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么世椿

作品数:21 被引量:28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复合驱
  • 12篇三元复合驱
  • 10篇油田
  • 7篇大庆油田
  • 6篇采收率
  • 5篇采油
  • 4篇低界面张力
  • 4篇数值模拟
  • 4篇驱油
  • 4篇超低界面张力
  • 4篇值模拟
  • 3篇三次采油
  • 3篇提高采收率
  • 3篇活性剂
  • 3篇表面活性
  • 3篇表面活性剂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剩余油
  • 2篇数值模拟研究
  • 2篇泡沫复合驱

机构

  • 21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21篇么世椿
  • 10篇赵长久
  • 5篇姜江
  • 5篇赵群
  • 4篇于盛鸿
  • 3篇杨振宇
  • 2篇于晓丹
  • 2篇李建路
  • 2篇李星
  • 2篇周淑华
  • 2篇李治平
  • 2篇韩培慧
  • 2篇伍晓林
  • 2篇楚艳苹
  • 2篇王颖
  • 2篇李洁
  • 1篇李新峰
  • 1篇车鑫晖
  • 1篇侯兆伟
  • 1篇倪洪涛

传媒

  • 8篇大庆石油地质...
  • 3篇河南石油
  • 2篇油田化学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石油化工应用
  • 1篇复杂油气藏
  • 1篇第四届全国油...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5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合物与碱/表活剂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聚合物驱的驱油动态表明,注入一定体积后被调整的油层的吸入剖面会发生反转,因此,采用聚合物与碱/表面剂交替注入能有效地发挥二者体系对提高采收率的不同作用效果。对于变异系数0.70左右的非均质油层研究表明,二元体系的注入时机应选择在前置聚合物段塞0.10 PV附近,交替的二元体系段塞小于0.20PV,对于化学剂用量相同的一个特定条件,文中也研究了交替频率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同时,交替注入还可以简化三元复合驱的矿场地面注入工艺,减小了由于注入压力升高而导致的注入能力降低的矿场实际问题。
姜江么世椿李建路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
对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驱两个关键问题的讨论被引量:10
2005年
针对大庆油田进行的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驱先导性矿场试验注气量不足的情况, 讨论了试验是否形成泡沫及究竟提高多少采收率的重要问题。通过对试验发泡条件及试验与三元复合驱、天然气驱的动态反应差别, 即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驱注入压力、吸液指数、产液指数、地层压力的变化幅度都大大高于三元复合驱; 注采压差大幅度增加; 其注气压力大大高于天然气驱时的注气压力及气窜现象得到抑制等问题的讨论, 得出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驱矿场试验在油层中形成了有效的泡沫的认识, 该试验已提高采收率 22 04%, 超过了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幅度, 根据试验动态预测最终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 25%左右。
赵长久么世椿周淑华于盛鸿姜江
关键词:大庆油田提高采收率
三元复合驱的驱油特征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大量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效的表活剂条件下,三元复合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三次采 油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中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并结合室内研究,给出了三元复合体系不同界面张 力和粘度比条件下,在非均质油层中的驱油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与聚合物驱相比,对油层非 均质性有更大的适用范围;对于非均质油层的三元复合驱,采用增加体系的粘度和降低体系的界面张力的 方式都能获得较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但高粘度是获得好的提高采收率的关键;采取分层注入的方式,或 者在三元复合驱后对高渗透层进行封堵,能更有效地采出中、低渗透层的剩余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本 项研究对认识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机理和编制调整矿场试验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于盛鸿么世椿姜江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数值模拟
聚合物与碱/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被引量:30
2006年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聚合物驱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和碱/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提高洗油效率的作用,针对聚合物驱吸入剖面在一定阶段发生反转,三元复合驱高、中、低渗透层三元体系吸入量差异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聚合物与碱/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与碱/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驱油效果好于单独聚合物驱;在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与碱/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驱油效果好于三元复合驱,并可解决污水利用问题。
