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振雄

作品数:12 被引量:229H指数:6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养殖
  • 7篇围隔
  • 5篇对虾
  • 4篇对虾养殖
  • 4篇围隔实验
  • 4篇虾养殖
  • 3篇实验围隔
  • 3篇罗非鱼
  • 2篇氮输入
  • 2篇底泥
  • 2篇养虾
  • 2篇养虾池
  • 2篇养殖池
  • 2篇水质
  • 2篇虾池
  • 2篇固氮
  • 2篇固氮作用
  • 2篇海水养殖
  • 2篇放养
  • 2篇

机构

  • 10篇青岛海洋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2篇齐振雄
  • 7篇董双林
  • 6篇李德尚
  • 5篇张曼平
  • 4篇王岩
  • 3篇张鸿雁
  • 2篇卢静
  • 1篇王俊
  • 1篇王芳
  • 1篇田相利
  • 1篇赵丽英
  • 1篇李德尚
  • 1篇刘国才

传媒

  • 4篇水产学报
  • 3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动物保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01
  • 1篇2000
  • 6篇1999
  • 3篇199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虾养殖实验围隔中的固氮作用及其氮输入被引量:3
1999年
1997年6~10月,以乙炔还原法进行了不同放养模式下对虾养殖实验中生物固氮作用的测定。结果表明,各围隔中,对虾单养(Y-4)和对虾+海湾扇贝(Y-5)的固氮作用较高,均值分别为2.62μgN/(L·hr)和2.65μgN/(L·hr);对虾+罗非鱼+缢蛏(T-5)的最低,为1.53μgN/(L·hr),对虾+缢蛏(Y-6)和对虾+罗非鱼(Y-7)的分别为2.30μgN/(L·hr)和1.89μgN/(L·hr)。各围隔中固氮速率较高与水体有效氮含量较低及有效氮磷比值不高有关。水层固氮蓝藻主要为蓝球藻(Chrococus)和念珠藻(Nostoc)。估算各围隔实验期间固氮作用输入分别为Y-4∶17.72g;Y-5∶19.63g;Y-6∶9.05g;Y-7∶10.59g;T-5∶7.99g。
齐振雄张曼平李德尚董双林
关键词:对虾养殖固氮作用氮输入围隔实验
对虾养殖池塘氮磷收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6
1998年
用六个面积25m2,不同对虾放养水平:52000、60000、75200尾/hm2的池塘围隔进行了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中投放的饵料、肥料分别占氮总输入的49.7%~54.5%和47.5%~50.1%;占磷总输入的30.0%~34.7%和65.1%~69.9%。在支出项目中,收获对虾占氮磷总输入百分比分别为9.06%~11.5%和3.02%~3.94%。沉积氮磷量为其主要支出项目,分别占总输入的19.4%~64.6%和21.7%~95.9%。底泥中氮磷的渗漏只占其支出的很小部分,分别占其输入的5.0%和0.5%左右。
齐振雄李德尚张曼平张曼平
关键词:氮磷收支对虾养殖池塘围隔实验
不同养殖方式对海水实验围隔底泥中氮、磷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7
1999年
王岩齐振雄
关键词:养殖池底泥有机碳含量
不同单养及混养海水实验围隔水化学的研究被引量:19
1999年
1995年 6~ 10月和 1996年 6~ 8月对不同单养和混养海水实验围隔的水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围隔中盐度、总氮、总磷和化学耗氧量 (COD)在雨季前逐渐升高 ,进入雨季后降低 ;投饵养殖时围隔中磷浓度较低氮浓度较高 ,其中混养中国对虾与台湾红罗非鱼的围隔活性磷 (PO4 -P)浓度相对较高 ,混养对虾与菲律宾蛤仔的围隔氨氮 (NH3 -N)浓度较高 ,投饵兼酌情施肥养殖时围隔中氮浓度较低磷浓度较高 ,其中混养中国对虾与缢蛏的围隔NH3 -N较高 ;两年实验中混养贝类的围隔COD通常较低。实验结果显示人工投饵和施肥是围隔水化学环境变动的主要原因 ,混养罗非鱼或贝类对围隔水化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王岩齐振雄张鸿雁
