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祖茹

作品数:13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宫内
  • 8篇子宫
  • 8篇子宫内膜
  • 8篇内膜
  • 8篇宫内膜
  • 7篇米非司酮
  • 7篇非司酮
  • 6篇异位症
  • 6篇子宫内膜异位
  • 6篇子宫内膜异位...
  • 6篇内膜异位症
  • 3篇异位子宫内膜
  • 3篇埋植剂
  • 2篇皮下埋植
  • 2篇皮下埋植剂
  • 2篇聚己内酯
  • 2篇激素
  • 2篇己内酯
  • 2篇宫颈
  • 2篇避孕

机构

  • 7篇天津市中心妇...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天津市妇女保...
  • 1篇天津市卫生防...
  • 1篇天津市医学科...
  • 1篇天津市滨江医...
  • 1篇天津市妇幼保...
  • 1篇天津市河西区...

作者

  • 13篇于祖茹
  • 5篇孙洪范
  • 4篇章明放
  • 3篇宋存先
  • 2篇李玉玮
  • 2篇唐丽娜
  • 2篇赵世省
  • 2篇武莉
  • 2篇杨睿
  • 2篇李宝森
  • 2篇李宝森
  • 1篇王有志
  • 1篇唐政平
  • 1篇张长俊
  • 1篇王素华
  • 1篇白景文
  • 1篇刘佩芳
  • 1篇张富霞
  • 1篇朱楣光
  • 1篇李金春

