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启湛 作品数:12 被引量:44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金属学及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CaO—CaF_2渣系焊条气渣反应中固体微粒沉淀规律 2002年 用抽取法测定了电弧气氛固体微粒 ,分析了CaO—CaF2 渣系电弧气氛中固体微粒含量与药皮成分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无论是气相中的熔渣冶金产物NaF的蒸发量 ,还是无明显冶金反应的药皮组成物SiO2 、MnO自身的蒸发量 ,都与药皮组成物有密切的关系 ,并经非线性及线性回归建立了数学模型。NaF与 (萤石 )的n次方成正比 ,其中比例系数与大理石含量呈直线关系降低 ,SiO2 。 李小刚 于启湛 薛继仁关键词:焊条 固体微粒 焊接冶金 α-γ系爆炸焊接复合板加热后碳迁移规律 被引量:1 1999年 对α-γ系爆炸焊接复合板加热后碳迁移引起的增碳层宽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增碳层宽度的变化与T和t关系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的试验结果与试验数据有良好的一致性. 薛继仁 史春元 于启湛 于凤 谷源平关键词:爆炸焊接复合板 碳迁移 数学模型 塑性变形对氢在钢中扩散行为的影响 1999年 用阴极电解渗氢法研究了塑性变形对低碳钢中溶氢和逸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氢的溶解扩散系数比逸出扩散系数大,且随着塑性变形量的增大,溶氢时扩散系数增大,逸氢时的扩散系数减小.电解渗氢量大于逸氧量,使钢中存在不能扩散的残余氢,且随变形量的增加。 史春元 于启湛 杨德新关键词:塑性变形 低碳钢 异种钢焊接接头加热后碳迁移区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1 2000年 对奥氏体焊缝与珠光体耐热钢母材的异种钢焊接接头 ,采用热处理加速碳迁移法 ,分析了加热温度T和保温时间t对接头增碳层厚度h的影响规律和由此而引起的该区力学性能 (即缺口拉伸强度σb、冲击韧性αKU和冷弯角α)的变化。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 ,建立了h、σb、αKU和α对加热温度T和保温时间t的数学模型。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拟合良好。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 ,h增大而σb、αKU和α减小。据此规律可分析接头长期高温运行后碳迁移区的力学性能 ,进而估算接头的使用寿命。 史春元 李小刚 于启湛 李江华 于泓 于凤 罗洪涛关键词:异种钢焊接接头 碳迁移 力学性能 混合气体保护焊焊缝金属中的气体及其对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介绍了Ar+O_2混合气体保护下,用焊丝HO8Mn2Si焊接16Mn钢时,焊缝金属中氧、氮及残余氢含量与焊接参数、保护气中氧含量的关系,以及焊缝金属中氧、氮含量对冲击韧性的影响。认为,用混合气体保护焊接低合金钢与用纯氩相比不仅改善了工艺性能,还能改善焊缝金属的韧性。 于启湛关键词:气体保护焊 焊缝 金属 韧性 高温长期加热对异种钢焊接接头碳迁移及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90年 本文用热处理方法对奥氏体和珠光体异种钢接头的碳迁移现象及其对接头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焊缝金属有析出物出现;熔合区形成一个增碳层;热影响区形成一个脱碳的铁素体带。随回火参数 P 值增加,焊缝析出物增多,晶界加厚;增碳层加宽;脱碳层铁素体晶粒长大;接头拉伸强度,弯曲角和梅氏冲击值均降低,但这种降低在一定温度(如490℃)下逐步达到饱和。 于启湛 陈字刚 从国志关键词:异种钢 接头 碳迁移 铁素体 灰口铸铁的CO_2气体保护焊焊补工艺 1992年 灰口铸铁焊补,采用小电流和小线能量CO_2气体保护焊,可有效地避免裂纹和气孔,减少白口区宽度。试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铸铁焊补方法。 于启湛关键词:灰口铸铁 CO2保护焊 补焊 高锰钢爆炸加工硬化及其硬化机理 被引量:5 1997年 本文研究了爆炸加工后高锰钢的硬化效果及其硬化机理.结果表明,高锰钢经爆炸加工后表面硬度大幅度提高,硬化深度超过40mm.但夏比冲击试验表明仍有较高的韧性,宏观残余变形很小.这些变化不是发生M体及ε相转变的结果,而是发生高密度位错、堆垛层错、大量的交叉滑移,晶粒的扭折,孪晶及A体晶粒细化引起的. 薛继仁 于启湛 史春元关键词:锰钢 滑移 位错 爆炸焊接复合板交界区的冶金行为 被引量:7 2006年 用热处理方法研究了1Cr18N i9Ti-16MnR钢爆炸焊接复合板交界区的冶金行为,认为视在增碳层宽度随热处理参数P1的增大而呈波浪式增加,但真正增碳层宽度随P1的增大而单调增加。增碳层中最大硬度HVm是在靠近视在增碳层的1Cr18N i9Ti钢一侧,加热温度T高,则HVm低。测定了C和Cr元素在1Cr18N i9Ti钢中的扩散系数。 丁成钢 于启湛关键词:交界区 组织和氢对15MnVNq钢焊接热应变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对15MnVNq钢进行热处理及电解渗氢后,用三点弯曲方法对不同取向、不同组织的热应变脆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加工硬化促进了钢中C、N扩散集聚,从而导致其脆化;Z向试样的热应变脆化倾向明显高于y向试样;淬火组织比其它组织的热应变脆化倾向大;氢使热应变材料进一步脆化;条片状夹杂物起到预制缺口的作用,特别能使淬火状态的热应变脆化大大提高。 于启湛 赵玉莲 杨蔚 焦建强关键词:热应变 脆性 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