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平 作品数:37 被引量:163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文化科学 矿业工程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更多>>
太平洋板块形成以来的中国东部构造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64 2013年 构造动力学研究是分析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岩浆活动及矿产分布的重要前提,前人研究证实自太平洋板块形成以来中国东部构造动力学背景发生了多次转变,但对于具体的转换机制还缺乏深入研究。为此,首先基于对近年来发表的同位素年龄和古地磁数据的系统收集和整理,对太平洋板块形成以来围限中国东部的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等的形成年代、漂移轨迹和速率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梳理。然后依据这3大板块及其周缘板块的运动学规律,结合区域上的构造变形特征,将太平洋板块形成以来的中国东部构造动力学背景划分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175~170)~(145±5),(145±5)~125和125~95 Ma BP)、晚白垩世—古近纪(95~80,80~43和43~23 Ma BP)和新近纪—第四纪(23~10 Ma BP和10 Ma BP至今)等多个阶段。指出中国东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为压扭性背景,晚白垩世—古近纪则转为伸展拉张背景,到了新近纪—第四纪又转变为挤压背景,并对这3大阶段不同时期构造动力学背景作了进一步的论述。 包汉勇 郭战峰 张罗磊 黄亚平关键词:菲律宾海板块 构造动力学 微课程在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应用前景探析 2016年 本文分析了地球物理学专业课程建设的现状,对微课程在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析。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微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新资源,同时也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新平台。 黄亚平 祁雪梅关键词:地球物理学 地震属性技术在探测断层和陷落柱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08年 断层、陷落柱严重威胁着煤矿的生产安全,讨论地震属性技术在探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根据相干体、方差体切片分析相邻地震信号的相似性,进而探测断层和陷落柱的发育情况。通过对五阳煤矿地震资料的分析解释发现,地震属性技术是在探测断层、陷落柱方面效果显著。 陶文朋 董守华 黄亚平 蔡虎关键词:地震属性 断层 陷落柱 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地球物理定量识别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2014年 为提高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的评判精度,优化评判方式,增强评价体系的客观规律性和可移植性,本文从煤层气赋存地质条件出发对影响煤层气富集区的成藏机理进行研究,确定以含气量、煤层厚度、裂隙密度、上覆地层压力作为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评判的4个层次因素(评判指标).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沁水盆地寺河矿区某块段为研究区,以该区三维地震数据体为基础,提取出作为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评判的4个指标.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采用加权平均模型建立了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模糊综合评判体系.研究区实地调查的煤层气井的日产气量表明:评判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分析认为:将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应用在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的地球物理识别中能定量展示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的精确位置和量值大小,预测结果可靠,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移植性. 陈贵武 董守华 吴海波 王好龙 黄亚平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 地震反射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07年 介绍了地震反射法进行工程勘探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反射法的时距曲线方程和特点,以及进行地震反射法的工作技术和方法。同时介绍了地震反射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几个应用实例。 黄亚平 董守华关键词:地震反射法 工程勘察 分辨率 不同耦合剂在煤样声波测试中的对比分析研究 2020年 在煤样声波测试中,不同的耦合剂对测试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选取煤层气富集的山西省沁水盆地某矿3号煤层进行煤样采集并制备出标准煤样。使用不同的耦合剂测定了标准铝样的纵波速度并与其标准速度进行对比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利用不同耦合剂对铝样进行声波测试时,数据的稳定性和精度有一定的差异。鉴于水的挥发特性,又研究了水对煤岩的耦合效果随挥发时间变化的实验,结果表明水的耦合会随水的挥发而降低。综合3组数据的声波波幅,发现在不同耦合剂耦合状态下声波能量的衰减也有一定的差异。 严月天 王子昂 赵昕宇 韦云亭 黄亚平关键词:无烟煤 耦合剂 煤矿采区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体系建立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9 2022年 煤矿采区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实现了地震采集检波器的数字化,经过近十年的研究与实践,在采集、处理、解释技术上均有较大发展,具有高分辨率、高信噪比、高精度地震成像的技术优势,但针对煤矿采区复杂构造的精细刻画与低信噪比成像要求的系统性研究尚不完善,需要煤田物探工作者继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体系趋向完善。在分析了煤矿采区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现状、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在全数字资料采集队伍与动态管理智能化建设、以深度数据为基础的处理与解释技术、“人工智能+”煤田物探技术的构想和展望,为技术体系构建的研究方向上提供了新的思路。 程彦 赵镨 汪洋 林建东 黄亚平 郎玉泉 杨臣明关键词:煤矿采区 全数字 三维地震勘探 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9 2023年 传统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对复杂构造、下组煤层和灰岩探测的精度不高,很难满足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对地质条件透明化、精准化探测的需求,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运而生。中国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2005—2007年,探索与试验阶段;2008年—2014年:试验与示范阶段;2015年至今,推广与应用阶段。经过近20年的发展,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显著提高了复杂地质构造的探测精度,在解决特殊地质问题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结合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相关研究成果与勘探实例,对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等环节技术的现状进行了综述。面向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对小、微构造解译和岩性精准识别的迫切需求,提出地震观测系统的优化技术、连片处理技术、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OVT域的资料处理和解释技术、深度域地震资料解释技术、人工智能处理解释技术等,将是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的重点和热点方向。 董守华 黄亚平 金学良 杨光明 聂爱兰 祁雪梅 程彦 吴海波关键词:煤田 基于“互联网+”的全英文课程资源建设探析——以中国矿业大学《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为例 被引量:2 2020年 文章以中国矿业大学《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建设为例,探析了基于“互联网+”的全英文课程资源建设,重点依托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构建了与其特殊功能相匹配的全英文课程资源,包括科学合理的多媒体、反映课程重难点的习题库和英文教材匹配中文补充学习资源。 胡明顺 董守华 陈同俊 黄亚平关键词:课程资源 “互联网+”背景下的“地球物理测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4 2018年 “互联网+”技术正在使传统的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笔者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地球物理测井”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设计了从“互联网+”资源整合和梳理、课前自学和导学、多种形式的课堂授课、课后巩固和答疑到教学反思的课程改革思路,并对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阐述,为“地球物理测井”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黄亚平 董守华 祁雪梅关键词:地球物理测井 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