韩培慧么世椿李治平王颖
关键词:三次采油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物理模拟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采油井高黏稳定乳状液成因探讨被引量:3
2016年
为揭示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采油井高黏度乳状液的成因,分析了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及矿场采出液中油相黏度特点,考察了外力作用、化学剂浓度和类型、含水率和原油组分对乳状液稳定性及黏度的影响规律,探讨了相关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含水率(低于50%)条件下,含有极低浓度化学剂的采出水与原油通过强烈的外力作用(均化器转速超过6000 r/min),可形成高黏度稳定乳状液,原油中的沥青质是形成高黏度乳状液的关键物质。在模拟地层水中外加浓度较低的化学剂(重烷基苯磺酸盐、碱或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时,无论哪种类型的化学剂体系与原油在含水50%、均化器转速11000 r/min下形成的乳状液放置90 d后仍不分相,黏度均超过100 m Pa·s;当模拟地层水中外加化学剂浓度较高时,高黏度稳定乳状液不易形成,乳状液放置7 d后,析水率均大于85%,黏度均低于100 m Pa·s,外加的重烷基苯磺酸盐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等主要起破乳剂的作用。
楚艳苹伍晓林李洁么世椿李星倪洪涛
关键词:复合驱乳状液高黏度
关于三元复合驱的两点思考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对三元复合驱井距与驱油效率和扩大波及体积关系的分析,发现三元复合驱随着井距的扩大其驱油效率会下降,而同时其扩大波及体积作用则增大,提高采收率值会下降,所以目前技术条件下三元复合驱井距不宜过大。同时分析了常用室内岩芯实验与矿场试验的差别,室内岩芯多使用一维或二维的,其流体流动趋向线性流,而实际上油田生产时其流体流动是径向流,两种流动方式对注入压力上升幅度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就具有扩大波及体积作用的三元复合驱来说,目前常用的岩芯实验驱油机理上不能完全代表矿场试验,所以在进行机理研究时应该用径向流岩芯实验来模拟研究矿场试验。
赵长久赵群么世椿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驱油效率波及体积
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驱先导性矿场试验研究被引量:44
2005年
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驱是一种全新的三次采油方法,驱油效果优于三元复合驱,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5%左右。通过室内综合研究,确定了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驱试验方案,并在大庆油田进行了先导性矿场试验。试验结果,油层中有大量泡沫生成,扩大了波及体积,提高了洗油效率,注入井注入压力上升,注采压差大幅度增加,吸液指数和产液指数大幅度下降,增油降水效果显著,气窜现象得到抑制。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驱应该采用双管分注工艺,否则易产生水化物;由于注气压力较高,应采用更高性能的压缩机设备,以保证达到设计的气液比要求。
赵长久麻翠杰杨振宇么世椿
关键词: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布井方式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依据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的注入、产出动态特征及数值模拟计算 ,分析了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适合的布井方式。研究结果表明 ,大庆油田主力油层三元复合驱采用斜行列、五点法或四点法井网 ,注采井距 2 0
么世椿洪冀春徐明霞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油井距注采能力大庆油田
对一类产量预测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本文从渗流力学原理出发,借助物质平衡方程对油田上应用广泛的一类经验产量指标预测方法给出了理论推导过程及应用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适用范围更为广泛的产量计算公式。
么世椿张金辉董焕忠
关键词:计算法物质平衡方程油田勘探
基于HALL曲线的复合驱注采能力适应性被引量:7
2013年
复合驱过程中伴随含水率下降注采能力也出现降低,保持高注采能力是复合驱试验取得好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总结矿场试验的动态变化特征,首次将HALL曲线的应用从注入端扩展到注、采两端,依据曲线形态变化,明确了化学驱过程中注采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有效的矿场调整措施。结果表明,采用150 n左右井距的五点法井网推广复合驱技术,注入端的阻力系数应控制在2以内,采出端的阻力系数保持在3以内。
么世椿赵群王昊宇赵长久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注采能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