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四新

作品数:126 被引量:374H指数:11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5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0篇哲学宗教
  • 16篇历史地理
  • 5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3篇语言文字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29篇哲学
  • 16篇郭店
  • 16篇帛书
  • 15篇老子
  • 14篇周易
  • 13篇《老子》
  • 12篇《周易》
  • 11篇孔子
  • 10篇竹书
  • 9篇儒家
  • 8篇文化
  • 8篇郭店简
  • 7篇政治哲学
  • 7篇通行本
  • 6篇竹简
  • 6篇《性自命出》
  • 5篇数字卦
  • 5篇太一
  • 5篇太一生水
  • 5篇伦理

机构

  • 72篇武汉大学
  • 49篇清华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作者

  • 119篇丁四新
  • 2篇邹啸宇
  • 2篇汪奇超
  • 1篇郑开
  • 1篇罗安宪
  • 1篇向世陵
  • 1篇徐少华
  • 1篇罗运环
  • 1篇虞晓勇
  • 1篇郭齐勇
  • 1篇刘琛
  • 1篇朱天曙
  • 1篇储昭华
  • 1篇邓宝剑
  • 1篇胡治洪
  • 1篇冯天瑜
  • 1篇张冰
  • 1篇陈胜凯
  • 1篇杨华
  • 1篇陆明君

