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奇
- 作品数:116 被引量:498H指数:14
-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甘薯产业化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甘薯褪绿矮化病毒西非株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3
- 2014年
- 依据Gen Bank中登录的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西非株系(WA)的核苷酸序列,分别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和一条Taq Man探针。以SPCSV-WA外壳蛋白(cp)基因的重组质粒为阳性标准质粒绘制标准曲线,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了SPCSV-W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只能检测到目的病毒,标准曲线的斜率和相关系数分别为-3.239和1,扩增效率为103.568%。最低可检测到约3.31 copies/μL的阳性质粒,灵敏度比常规PCR高1 000倍。本研究建立的SPCSV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于田间样品的检测,为SPCSV的早期预警和流行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手段。
- 王丽王振东乔奇秦艳红张德胜田雨婷王爽张立军张振臣
-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
- 甘薯病毒病害SPVD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危险性甘薯病毒病害SPVD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先分别合成甘薯褪绿矮化病毒的引物、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的引物、甘薯羽状斑驳病毒CH株系的上游引物,然后提取感染SPVD的甘薯叶片的总RNA作为PCR模板,进...
- 张振臣张盼张德胜乔奇秦艳红田雨婷郑文明王永江
- 文献传递
- 烟粉虱对甘薯种薯带毒率及病毒病发生的影响
- 2024年
- 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限制因素。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和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是危害我国甘薯的主要病毒。甘薯种薯感染SPCSV是甘薯苗期病毒病严重发生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分析了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对种薯带毒率及病毒病发生的影响,建立了甘薯种薯感染病毒风险和苗期病毒病发生风险的早期预警方法。结果表明,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SPCSV带毒率与种薯SPCSV带毒率密切相关,在田间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较高的情况下,即使种植不含任何病毒的脱毒试管苗,也会引起较高的种薯带毒率,但不会引起甘薯地上部植株的严重显症。甘薯种薯SPCSV带毒率以及SPCSV和SPFMV复合带毒率与苗期病毒病显症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利用种薯带毒率预测甘薯苗期病毒病显症率。
- 王爽赵付枚田雨婷田雨婷张德胜乔奇张振臣
- 关键词: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 一种测定药剂对甘薯薯块新鲜伤口保护作用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药剂效果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定药剂对甘薯薯块新鲜伤口保护作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完整无损的甘薯薯块先进行药剂处理,然后将薯块静置使薯块晾干;在薯块表面制造等距且大小均匀的多个深入真皮的伤口;对薯块无...
- 张德胜乔奇张振臣王爽王永江田雨婷赵付枚王英志
- 文献传递
- 烟夜蛾气味受体基因和G蛋白α亚基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嗅觉在昆虫的生存和种族繁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昆虫对气味的识别过程非常复杂,气味分子与嗅觉神经元树突膜上气味受体的结合,参与了昆虫嗅觉识别的初始过程。昆虫气味受体被普遍认为是G蛋白偶联受体,而一些证据却不支持此观点。针...
- 乔奇
- 关键词:烟夜蛾气味受体原位杂交
- 文献传递
- 一种预测甘薯育苗期病毒病显症率和严重度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测甘薯育苗期病毒病显症率和严重度的方法,是在甘薯育苗前,随机抽取甘薯种薯样品,提取种薯样品的总DNA和总RNA,并分别采用PCR和RT‑PCR方法检测种薯携带的病毒情况,根据种薯携带的病毒种类和种薯的带...
- 张振臣赵付枚王爽田雨婷乔奇秦艳红王永江张德胜
- 一种甘薯黑斑病菌的检测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薯黑斑病菌的检测方法,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步骤为:设计合成一对甘薯黑斑病菌特异性引物SPCPF和SPCPR;提取待检测样品的总DNA,以提取的总DNA作为模板,利用引物CSPCPF和SPCPR进行P...
- 张德胜张振臣王爽秦艳红乔奇田雨婷王永江
- 文献传递
- 甘薯病毒病害SPVD抗性鉴定方法及产量损失估计被引量:10
- 2014年
- 为了建立规范、有效的甘薯病毒病害(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PVD)抗性鉴定方法,于2011—2012连续两年,利用田间人工嫁接病毒接穗的方法对12个甘薯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和产量损失测定。结果显示,嫁接接种后,接穗成活率接近100%,12个品种都有不同程度发病,病情指数在51.0~95.2之间;感染SPVD的甘薯植株叶绿素含量降低、蔓长缩短;单株薯块产量损失范围在55.1%~97.8%之间。研究表明,供试的12个甘薯主栽品种感染SPVD后均可引起严重的产量损失,且田间人工嫁接病毒接穗是一个有效的SPVD抗性鉴定方法。
- 王爽刘顺通乔奇张德胜秦艳红张振臣
- 关键词:抗性鉴定方法产量损失估计
- 甘薯病毒病害SPVD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危险性甘薯病毒病害SPVD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先分别合成甘薯褪绿矮化病毒的引物、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的引物、甘薯羽状斑驳病毒CH株系的上游引物,然后提取感染SPVD的甘薯叶片的总RNA作为PCR模板,进...
- 张振臣张德胜乔奇秦艳红田雨婷王永江
- 烟夜蛾G蛋白αq亚基(HassGαq)的抗血清制备及在触角中的免疫定位被引量:2
- 2008年
- 为了明确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 G蛋白αq亚基(HassGαq)在雄性触角中的定位,进而探索该亚基在烟夜蛾嗅觉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作用,本实验首先以原核表达的HassGαq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抗血清。SDS-PAGE分离雄性烟夜蛾触角匀浆上清液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抗血清可识别HassGαq蛋白,同时也与非目的蛋白发生反应,说明在雄性烟夜蛾触角中HassGαq基因可能有多个转录本,或者可能有多种G蛋白α亚基表达。此外,商品化的anti-Gq/11α抗血清可特异地识别HassGαq蛋白。因此,利用anti-Gq/11α抗血清和免疫组化方法对HassGαq蛋白在雄性烟夜蛾触角中进行定位,结果显示HassGαq在雄性烟夜蛾触角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的基部以及感器腔中皆有表达。据此推测HassGαq可能参与烟夜蛾的嗅觉信号传导。
- 乔奇李海超原国辉郭线茹罗梅浩
- 关键词:烟夜蛾抗血清免疫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