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正伟

作品数:22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宜宾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学
  • 4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五行》
  • 3篇子思
  • 3篇孟子思想
  • 2篇性善
  • 2篇性善论
  • 2篇说文
  • 2篇仁义
  • 2篇荀子
  • 2篇文化
  • 2篇孟学
  • 2篇巴渝舞
  • 2篇帛书
  • 1篇地方文化
  • 1篇地方文化特色
  • 1篇学派
  • 1篇宴饮
  • 1篇宴饮诗
  • 1篇艺术
  • 1篇艺术风格
  • 1篇优秀文化

机构

  • 18篇宜宾学院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22篇高正伟

传媒

  • 10篇宜宾学院学报
  • 2篇文艺评论
  • 2篇重庆社会科学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孔子研究
  • 1篇图书馆杂志
  • 1篇船山学刊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时代文学(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初官学重建下的孟子学——论《淮南子》对孟子学说的继承与发展被引量:1
2014年
孟子的天命观、人性论、仁义观、修身论成为汉初思想融合并尝试重建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南子》对孟子的性命观,特别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说进行了发挥,还把孟子的从先天端绪经由后天扩充而实现仁义礼智的修养路径,作为其治国的理论基础之一。《淮南子》既视儒家的仁义观为救世的补救手段,又说"仁义者,治之本也";对孟子的"反求诸己"说及民本思想则有继承也有改造。
高正伟
关键词:《淮南子》天命观性善论
楚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几个特点被引量:1
2007年
楚民族在繁衍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一些与当时中原大国迥异的特点:历史悠久,原始氏族制形态浓厚,民族融合贯穿始终,中原歧视和讨伐挥之不去。这形成了楚民族乃至楚文化独有的风格。
高正伟
关键词:历史悠久民族融合
论楚巫风对屈赋奇诡浪漫艺术风格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楚巫风与北方巫风相比,更具原始性,它综合歌舞乐等艺术形式,巫觋也具有放纵性、自由性和民众性。屈赋是屈原充分借用楚巫风神话等的思维特点和丰富内容进行艺术再创造的结果。屈赋奇诡浪漫的艺术风格体现为:深广的审美空间;超常的想象和离奇的夸张营造了众多浪漫的艺术境界;浓郁的抒情性及由此形成高度的自我表现风格。
高正伟
关键词:屈赋艺术风格
从心之所生为性到“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论荀子对孟子人性论的因革被引量:2
2012年
孟子承认万物皆有其性,但不以生理现象与欲望等作为性的本质,而从心之所生来规定人性。荀子受传统即生言性论影响,沿着孟子开拓的路向对性作了更为明确的界定。其"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说是对孟子观点的理论概括与提升,也是在传统"即生言性"说基础上的一次质的飞跃。荀子把性与伪相对而言,否定心具有自我立法、自我完善的功能,但认为心可以接受后天习染而趋善。
高正伟
关键词:荀子人性论
荀子《非十二子》篇对思孟学派的总体评价
2011年
荀子与孟子都信崇孔子,并以其为学习楷模,但两人的学说却相去甚远。荀子《非十二子》篇中有段批评子思与孟子的话,可看作是对思孟学派的总体评价和基本定位,可见荀子与孟子乃至思孟学派之间学术相抵牾的症结所在。荀子的批评除了思孟学派学术本身存在缺陷这一因素外,还主要源自于他与思孟学派学说的巨大差异。
高正伟
关键词:荀子
《史记》对孟子思想的接受
2015年
司马迁尊崇孟子,最早为他立传,视其为孔子之道的真正传人。他接受和发扬孟子的义利观,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对其加以诠释。司马迁阐发了孟子所理解的孔子作《春秋》的几个原则,并运用于《史记》创作。《史记》"实录"精神正与孔子《春秋》褒善贬恶的精神一脉相承。
高正伟
关键词:《史记》孟子思想
贾谊对孟子学说的因革被引量:1
2014年
贾谊大力倡导有为之政。他吸收孟子的民本思想,并视其为自己政治学说的核心。在继承孟子人性论的同时,贾谊又受先秦"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论的影响,显示出其人性论的矛盾。贾谊以"六"为基础展开的论述,是对思孟学派五行说的改造。
高正伟
论《五行》说文对孟子仁义观的发展
2012年
孟子力主"仁义内在"说。《五行》说文用这一思想对经文大加阐发。说文继承孟子扩充仁义端绪的思想,发挥了经文"进"、"遂"等概念。受孟子影响,说文也为外在的具体善行在心里确立了一个根源性的起点——仁义之端绪,并把仁义实现圆满的过程看作是从端绪出发,经由主体由内而外扩充而完成的过程。说文在孟子语焉不详的气论基础上提出了"仁气"、"义气"、"礼气"说,既合理解释了经文仁、义、礼的实现过程,又拓展了孟子仁、义、礼的根源性问题及其扩充问题。说文不提圣气、智气,是因为圣、智在经文中有独特的地位,且包含了气的内蕴。
高正伟
《韩诗外传》对孟子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2017年
就《韩诗外传》的学术渊源而言,孟子是荀子之外的一个重要源头。韩婴坚持孟子天子有不召之臣和诸侯不能友贤德之人的思想。在孟子圣贤观的基础上,他把仁道和仁者各分为四等。韩婴明确肯定人天生有"仁义礼智顺善之心",继承孟子"反求诸己""求其放心""尽心"等内修路径,但他又把实现人之善性的根本工夫归结为明王圣主后天的教化。韩婴对孟子的民本思想、关税思想以及井田说表示认同,并重新描绘了孟子理想的社会图景。
高正伟
关键词:韩诗外传君臣观性善论仁政
《汉书》对孟子思想的接受
2013年
班固在《史记》基础上,直接把孟子说成是子思的弟子,确定《孟子》为十一篇。班固明确反对司马迁对孟子"迂远而阔于事情"的评价,认为孟子较时人眼光长远。他还发挥了孟子的君权"天与之"说,对《孟子》史料与文句进行处理:或完全照搬《史记》,或略作概括和改动、用其大意,或直接用其材料作史料。
高正伟
关键词:《汉书》孟子思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