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鲍晓东

作品数:8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咸宁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章学诚
  • 2篇赋论
  • 2篇赋学
  • 1篇典论
  • 1篇雕龙
  • 1篇新约
  • 1篇耶稣
  • 1篇散曲
  • 1篇散曲创作
  • 1篇上帝
  • 1篇神爱
  • 1篇清代
  • 1篇仁爱
  • 1篇魏晋
  • 1篇魏晋文学
  • 1篇文心
  • 1篇文心雕龙
  • 1篇文学
  • 1篇梁辰鱼
  • 1篇列女

机构

  • 7篇咸宁学院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8篇鲍晓东
  • 1篇陈志扬
  • 1篇陈志勇

传媒

  • 3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理论月刊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南都学坛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略论仁爱和神爱——从《论语》、《新约》出发被引量:2
2005年
“仁”在《论语》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理解原儒思想的一个关键,而将“仁”理解为“爱人”则是理解“仁”的关键;在《新约》中提出的“最大的命令”以及“新的命令”中也可以看出基督教对“爱”的重视和强调。那么,两种不同思想对统一主题的探讨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和相通,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两个方面。
鲍晓东
关键词:上帝耶稣
章学诚之赋论:赋体的生成与诸子文的联系
2006年
章学诚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治学方法,从文化史的独特视角切入赋学研究。章氏认为赋体的生成与诸子文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是赋体习染诸子文的艺术特征之余风;二是赋体在意旨上“犹有诸子之遗意”。
鲍晓东
关键词:章学诚赋学
“文学的自觉”说探讨
关于“文学的自觉”说,在中国古代文学界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其中以“魏晋文学自觉说”最具影响力。自提出之日起,八十年来几乎被中国文学研究者引为圭臬。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两汉文学自觉说”、“宋齐文学自觉说”的有力挑...
鲍晓东
关键词:魏晋文学《典论·论文》
文献传递
章学诚史传论三题
2004年
章学诚通过对"列女传"内涵的阐释,扩大了女性立传的范围,这是章学诚在封建道德范围内的对妇女人格日趋单一化的反拨。章学诚不仅唯"史意"是求,而且留心"史例",提倡建立《帝王传》与《史官传》:前者出于其对"本纪"的独特见解,《帝王传》的创立有利于解决《本纪》一身双任带来的尴尬;后者不仅是出于一种史家类群自我存在的认识,更表现为一种史学学术史意识。
陈志扬鲍晓东
关键词:章学诚《列女传》传记理论
建构新世纪《文心雕龙》研究的操作平台——《文心雕龙研究史》评述被引量:1
2004年
《文心雕龙研究史》堪称新世纪"龙学"的一部力作。该著将《文心雕龙》产生以来一千五百年的研究历史作了一个全面的介绍,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同时也具体地指出还没有解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无疑是非常必要与及时的,为新世纪的《文心雕龙》研究提供了一个良性的操作平台,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鲍晓东
关键词:《文心雕龙》
章学诚之赋论:清代赋学的一个独特批评视角——从章学诚“骚赋异同”之辨说起
2006年
章学诚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治学方法,从文化史的独特视角切入赋学研究。章氏力举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尤为企慕战国文章之盛世。众人将萧梁的《文选》“举为辞章之祖”,而章氏整个文史校雠工作的深层动机之一,是试图在时间坐标上将《文选》调整为有为而发的战国之文,从而消解清代义理、考据、辞章严重分离的现象,以补救时世为文之偏颇。
鲍晓东
关键词:赋学
“白苎体”与梁辰鱼的散曲创作被引量:1
2007年
昆腔兴起,首先采用的是梁辰鱼。他作剧曲《浣纱记》诉诸场上,作散曲《江东白苎》吟咏推广。他的散曲开创了晚明一派,形成了散曲创作的独特风格,自成一体:"白苎体"。他"以词入曲"的结构方法,典雅绮丽的语言风格,集曲翻调的宫调体式,对后来曲家影响颇大。但他散曲创作中出现的弊病如词藻浓艳、格律不协、意脉阻滞,也多为人所诟病。
鲍晓东陈志勇
关键词:梁辰鱼散曲创作
“文学的自觉”说的回顾与反思被引量:1
2009年
有关"文学的自觉",先后有"魏晋文学自觉说"、"两汉文学自觉说"、"宋齐文学自觉说"等争辩,对于学术研讨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但是,"文学的自觉"说不是一种科学的论断,不能作为一种文学史的规律性判断。
鲍晓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