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晓琴

作品数:17 被引量:118H指数:7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资助科研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湖南省医药卫生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早产
  • 8篇新生儿
  • 8篇早产儿
  • 8篇产儿
  • 3篇支气管
  • 3篇支气管肺发育...
  • 3篇气管
  • 3篇综合征
  • 3篇呼吸窘迫
  • 3篇发育不良
  • 3篇肺发育
  • 3篇肺发育不良
  • 2篇导管
  • 2篇地奈德
  • 2篇正压通气
  • 2篇通气
  • 2篇气道
  • 2篇气道正压
  • 2篇气道正压通气
  • 2篇中心静脉

机构

  • 8篇南华大学
  • 7篇郴州市第一人...
  • 1篇湘南学院附属...

作者

  • 16篇龚晓琴
  • 11篇彭华保
  • 7篇侯彰华
  • 5篇朱文军
  • 2篇曾群
  • 2篇周丽芳
  • 2篇刘海峰
  • 1篇吴州丽
  • 1篇胡石腾
  • 1篇谭若锟
  • 1篇刘海峰
  • 1篇史文元
  • 1篇费淑兰
  • 1篇刘静
  • 1篇文果
  • 1篇黄芳
  • 1篇谢月娥
  • 1篇李莉莉
  • 1篇熊昕
  • 1篇黄芳

