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英玲

作品数:12 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卒中
  • 7篇脑卒中
  • 4篇吞咽
  • 3篇吞咽困难
  • 3篇卒中单元
  • 3篇康复
  • 2篇摄食
  • 2篇吞咽障碍
  • 2篇偏瘫
  • 2篇偏瘫患者
  • 2篇轻度
  • 2篇轻度认知
  • 2篇轻度认知障碍
  • 2篇卒中患者
  • 2篇量表
  • 2篇脑半球
  • 2篇脑卒中偏瘫
  • 2篇脑卒中偏瘫患...
  • 2篇康复治疗
  • 2篇大脑

机构

  • 7篇吉林大学第二...
  • 7篇吉林大学第四...
  • 3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深圳市龙岗中...
  • 1篇吉林大学白求...
  • 1篇吉林大学白求...
  • 1篇白城市医院

作者

  • 12篇魏英玲
  • 3篇段晓琴
  • 3篇刘忠良
  • 3篇崔勇
  • 3篇曲福玲
  • 2篇刘世文
  • 2篇刘海波
  • 2篇田晶
  • 2篇蔺勇
  • 1篇袁望舒
  • 1篇李宇娟
  • 1篇常红
  • 1篇罗媛媛
  • 1篇段晓琴
  • 1篇刘忠良
  • 1篇夏玲
  • 1篇窦晓丽
  • 1篇王桂芳

传媒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国康复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厂矿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卒中单元患者摄食-吞咽功能训练时的风险管理被引量:4
2010年
魏英玲刘忠良段晓琴
关键词:卒中单元
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评定和康复新进展被引量:12
2009年
本文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评价及干预方法进行综述。MCI的评价方法主要有:简易精神量表(MMSE);美国国家神经失调和脑卒中协会(NINDS)及加拿大脑卒中网(CSN)联合设计的3种测试(包括60min、30min、5min的测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类测试法等。其中MoCA具有简短、实用、有效的优点,但还没有中国人群大样本调查的常模。而MCI的干预方法很多,但仍停留于试验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方法。
曲福玲魏英玲刘忠良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A型肉毒毒素在脑卒中肌痉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4年
A型肉毒毒素 (BTXA)在现代康复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国内外有关文献逐年增多 ,据统计有 80多种适应证 ,其对小儿脑瘫畸形矫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肯定。BTXA已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起的继发性肌肉痉挛 ,肯定了 BTXA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有效作用。但是 BTXA应用于康复领域仅10年 ,且由于其生物制品的自身特性 ,临床上还没有形成统一且规范的用药方法及治疗结果的评价标准。BTXA在脑卒中肌痉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经验将给康复医师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 BTXA的应用提供帮助。
魏英玲蔺勇刘世文
关键词:痉挛
卒中单元与非卒中单元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06年
魏英玲崔勇
关键词:常规药物治疗脑卒中患者卒中单元MRI检查干部病房头部CT
轻度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0年
王桂芳魏英玲曲福玲
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了解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恢复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根据是否合并吞咽困难将207例卒中患者分为2组,分别评价入院时及康复治疗2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ADL分级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康复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ADL分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ADL的恢复程度比较,差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病灶分布以双侧病灶及脑干病灶为主。结论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较差,是否合并吞咽困难可以作为评价卒中患者的预后指标。
魏英玲田晶李宇娟李芳华崔勇刘海波
关键词:吞咽困难脑卒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出血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死(HI)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性梗死占同期脑梗死患者的3.36%,脑栓塞、皮质梗死、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为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溶栓治疗不增加出血的危险性,但容易形成局部血肿,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优于未出血组。结论脑栓塞、皮质梗死、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容易发生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短期预后与原有梗死灶大小及部位有关,优于未出血组,大量出血形成血肿预后不良。
田晶刘海波魏英玲常红崔勇
关键词:出血性梗死
大脑左右半球损伤后情绪障碍差异的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大脑左右半球损伤后情绪情感异常的不同表现、可能机制,以期能为临床上大脑损伤患者的心理及肢体功能障碍等康复治疗方案的设计、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康复中心脑损伤患者51例,分为左侧脑半球损伤组(左脑损伤组)26例和右侧脑半球损伤组(右脑损伤组)25例,均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试,最终对HAMD总分、各分项得分及选项差异进行归纳、分析及总结。结果左脑损伤组患者在抑郁总分及抑郁情绪、有罪感、自杀等15个分项目方面较右脑损伤组患者得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右脑损伤组患者在日夜变化、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偏执症状等3个方面较左脑损伤组患者得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脑半球的偏侧化效应也表现在情绪情感方面,左右两侧大脑损伤后的抑郁表现不同,因此在临床上左右大脑半球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预后评价、心理干预需要区别对待。
魏英玲曲福玲段晓琴刘忠良罗媛媛袁望舒窦晓丽夏玲
关键词:脑损伤抑郁情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右大脑半球
卒中单元患者摄食-吞咽障碍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可影响脑卒中后摄食-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上摄食-吞咽障碍患者是否做进一步的康复训练、静脉营养、鼻饲、胃造瘘或环咽肌扩张术治疗等处理提供依据。方法:由言语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和康复医师共同合作,对卒中单元每位患者进食前都进行摄食-吞咽困难的筛选,如确定有吞咽困难,选择其中意识清晰、病情稳定、能够遵循简单指令者,对其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咽反射、舌运动、声音改变、自主咳嗽、中枢性面瘫等检查。共588例脑卒中患者入选本研究。由作业治疗师对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师给予摄食-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出院时再次进行吞咽能力评估。以摄食-吞咽障碍患者是否存在认知障碍、舌偏瘫、舌上举困难、单侧或双侧面瘫、自主咳嗽减弱、咽反射迟钝或消失及进食后声音改变等临床表现为观察指标,探讨诸多因素对该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认知障碍(X1)、舌偏瘫(X2)、舌上举困难(X3)、双侧面瘫(X5)、自主咳嗽减弱(X6)、咽反射消失(X8)及进食后声音改变(X9)均为摄食-吞咽障碍患者预后不良(吞咽困难未愈=1)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详细查体及评定,可以协助判断摄食-吞咽障碍的预后,且为临床治疗摄食-吞咽障碍提供科学依据。
魏英玲刘忠良段晓琴
关键词:脑卒中摄食-吞咽障碍吞咽困难预后
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生摄食-吞咽困难39例临床分析
目的:在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中,经常会遇到摄食-吞咽障碍的问题.该文通过临床对照研究,确定在该研究阶段一定区域内,住院康复治疗的脑卒中病人摄食-吞咽障碍的发生机制及其相应的治疗策略.结论:根据病人主诉、临床查体和摄食状态...
魏英玲
关键词:康复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肺部感染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