夏人冯商在北方和南方经商的故事,通过这个宝卷故事一方面展示了昔日湖广江夏商人所崇奉"四德"之实际内容和核心实质,一方面倾诉了昔日经商跋涉之艰难与背井离乡之苦痛情感。这部宝卷作品,从清代嘉庆以来一直流行在山西运城地区,实际是作者借用江南商人行商的故事,来寄托晋地商人经商的信仰、道德、理想、观念,它的传播与流行,对于当地晋商的经商活动和当地的广大民众都起到了一种积极劝诫教化作用。这部宝卷作品,也为我们了解昔日之晋商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史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于红李豫
关键词:说唱文学四德果报
中国陵川书鼓砖雕产生原因探析被引量:3
2011年
山西陵川县境内最近发现的两千余块书鼓砖雕艺术图案作品,是中国境内首次在以县为单位的地区发现的传统曲艺曲种与砖雕工艺美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为研究晋东南地区在清代时期的曲艺兴盛提供了佐证,另一方面也为研究砖雕工艺在本地区曲艺兴盛的情况下转化为一种民俗事象之成因提供了前提。文章从陵川书鼓砖雕形制概念、书鼓说唱在本地兴盛情况,书鼓说唱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砖雕艺人和本地说唱与民众思想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这种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阐释,以期对此文化现象的深层次揭示、研究提供前提和可资参考的借鉴。
李豫于红
关键词:说唱艺术建筑艺术民俗
体验经济视角下旅游产品的情境营造被引量:2
2015年
旅游从本质上说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途和游程,是让旅游者身体与心灵都得到舒展的一种特殊体验,这种体验给予旅游者非同寻常的经历。在现代生活的旅游规划设计中,产品设计、旅游要素的配套重点要突出时代特征,将旅游者体验作为最重要的突破点。
于红
关键词:体验经济情境营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