传媒

  • 4篇中国城乡企业...
  • 3篇天津医药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宫颈病变筛查的进展(综述)
2008年
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据世界范围统计,每年约有46.6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80%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新发病例为每年13万以上,占1/4—1/3,每年约有2—3万妇女死于宫颈癌。近年来宫颈癌患病的“年轻化”十分明显,特别是在20—30岁之间,且呈上升趋势,
杨丽红唐政平于祖茹
关键词:宫颈病变
妈富隆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新型口服避孕药妈富隆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4月~2009年7月因痛经就诊的原发性痛经27例患者资料,于来月经第五天开始口服妈富隆,每次1片,1次/d,睡前服用,连服21d,连续服药3个周期,治疗前后取血进行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测定,盆腔B超检查。结果妈富隆治疗原发性痛经3个周期,有效率达96.3%,显效率到88.88%,治疗前后促性腺激素、睾酮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变薄,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妈富隆能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且价格低廉,给药方法简单,易于被患者接受,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但由于甾体避孕药能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降低血中雌激素含量,长期治疗存在月经量减少问题,建议治疗前告知患者。
杨睿于祖茹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口服避孕药子宫内膜雌激素
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剂抑制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埋植剂抑制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的效果。方法:分别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皮下埋植单根0.75、1.5、3.0cm长和2根、3根、4根3cm长规格米非司酮埋植剂,3个月后测定并计算异位子宫内膜抑制率,并与不含药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根3cm长埋植剂在前15d米非司酮释放速度约为9μg.d-1,30d后约为5μg.d-1,并可维持6个月以上。皮下植入1根1.5、3.0cm长或2根3.0cm长埋植剂1个月时,异位内膜抑制率分别为(18.6±17.3)%、(31.5±12.7)%、(72.2±12.3)%,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剂作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长效制剂是可行的。
孙洪范于祖茹杨菁肖渤瀚路红唐丽娜武莉宋存先
关键词:米非司酮埋植剂子宫内膜异位症抑制率
建立大鼠皮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被引量:2
2002年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高、痛苦大、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加之病因病机不清,促使国内外学者对这一令人迷惑的疾病仍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成为妇科领域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迄今为止,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是将子宫小片或子宫内膜种植到腹膜、子宫浆膜、肠系膜、肾包囊,上述方法虽能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但由于病灶深藏于鼠体内,只有再次手术才能明视异位病灶。本文用手术方法探讨建立大鼠皮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目的是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提供更有价值的研究工具。……
于祖茹李玉炜赵宝娜候庆春李宝森王遇卿章明放
关键词:动物模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应用的进展
2002年
米非司酮作为孕激素拮抗剂目前广泛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早期研究结果表明:米非司酮可与糖皮质激素、孕酮受抗体竞争性结合而发挥作用。1982年首次报道了用该药终止妊娠获得了成功,并用于1984年,被WHO认定为流产药(abortionpill)。众所周知:孕酮除维持正常妊娠外还参与其他生理及病理过程,该过程也同样受米非司酮的拮抗作用。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进……
于祖茹
关键词:米非司酮孕激素拮抗剂妇产科药物
大白鼠皮下植入米非司酮埋植剂血药浓度和抑制异位子宫内膜效果的观察
2008年
目的观察大鼠皮下植入米非司酮埋植剂后的血药浓度变化及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取体质量170~190gWister雌性正常大鼠,分别在正常大鼠和动物模型大鼠(实验组5组和对照组)皮下埋植单根0.75cm、1.5cm、3.0cm和2根、3根3cm长米非司酮埋植剂(外径2.5mm),对照组植入2根3.0cm不含药的埋植剂。正常大鼠给药1个月,定期取血用HPLC法测血药浓度。动物模型大鼠给药3个月,用MRI测定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并计算抑制率。结果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剂皆在植入体内7d时,血药浓度达到最高;随着给药剂量加大,血药浓度峰值也趋向增高,但7d后血药浓度逐渐下降,14d后除3根剂量组的血药浓度显著较高外(约0.18~0.20μg/ml),其他较低剂量组之间的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约0.10~0.13μg/ml)。大鼠皮下植入埋植剂的剂量与血药浓度峰值呈线性关系。动物模型皮下植入1根1.5cm、3.0cm或2根3.0cm长埋植剂1个月时,异位内膜抑制率分别为18.6%±17.3%、31.5%±12.7%、72.2%±1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不再随剂量加大而显著提高抑制效果。结论米非司酮皮下埋植剂作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长效制剂是可行的。
王林于祖茹刘佩芳唐丽娜武莉宋存先孙洪范
关键词:米非司酮埋植剂聚己内酯
尼尔雌醇配伍利多卡因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2年
妇女绝经后取宫内节育环(IUD),由于卵巢功能衰竭,生殖器萎缩,给取环带来困难.有报道绝经时间越长,取环难度越大,且易发生取环损伤[1].我所采用口服尼尔雌醇配伍利多卡因的方法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于祖茹赵世省侯庆春
关键词:绝经IUD宫内避孕器炔雌醚利多卡因尼尔雌醇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腺垂体促性腺细胞形态结构影响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腺垂体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方法选发情周期规律,80~90日龄Wistar雌性大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分为实验组:给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灌胃(10、25、50 mg·kg-1·d-1);去势组:切除双侧卵巢;对照组:只给自来水灌胃.分别于4及8周处死动物取垂体进行FSH、LH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细胞平均密度(D)随用药时间延长减低(P<0.05),阳性细胞平均直径(Φ)随药物剂量加大、用药时间延长而变小(P<0.05);去势组阳性细胞平均D及平均Φ增加,随时间延长更加明显. 结论米非司酮可能通过下调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腺垂体促性腺细胞分泌功能,影响卵巢激素的分泌,导致异位子宫内膜萎缩,可能为该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之一.
于祖茹章明放孙洪范朱楣光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腺垂体促性腺细胞表达研究
于祖茹章明放李玉玮李宝森朱楣光孙洪范张富霞赵世省
该项目进行了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研究。该研究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腺垂体促性腺细胞表达影响。选发情周期规律,Wister雌性大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模型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结果...
关键词: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米非司酮
米非司酮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超微结构影响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作用及超微结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II级雌性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实验组给予10(A组 ) ,25(B组 ) ,50(C组 )mg/(kg·d)米非司酮灌胃 ,对照组只给等量水灌胃 ,4周后处死动物。取异位结节、在位子宫进行病理学及超微病理学研究 ,取血测定雌激素、孕激素、皮质醇。结果:电镜下腺上皮微绒毛有处脱失而呈扁平状 ,整个细胞呈暗调 ,管腔内可见蛋白质分泌物 ,平滑肌细胞核淡染。血清雌、孕激素水平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血清皮质醇水平减低 ,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B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米司酮可明显抑制大鼠异位内膜上皮及腺体 ,间质透明变性 ;影响到异位内膜结构。米非司酮对雌孕激素影响不明显。
李玉玮于祖茹章明放孙洪范白景文杨海贤杨睿李宝森
关键词:米非司酮超微结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