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旭坤
- 作品数:8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噪声性耳聋相关的细胞病理生理变化概述被引量:10
- 2014年
- 噪声所致的听觉损害主要表现为听觉敏感度降低和听阈提高。一旦发生噪声性听觉损害,首先出现的症状往往是耳鸣和听力下降,同时可能伴随头晕和头痛,还会出现烦躁、失眠、多梦、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抑郁、血压升高、心动过缓或者心动过速、呼吸加速,还可能出现幻听、痛听、听声耳痒和闻声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关于噪声性耳聋与细胞能量代谢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已有20余年,本文就噪声致耳蜗细胞病理生理改变的主要机制做一概述。
- 戴清蕾薛希均严旭坤戴朴
- 关键词:噪声性耳聋细胞能量代谢病理生理变化病理生理改变听力下降
- 两个中国遗传性聋家系的致病基因研究
- 第一部分一个母系遗传性聋家系的致病基因研究 目的: 研究一个五代母系遗传性聋大家系的遗传学病因及发病机制,阐明该家系成员耳聋的机制,为遗传性聋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经耳聋先证者获悉一遗传性聋大家系,经家系调查采集...
- 严旭坤
- 关键词:听力损失母系遗传突变MITF突变听力损失
- 文献传递
- 军事噪声对训练官兵听力影响的调查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在军事训练中噪声对参训官兵听力的影响及特征。方法:将某部参训官兵258名按参训种类分成3组,分别测量各组官兵的纯音气导听阈、声反射阈及鼓室图,分析其中差异。结果:A组、B组与C组比较有较大差异,左右耳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高频与语频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日常军事训练的噪声可对官兵产生一定的听力影响,听力损失多在高频,个体间存在个人差异性。
- 郭晓民薛希均张金淑邵付印钟玲任黎严旭坤张艳
- 关键词:噪声性耳聋训练伤听力纯音听阈
- 坦克兵听力损失情况调查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了解噪声对坦克兵听力的影响,为防治噪声性听力损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坦克兵听力防护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坦克兵训练后常见症状,并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3%的官兵训练后有自觉症状;34.5%达到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早期诊断标准;以0.5、1、2kHz3个频率和0.5、1、2、4kHz4个频率语频平均听阈分级,有听力损失的分别为23.2%和31.8%。结论:噪声对坦克兵心理、生理均可造成一定影响,应积极采取综合防护措施。
- 严旭坤戴朴薛希均韩东一陈良飞张艳郭晓民孙林辉陈克久杨晓东
- 关键词:噪声听力损失听力调查坦克兵
- 军事噪声对参训官兵听力影响调查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了解军事噪声对参训官兵听力的影响,为防治爆震性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某部官兵258例分为炮兵组(A组),接受过炮兵训练和新兵射击训练;步枪组(B组),仅接受过新兵射击训练;均未参加上述训练者为对照组(C组)。由耳科医师分别对3组进行听力专科检查。结果:(1)语言频率损失均值:A、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2)耳聋发生率:A组(20·8%),B组(19·2%),与C组(4·3%)比较,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军事噪声对参训官兵的听力可造成一定影响,应加强防护。
- 郭晓民薛希均张金淑邵付印杨晓东钟玲任黎严旭坤张艳
- 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的线粒体基因变异分析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研究线粒体基因变异与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为确定噪声易感个体的分子诊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某部接触军事噪声的406名坦克兵、626名炮兵共计1032例进行听力损失调查,收集军事噪声易感者(易感组)82例,耐受者(耐受组)40例,共计122例。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从白细胞中提取DNA,PCR扩增线粒体DNA及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的热点突变部分片段,进行基因测序比对分析,比较两组中存在碱基改变的位点分布例数。对测序结果中存在与耳聋相关的碱基改变的个体做进一步的听力学分析。结果军事噪声易感者和耐受者的线粒体基因存在一定差异,线粒体COII基因T7684C和G7853A两个位点的变化只存在于易感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827G、T961insC(异质)、T1005C、T1095C、G7444A等可能与耳聋相关的线粒体基因改变多见于易感组,耐受组也有分布。结论携带线粒体COII基因T7684C和G7853A碱基变化的个体可能对军事噪声更加易感。
- 严旭坤戴朴薛希均韩东一王国建袁永一陈良飞钟玲杨晓东
- 关键词:听觉丧失DNA线粒体突变疾病遗传易感性
- 噪声性耳聋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4年
- 噪声性耳聋是由于听觉长时间遭受噪声作用或因耳疲劳引起的缓慢渐进性的感音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久之则难以恢复,最终形成感音神经性聋。因此,减少或消灭噪声为当今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了解因噪声导致内耳、听神经等发生病变的具体机制并加深对组织结构的了解在正确引导噪声性耳聋的筛查和防治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戴清蕾薛希均严旭坤
- 关键词:噪声性耳聋致病机制
- 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流行病学调查及线粒体基因变异分析
- 目的:在以往大量研究显示耳聋与线粒体基因突变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遗传易感性与线粒体基因变异的关系,为确定噪声易感个体的分子诊断方法,寻找预防和治疗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途径提供依据。
方法:...
- 严旭坤
- 关键词:噪声基因突变疾病遗传易感性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