传媒

  • 10篇中国哲学史
  • 8篇周易研究
  • 8篇武汉大学学报...
  • 6篇哲学动态
  • 5篇哲学研究
  • 3篇江汉论坛
  • 3篇社会科学战线
  • 3篇孔子研究
  • 3篇中州学刊
  • 3篇现代哲学
  • 3篇思想与文化
  • 2篇东岳论丛
  • 2篇文史哲
  • 2篇湖北大学学报...
  • 2篇人文杂志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学术月刊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理论月刊
  • 2篇广西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9篇2020
  • 11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0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1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略论郭店简本《老子》甲乙丙三组的历时性差异被引量:6
1999年
竹简《老子》甲、乙、丙三组虽然在内容上根据帛书本或通行本《老子》可以判定为属同一部《老子》书的统系,但在竹简的形制上应该分属为三书。两种意义上的同书或分书应该分开来看待。实际上竹筒形制上的不同,应该暗示着更多的内涵:《老子》一书的原生形态原本是否分散...
丁四新
关键词:简本《老子》《太一生水》历时性竹简《老子》郭店简
楚竹书《恒先》的三重宇宙生成论与气论思想被引量:5
2017年
楚竹书《恒先》的宇宙生成论可分为三重,第一重以"恒先"为终极始源,将整个宇宙的生成划分为"恒无"和"气有"两大阶段;第二重以"浊气"与"清气"为起点,指向人、物的生成及其如何生成;第三重以"或"为起点,指向名事世界的生成。终极始源"恒先"的特性是"无有",而"有"又是以"气"来规定的,"无有"即是对"气"的否定或指气的缺失状态。因此《恒先》是以气论为基调的。我们可以借鉴王充"天地合气,物偶自生"的命题来理解《恒先》"自生"概念的内涵;不过,竹书"气是自生"是相对于"恒莫生气"来说的,因此难以将竹书的"自生"观念普遍化,推广到其宇宙生成论的每一阶段上。实际上在竹书中,"或作"和万物的生作都带有泛灵论的色彩,因此《恒先》的宇宙生成论不是纯粹自然主义的。
丁四新
关键词:《恒先》宇宙生成论
世硕与王充的人性论思想研究——兼论《孟子·告子上》公都子所述告子及两“或曰”的人性论问题被引量:12
2006年
在本性问题上,告子属于“无善无不善”论;“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更近于扬雄“性善恶混”论,而与世硕、王充的观点不类;“有性善,有性不善”,则与世硕、王充“人性有善有恶”的主张相同。世硕诸儒与王充,在本性问题上观点是相同的。第一种人性主张,属于“性一”之论;最后一种,则非。因此主张“性一”的竹简《性自命出》(《性情论》)篇,不属于宓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和世硕这帮儒者的作品。
丁四新
关键词:告子扬雄人性论《孟子》《论衡》
“易一名而含三义”疏辨被引量:6
1996年
“易一名而含三义”,自《易纬·乾凿度》以来,各家称引略有不同,而其解释也纷然不一。《乾凿度》云:“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梁刘峻(字孝标)《世说新语·文学》注,引郑玄《序易》云:“易之为名也,一言而函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清人惠栋等仍之。孔颖达《论易之三名》引郑玄《易赞》及《易论》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不同的是,简易一词被引为易简。今人则少有照顾前人的理解,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是说在变易过程中,包含着不可变易的规律,变易中有不易,所以是简易;现象是复杂的。
丁四新
关键词:易简《系辞》孔颖达乾坤周易本义
庄子思想的三大本原及其自然之义被引量:8
2020年
(1)“道”“气”“天”是庄子思想的三大本原,对其思想的形成具有建本立极的作用。这三大思想源头在庄子思想中的推演,导致了其思想的复杂性和差异性。(2)在庄子思想中,“道”有主观境界义和客观实在义,“气”有客观实在义和精神状态义。从宇宙生成看,道、气为二元,气聚散变化而道随气周行;从始源看,“道”毕竟是第一位的,“气”是第二位的。“天”亦有客观实在义和主观境界义。在庄子思想中,“天”不是“道”的代名词,《在宥》《天地》《天道》等篇将“天”明确置于“道”之上。“天”其实是“自然”的代名词,是对“自然”“无为”两概念内涵的综合;而“道”反而成为对“自然”概念的推演。(3)“自然”是庄子思想最核心的观念,它贯通于“道”“气”“天”三大本原之中。它兼具“自己如此”“自然而然”和“无为”三义,同时兼具客观实在义和主观境界义。“自然”赋予“天”以本质义,而“天”赋予“自然”以始源义。自然的境界,即道的境界,即天的境界,即逍遥无待的境界,即无知无欲、无名无功无己、适己忘己的境界。
丁四新
关键词:庄子
从出土材料论《周易》卦爻画的性质和来源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以楚简《筮法》卦例之“一”表示数字“七”等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周易》卦爻画的构成及其来源问题。易卦可分为本卦和用卦两类,从用卦来看,“数字卦”的概念是完全可以成立的;不过在经文中,易卦是以本卦的形态书写出来的。本卦及数字卦(用卦)都源自揲蓍法,五十五数揲蓍法决定了易卦爻画以六、一(七)为本体,商周易卦、楚简《别卦》和秦简《归藏》即是;五十数揲蓍法决定了易卦爻画以一(七)、八为本体,这见于楚简本、帛书本和汉简本《周易》。单就《周易》来说,其卦爻画也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爻体从六、一(七)转变为一(七)、八;而出土及今本《周易》的阴阳爻画即由此一(七)、八抽象化和观念化而来。楚简《别卦》、秦简《归藏》和出土、今本《周易》的卦爻画均为阴阳性质;而在此之前,卦爻画置身于天地意识中,经爻一(七)、六可称为天爻和地爻。
丁四新
关键词:清华简《周易》《归藏》数字卦
楚简《恒先》章句释义被引量:1
2004年
[释义说明][1]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之《恒先》篇,无疑是一篇颇为重要的道家佚籍。其中的重要哲学概念有:恒、或、气、有、性、复、自生和名、事、作、为等。考虑这些概念和其他命题的哲学内涵,《恒先》无疑出自老学一系,而依违于庄子学派和帛书《道原》的思想之间。其制作时代,大约与庄子学派同时,属于战国后期偏早时候的楚黄老道家的著作。
丁四新
关键词:学派老道老学战国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问题检讨与新解被引量:7
2020年
传统注疏关于《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句读是一贯的,也是正确的;现当代出现的十七种句读则是不对的。古今对于“使由使知”两句可分为传统注疏、现代训释和当代训释三个阶段。古人注疏不存在所谓愚民说,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民愚说。“愚民”与“民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现代训释呈现出愚民说与反驳愚民说的两派斗争,愚民说的流行其实是时代思潮的产物。从1980年代以来愚民说即遭到了人们的持续反思和批评。从郭店简《尊德义》来看,“使由使知”两句并不表示孔子主张愚民政策,它们的大意是:人民可以让他们跟从大道,但无法使他们知晓、认识到道本身。
丁四新
关键词:《论语》郭店竹简孔子
帛书《道原》《淮南子·原道》《文子·道原》的道论思想新探——以“无”和“一”两个概念为中心
2023年
帛书《道原》和《淮南子·原道》《文子·道原》是三篇反映道家道论思想的重要文献。首先,这三篇文献从本体论的角度对“道”做了深刻论述,肯定“道体”具有“无”与“一”的特性;不过它们的具体诠释又是有差别的,如“无”有“虚无”,“一”有“统一性”“唯一性”和“本原性”的涵义。其次,这三篇文献都从“道用”的层面来展示了本体之“道”,但其如何展示有差异和侧重,如对于“道用”之“无”的诠释即有“虚无”和“无欲”两种。归纳起来看,这三篇文献所反映的早期道家的道论思想在宏观上是大体一致的,但亦有一定的差别、变化和发展,其中从帛书《道原》到《淮南子·原道》的间距较大。
高一品丁四新
关键词:帛书《淮南子》《文子》
郑氏易义
丁四新
关键词:乾坤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