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源

作品数:47 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东莞市虎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出血
  • 19篇脑出血
  • 18篇高血压
  • 14篇高血压脑出血
  • 10篇颅内
  • 9篇手术
  • 8篇颅脑
  • 7篇血压
  • 6篇动脉
  • 6篇引流
  • 6篇术后
  • 6篇颅脑损伤
  • 6篇脑损伤
  • 6篇开颅
  • 5篇重型
  • 5篇重型颅脑
  • 5篇重型颅脑损伤
  • 5篇微创
  • 5篇开颅术
  • 4篇预后

机构

  • 45篇东莞市虎门医...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45篇黎源
  • 32篇黄启锐
  • 29篇程巍
  • 21篇彭俏菁
  • 15篇黄文飞
  • 11篇王志强
  • 10篇黎岳强
  • 8篇宋钦
  • 8篇罗文波
  • 6篇郭祚国
  • 4篇何勇
  • 4篇陈彦兴
  • 3篇梁佩伦
  • 3篇李秀云
  • 2篇吴广球
  • 2篇黄伟浪
  • 2篇唐蜜
  • 1篇黄有胜
  • 1篇陈颜兴

传媒

  • 6篇中国基层医药
  • 3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9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5
  • 6篇2004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介入吸栓+球囊扩张在颅内动脉狭窄并急性闭塞血运重建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介入吸栓+球囊扩张在颅内动脉狭窄并急性闭塞血运重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于我院脑科接收的急性脑缺血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在介入吸栓基础上于血管严重狭窄处加用球囊扩张。两组患者取栓后立即行造影检查并用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3d的急性卒中分级CT评分(ASPECT),术前、术后1 d、1个月、3个月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的ASPE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mRS评分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预后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介入吸栓开通闭塞血管,对开通后血管仍有严重狭窄处加用球囊扩展血管成形,能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维持病变血管的前向良好血流,且能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
王志强黄启锐彭俏菁黎源李嘉豪
关键词:球囊扩张颅内动脉狭窄急性闭塞血运重建
持续泵入尿激酶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脑室内持续泵入尿激酶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9月在该院就诊的104例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治疗组(n=52)。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脑室外引流并使用尿激酶灌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行腰大池引流治疗。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血肿清除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第2、7天血肿清除率分别为(33.2±4.8)%、(69.1±5.3)%,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的(71.7±5.0)%、(91.4±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出院时ADL评分,出院时治疗组生活能力正常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生活能力明显下降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15%(11/52),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的7.69%(4/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内持续泵入尿激酶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
宋钦黄启锐黎源程巍彭俏菁
关键词: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尿激酶腰大池引流
明胶海绵联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底骨折伴致命性鼻出血的疗效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明胶海绵联合微弹簧圈栓塞对颅底骨折伴致命性鼻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颅底骨折伴致命性鼻出血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n=32)采用明胶海绵颗粒联合微弹簧圈栓塞进行治疗,B组(n=28)凡士林纱条对鼻腔进行压迫止血。对比两组治疗后12h后鼻腔出血情况、治疗后1 h、6 h、12 h VAS评分、不良情况发生情况及12h内不适感情况。结果:A组治疗后出血率低于B组(P<0.05);两组在治疗前的VAS评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1 h的VAS评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治疗6 h、12 h后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12 h内不适感发生率上低于B组(P<0.05)。结论:明胶海绵颗粒联合微弹簧圈栓塞对颅底骨折伴致命性鼻出血的患者止血情况较好,安全性高。
彭俏菁程巍黎源李秀云王志强李嘉豪
关键词:明胶海绵微弹簧圈栓塞
颅表定位器辅助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颅表定位器辅助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2年7月接诊的191例确诊且具有手术适应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3组:研究组63例,采用颅表定位器辅助穿刺引流治疗;对照1组64例,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对照2组64例,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统计分析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的ADL评分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三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表定位器辅助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较理想,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且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手术出血量。
彭俏菁李雪松黎源罗文波邓绍康
关键词:穿刺引流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
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2004年
目的 探讨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 12例采用局部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中 5例在溶栓后即刻出现神经功能的明显改善 ,出院时治愈 4例 (33% ) ,临床有效率为 75 %。死亡 2例 (17% )。 4例患者出现脑出血 ,其中 1例为症状性。结论 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黄启锐黎源程巍陈颜兴何勇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安全性尿激酶
“三3”评分法在颞额叶脑挫裂伤治疗决策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颞额叶脑挫裂伤伴小血肿及基底池变化的治疗决策,论证“三3”评分法的可行性。方法按意识、脑挫裂伤面积或血肿量、基底池变化三项评分,分为Ⅰ、Ⅱ、Ⅲ型(“三3”评分法)。根椐274例回顾分析Ⅰ病死率,立即手术组〈延迟手术组,手术治疗组〈保守治疗组的结果;应用于临床92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Ⅰ型33例立即手术治疗,死亡3例;Ⅱ型44例非手术治疗观察中改(延迟)手术治疗17例,死亡1例;Ⅲ型15例非手术治疗。按GCS重型颅脑损伤分型及GOS预后分级,观察组49例,良好/中残30(61.2%)、重残12(24.4%)、植物生存3(6.1%)、死亡4(8.1%)。二组病死率比较:Ⅰ型观察组9.1%〈对照组28.4%(P〈0.05),Ⅱ型观察组2.2%〈对照组7.9%。结论“三3”评分法分型是科学的,可在临床症状恶化之前作为治疗决策的量化指标。
黄文飞黎岳强郭祚国黄启锐黎源程巍
关键词:脑挫裂伤基底池评分
早期行呼吸机间歇纯氧治疗对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呼吸指标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早期行呼吸机间歇纯氧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呼吸指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治疗后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减轻脑水肿、营养神经、预防感染、预防消化道出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呼吸机间歇纯氧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Pa 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7 d、14 d血清TNF-a和IL-6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GOS、MOCA和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行呼吸机间歇纯氧治疗可明显改善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呼吸指标,降低血清TNF-a和IL-6的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同时还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以及近期预后。
彭俏菁黎源梁佩伦李秀云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
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大面积脑梗死7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引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72例颅脑损伤继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CS标准评估疗效,本组72例中,恢复良好51例,死亡8例,植物生存3例,重度致残7例,中度致残3例。结论:对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患者,要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减轻患者脑组织的损害,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黎源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大面积脑梗死
对比分析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研究对比分析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8月~2020年8月于某院收治的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抽出6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小骨窗开颅术,观察组选择微创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应值(91.18%>67.6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应值(5.88%<23.52%);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治疗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对应值,且计算出组间数据差异值为P<0.05。结论:针对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择微创钻孔引流术作治疗方案,整体疗效优于小骨窗开颅术,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还能有效缩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并发症少,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有效方案,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罗文波黄启锐黎源彭俏菁程巍唐蜜
关键词:微创钻孔引流术小骨窗开颅术
经股动脉DSA术后下肢不同制动时间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DSA)术后下肢不同制动时间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经股动脉DSA术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0),观察组在术后术肢制动6h,静卧12h后下床活动,对照组在术后术肢制动12h,静卧24h后下床活动,比较不同制动时间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两组在穿刺点出血、水肿、腹胀、血栓形成发生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肢麻痹、腰背酸痛、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情绪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PDSS)评分、舒适度(B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社会关系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股动脉DSA术后下肢制动时间6h,静卧12h后下床活动较术后下肢制动12h,静卧24h更能有效改善患者舒适度、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王志强彭俏菁黎源李嘉豪黄敏仪
关键词:DSA下肢并发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