传媒

  • 5篇湘南学院学报...
  • 3篇中南医学科学...
  • 2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当代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新生儿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特点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本院NICU 102例VAP病例进行深部痰培养,对其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进行分析。结果 102例VAP患者中86例痰培养阳性,其中革兰氏阴性菌73例(82.95%),对β-内酰胺类抗菌素普遍耐药,对丁胺卡那中度敏感,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敏感。革兰氏阳性球菌13例(14.77%),对青霉素、红霉素均耐药,对头孢菌素类抗菌素普遍耐药,对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万古霉素敏感。真菌2例,对氟康唑敏感。结论 NICU中VAP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两者均对常用抗菌素如头孢菌素类等普遍耐药;大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
龚晓琴彭华保朱文军吴州丽谢月娥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药敏
互动型区域性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网络的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互动型区域性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网络的意义。方法建立以本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为网络中心,以本市及周边地区共51家基层医院为网络成员单位的互动型院前转运网络系统,同时不断完善网络体系。2006年1月~2011年12月转运新生儿按时间顺序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2006年1月~2008年12月和第二阶段:2009年1月~2011年12月),分别对转运新生儿例数、病种分布、转运途中及住院死亡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1月~2012年12月转运危重新生儿数逐年增加,第二阶段转运危重新生儿占同期住院人数的45.93%,第一阶段为39.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阶段转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新生儿窒息分别占同期转运新生儿的2.32%、7.21%,较第一阶段下降(分别为19.98%、11.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阶段转运危重新生儿途中死亡6例,死亡率为0.28%,低于第一阶段;其住院死亡78例,死亡率为3.70%,低于第一阶段,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互动型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网络体系日趋成熟,基层网络医院和NICU网络中心的危重新生儿救治水平不断提高,院前网络体系提高了区域内危重新生儿转运的成功率和救治率。
谭若锟彭华保龚晓琴
关键词: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
早产儿湿肺3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湿肺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和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6例早产儿湿肺的临床特征、严重性、X线征象、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早产儿湿肺占同期新生儿湿肺的比例为20.57%。早产儿湿肺在早产儿中发生率为17.06‰,临床表现以呻吟、气促、青紫、吸气时吸凹征及反应差为主要临床特点,严重者多于24 h后明显加重,多需机械通气治疗。肺泡和肺间质积液、肺淤血、肺气肿、心影增大是其主要的X线征象。结论早产儿湿肺发病率高,轻症湿肺预后良好,重症湿肺需及时机械通气治疗。
龚晓琴彭华保史文元侯彰华刘海峰
关键词:早产儿湿肺发生率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初始呼吸支持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NRDS早产儿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HFOV组32例,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组35例。比较两组患儿无创呼吸支持前、无创呼吸支持6 h及24 h的pH、OI及PaCO2,比较两组患儿无创呼吸支持时间、7 d内无创呼吸支持失败后转机械通气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无创通气前pH、OI、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通气治疗6 h:NHFOV组OI高于NCPAP组,PaCO2低于NCPAP组(P<0.05)。治疗24 h:NHFOV组pH、OI高于NCPAP组,PaCO2低于NCPAP组(P<0.05)。NHFOV组无创呼吸支持时间少于NCPAP组(P<0.05),但两组7 d内无创呼吸支持失败后转机械通气、气漏、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鼻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FOV作为NRDS患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与NCPAP相比可以更好减少CO2潴留,改善氧合,降低无创通气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通气方式。
周丽芳龚晓琴侯彰华陈礼娟朱文军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高频通气连续气道正压通气早产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nBi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诊断为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nBiPAP组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分析两组早产儿呼吸暂停缓解率、治疗失败后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用氧时间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结果共纳入80例呼吸暂停早产儿,观察者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后观察组呼吸暂停缓解率高于对照组(55.0%比32.5%),治疗失败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12.5%比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用氧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4度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3~4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PAP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安全,且效果优于nCPAP。
李芬彭华保朱文军龚晓琴李莉莉
关键词:正压呼吸双水平正压通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将入住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儿纳入研究对象,根据置管部位分PICC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UVC组(脐静脉置管),对CRBSI的发生率、临床特点、病原菌及药敏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RBSI发生率为6.1/1000导管日,其中PICC组为5.3/1000导管日,UVC组为11.8/1000导管日。检出病原菌35株(真菌22株、G-菌8株、G+菌5株),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共17株(48.57%),G-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共5株(14.29%),G+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共3株(8.57%)。真菌对两性霉素、氟康唑等敏感性高;G-菌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喹诺酮类敏感性高,对氨苄西林及头孢菌素类普遍耐药;G+菌对万古霉素及喹诺酮类敏感,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和头孢菌素普遍耐药。结论本院NICU CRBSI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常见,对氟康唑敏感性高;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其耐药现象严重。
曾群彭华保龚晓琴侯彰华黄芳邝晓敏
关键词: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脐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新生儿
肺部CT评分法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诊断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肺部CT评分法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 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诊断应用,了解BPD患儿的肺部CT分值与其临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32例确诊为BPD早产儿的肺部CT资料,按临床诊断标准分为轻、中、重三度,CT计分则以支气管肺段为单位,按肺部是否存在肺充气过度及肺实质损伤分为两个类别进行计分(双肺共18个肺段,两类病变合计的总分不超过36分),且不论同一肺段内出现多少种同类别的病变,也仅按发生病变肺段计1分处理,最后合计两类病变的总分作为患儿肺部CT的最终评分,统计分析BPD患儿的最终CT评分与临床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BPD患儿的肺部CT评分与临床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r=0.768,P<0.001)。结论肺部CT评分法能有效的反映出早产儿BPD的临床严重程度。
邓黎静彭华保陈凯胡石腾龚晓琴
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肺部CT
血N端脑钠肽前体在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 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sPDA)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 年10 月-2014 年9 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胎龄28 - 32 周、出生体质量 〈 1 500 g 的早产儿107例,分别于生后第4、7 天检测NT-proBNP,采血后30 min 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生后第4 天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PDA组(39 例)与对照组(68 例);PDA组根据有无超声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变及临床表现分为症状性PDA(sPDA组,20例)和无症状性PDA(asPDA组,19 例);sPDA组再根据是否服用布洛芬分为治疗组(13 例)与非治疗组(7 例).结果 生后第4 天,sPDA组患儿血浆NT-proBNP 水平高于asPDA组,asPDA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生后第7 天,sPDA组患儿血浆NT-proBNP 水平高于asPD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sPDA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生后第7 天血浆NT-proBNP 水平较第4 天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非治疗组生后第7 天与第4 天血浆NT-proBNP 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DA 患儿生后第4 天血浆NT-proBNP水平与动脉导管(DA)直径、左心房/ 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LA/AO)及DA直径与左肺动脉内径比值(TDD/LPA)呈正相关(r = 0.498 - 0.670,P均 〈 0.05).生后第4 天血浆NT-proBNP 水平预测sPD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9 (95%CI :0.938 - 1.000),NT-proBNP水平在13 964 pg/mL时,诊断sPDA的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95.4%.结论 sPDA早产儿血浆NT-proBNP 水平明显增高,治疗后下降.第4 天血浆NT-proBNP 是预测sPDA的敏感指标,动态监测血浆NT-proBNP 水平变化对指导早产儿PDA治疗策略的选择有重要临床价值.
龚晓琴彭华保曾群侯彰华邝晓敏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N端脑钠肽前体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早产儿
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凝血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80例新生儿患者,以SIRS符合项数分组,分为SIRS2(符合2项)、SIRS3(符合3项)、SIRS4(符合4项);对照组为同期病房中非SIRS新生儿,共50例。所有患儿在入院后24h内进行危重病例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危重症组(≤90分)和非危重症组(>90分),其中危重症组63例,非危重症组67例。入院后24h内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结果 SIRS组与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PT、TT、APTT均延长(P<0.05),PLT计数降低(P<0.05)。随着SIRS符合项数的增加,PT、TT、APTT延长,DD增加,PLT计数降低(P<0.01)。危重症组与非危重症组比较PT、TT、APTT延长,DD增加,PLT计数降低(P<0.01)。结论 SIRS新生儿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符合SIRS诊断标准项数越多,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越低,凝血功能紊乱越显著。
侯彰华彭华保费淑兰龚晓琴刘海峰
关键词: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危重早产儿检验性失血与贫血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探讨危重早产儿检验性失血与贫血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危重早产儿,统计住院期间失血及贫血情况,比较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贫血比例及首次贫血时间.将住院前4周分贫血组与无贫血组,排除输血因素,对两组每周的血红蛋白差值(ΔHb)与其检验性失血量进行相关性评估,并对早产儿贫血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纳入分析246例,其中贫血188例,贫血比例76.4%(188/246),贫血均发生在住院前4周内,以前2周为著,占88.3%(166/188).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贫血发生时间越早,贫血比例越高.住院前2周内检验性失血量与ΔHb关系密切,呈显著正相关,第3、4周检验性失血与贫血无明显相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前2周失血量、胎龄、出生体重、住院天数、初始Hb值与贫血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及前2周累积采血量≥7.5 ml/kg是危重早产儿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前2周采血量>15 ml/kg致贫血的危险性是采血量7.5 ~ 15 ml/kg的2.10倍.结论 检验性失血与危重早产儿贫血密切相关,前2周累积采血量≥7.5 ml/kg是引发危重早产儿贫血的危险因素,采血量越多,贫血几率越大,贫血程度越重.
龚晓琴彭华保文果朱文军刘海峰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