关键词:海水养殖水化学围隔混养单养
养虾池底泥中磷的特性被引量:2
1998年
在各种元素中,氮、磷对水体生物的生长最为重要,是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性营养元素。底泥在湖泊、池塘等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处于重要地位。实践表明,底泥可以作为系统的“内释磷源”,但是释磷过程十分复杂,受到底泥中的磷特性、底泥间隙水磷浓度、上覆水磷状况等因...
齐振雄李德尚李小梅
关键词:底泥养虾池
养虾池水层生物固氮作用的原位测定
2001年
侧重应用乙炔还原法进行养殖池水层生物固氮作用原位测定的具体操作步骤 ,并提出了应用医用注射器作为原位培养容器和对培养后生成的气体体积进行了校正的改进措施。列出了应用该改进方法测得的、不同对虾养殖池水层生物固氮作用速率为 0 .89~ 3.90 μg (L·h) ,最后还讨论了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 ,包括注射器的透光度和容积大小。
齐振雄张曼平李德尚赵丽英董双林
关键词:乙炔还原法养虾池水层
对虾养殖中的固氮作用及氮输入
1999年
对虾养殖中藻类的固氮作用对氮素的供应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以往对这一问题没有文献报道。作者通过实验和分析证明,应提高养殖水体中的有效氮磷比值,做到合理投饵。
齐振雄张曼平李德尚董双林
关键词:对虾养殖罗非鱼养殖放养模式围隔实验
海水养殖实验围隔中海洋原甲藻水华的发生及其影响被引量:9
1998年
研究发现在PO4P浓度较高且静滞的围隔水体中海洋原甲藻易大量发生形成水华;发生水华后围隔水呈棕红色,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α、初级生产力、水呼吸、COD和POC等都显著升高,溶解氧和透明度随海洋原甲藻的昼夜垂直迁移表现出相应的昼夜变化;发生水华的围隔内中国对虾和台湾红尼罗罗非鱼尚能存活和生长,但体色暗红,海湾扇贝则全部死亡,表明海洋原甲藻水华对海产贝类的危害较鱼类和虾类更为严重。
王岩张鸿雁齐振雄
关键词:海洋原甲藻实验围隔水华赤潮
对虾-罗非鱼-缢蛏封闭式综合养殖的水质研究被引量:51
2001年
研究了对虾、罗非鱼和缢蛏封闭式综合养殖的环境状况 .结果表明 ,混养各组环境状况总体要优于单养组 .实验期间混养组DO的波动幅度略小于单养组 ,最低值则高于单养组 ;各混养组COD值和水层细菌数量相互差异不显著 ,但各混养组均显著低于单养组 (t 检验 ,α <0 .0 5 ) ,混养围隔水体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单养 ;混养各围隔组中浮游生物生物量、Chl.a均低于单养组 ,滤食性动物对浮游生物的压制作用明显 .在底泥中 ,混养组N、P的积累量比单养组低 39.76 %和 5 1.2 6 % ,混养组细菌总数则比单养组低 7.6 3 % .本研究表明 ,封闭式综合养殖可以大大减少注入近海的养殖污水的排放量 ,从而降低对近海水质的污染 .
田相利李德尚董双林刘国才齐振雄卢静
关键词:对虾罗非鱼缢蛏水质
对虾养殖实验围隔中的解氮作用氮输出被引量:5
1999年
1引言解氮作用是指微生物引导的结合态NO3-转化为N2O或N2等一种或两种气体的非同化吸收过程,即NO3-、NO2-—NO-N2O-N2[1].该过程是自然界许多水体中结合态NO3转化为气态N2的重要形式,结合态NO3是水体初级生产的限制因素,解氮作...
齐振雄张曼平李德尚赵丽英董双林
关键词:氮收支对虾养殖实验围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