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兰英 作品数:6 被引量:72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黑龙江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模拟氮沉降对温带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2012年 通过室内模拟不同氮形态(NH4+-N、NO3--N、NH4+-N+NO3--N)沉降实验,研究不同氮形态沉降对温带不同森林类型(椴树红松混交林、白桦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和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间,与对照相比,经过氮沉降土壤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及净矿化速率都呈现出增长趋势,而其增加的程度又取决于森林类型、土层、氮处理类型和处理时间。不同林型土壤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及净矿化速率受氮沉降影响不同,混交林对氮沉降的响应要弱于阔叶林,高于针叶人工纯林;土壤A层比土壤B层对氮沉降敏感;以铵态氮形态沉降时对铵态氮含量、净氨化速率影响较大,以硝态氮形态沉降时对硝态氮含量、净硝化速率影响较大,混合形态的氮沉降要比单种形态的氮沉降使土壤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及净矿化速率增加幅度更高;氮沉降时间越长,土壤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及净矿化速率与对照差距越大,说明氮沉降对土壤的影响存在累加效应。 陈立新 黄兰英 乔璐 段文标 纪萱 俞元春关键词:氮沉降 矿化速率 硝化速率 哈尔滨市土壤有机质高光谱模型 被引量:8 2010年 通过对哈尔滨市土壤样品实测和室内高光谱测定,以土壤光谱反射率(反射率倒数、反射率对数、反射率一阶微分等)的数学变换数据作为自变量,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对数作为因变量,利用Matlab7.1软件,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哈尔滨市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高光谱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实现了对哈尔滨地区土壤有机质的快速预测。 乔璐 陈立新 张杰 黄兰英关键词:土壤有机质 大庆市不同土壤类型盐碱化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9 2010年 采用野外调查与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庆市五区四县不同类型土壤的全盐量、阴离子组成、pH值、总碱度、交换性Na+和碱化度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对主要土壤类型的盐碱化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庆市主要土壤类型的全盐量和碱化度,在盐碱土中最高,分别为3.307g/kg和33.464%;在黑钙土中最低,分别为0.693g/kg和1.823%。全盐量和碱化度在各土壤类型中的排序一致,为:盐碱土>草甸土>沼泽土>风沙土>水稻土>黑钙土。各土壤类型的阴离子组成主要以HCO3-为主,且HCO3-的质量分数随土壤全盐量的增加而增加,SO24-和Cl-,CO32-的质量分数最少。盐碱土中Cl-的质量分数小于SO42-的质量分数,故其属于硫酸盐苏打盐渍土。不同土壤类型的全盐量与各阴离子的相关性有显著差别,除沼泽土外,其他土壤类型全盐量越高,与阴离子的相关性越显著。碱化度与交换性Na+有极显著相关性。pH值与总碱度呈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大庆各土壤类型的盐碱化状况为:盐碱土>草甸土>沼泽土>风沙土>黑钙土>水稻土。 张杰 陈立新 乔璐 黄兰英 李猛 梁健 张明关键词:土壤类型 温带森林磷沉降-水系统输出-迁移动态特征及对土壤磷影响 被引量:14 2012年 采用对比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带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磷沉降、溪流、河流和渗透水输出磷含量动态特征,以及磷沉降和水系统磷输出对红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椴树红松混交林、枫桦红松混交林和白桦次生林5种林型土壤全磷和有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通过降雨产生的年磷沉降量约为0.888 kg hm-2,7月除红松人工林外,其他4个林型穿透雨磷浓度均高于大气降雨的磷浓度。7月枫桦红松林、8月白桦次生林和红松人工林A层土壤渗透水磷浓度低于林内雨磷浓度,表层土壤对穿透雨中磷有固定作用。在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内,森林系统内小溪流、凉水河和凉水森林系统外永翠河水磷浓度均较林外降雨及穿透降雨磷浓度高,表现为永翠河水>土壤A层渗透水>凉水河>小溪>穿透雨>大气降雨。表明土壤中部分磷素通过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流出森林生态系统,并汇集于林中小溪,最后进入河流,造成磷在小溪和河流中的富集。大气磷沉降、森林水系统磷输出均与椴树红松林A0层土壤全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红松人工林B层土壤全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落叶松人工林A0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陈立新 乔璐 段文标 黄兰英 马海娟关键词:温带森林 迁移 磷 阔叶红松混交林林隙特征对土壤碳氮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本文以黑龙江省伊春市凉水自然保护区原始红松林为研究对象,以郁闭林分作为对照,于2010年生长季内(6-10月),在3个不同大小林隙、不同方位内采集表层0-20cm土壤样品,旨在对东北小兴安岭地区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内凋落物... 黄兰英关键词:林隙 碳 氮 微生物数量 文献传递 大庆地区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盐碱化特征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15 2011年 采用野外调查与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庆市五区四县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全盐量、阴离子组成、pH值、总碱度、交换性Na+和碱化度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盐碱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盐量和阴离子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排序基本一致为,未利用地>草地>工业用地>水田>旱田,且阴离子含量随全盐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碱化度含量差异较大,且与交换性Na+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和总碱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即土壤总碱度愈大,pH值愈大,但不呈现比例关系。pH值与交换性Na+、CO23-和HCO3-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利用方式盐碱化程度评价结果为:工业用地、未利用地和草地盐碱化程度均显著大于旱田和水田。 张杰 陈立新 寇士伟 乔璐 黄兰英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 盐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