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攀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旁路
  • 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篇氧合
  • 2篇氧合血
  • 2篇术后
  • 2篇旁路移植
  • 2篇微流量
  • 2篇连续灌注
  • 2篇间断灌注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旁路
  • 2篇冠状动脉旁路...
  • 2篇灌注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房颤动患者

机构

  • 6篇商丘市第一人...

作者

  • 6篇高攀
  • 5篇李鹏
  • 3篇刘宁
  • 3篇何茂鑫
  • 3篇高飞
  • 3篇刘伟
  • 2篇李建中

传媒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中国中医药咨...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器质性瓣膜病变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在预测消融术后心房颤动转归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器质性瓣膜病变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AF)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厚度在预测双极射频消融术后AF转归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器质性瓣膜病变合并永久性AF患者156例,均实施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并获复律成功,随访术后1年的AF复发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末次随访,其中39例(25.O%)患者复发AF,相比未复发的AF患者,其EAT厚度显著增加[(6.9±0.6)、(5.5±0.7)mm,t=4.649,P〈0.05]。EAT的厚度与患者的年龄、BMI、左心房内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之比、LDL.C及TG均为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2、0.57、0.68、0.59、0.73、0.76,P均〈0.05)。经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F病程(95%CI1.01~1.15,P=0.040)、左心房内径(95%CI1.07~1.24,P=0.021)及EAT厚度(95%CI 1.05~1.79,P=0.009)是术后AF复发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器质性瓣膜病变合并永久性AF患者测量EAT的厚度联合左心房内径可对术后AF复发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
李鹏高攀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心外膜脂肪组织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肌损伤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1969年McCully等利用高同型半胱氨酸饮食制作动物模型,结果小鼠发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大、中、小动脉,引起各脏器如心、脑、肺、脾、肾等组织梗塞。临床上发现高胱氨酸尿症患者早年多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高发脑梗死和心肌梗死。
高攀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肌损伤胱氨酸尿症血栓形成心肌梗死
胸壁肿瘤切除术后钛合金人工肋骨重建胸壁骨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胸壁肿瘤切除术后骨性胸壁缺损不同外科手术重建的效果.方法 1999年3月至2008年8月治疗胸壁肿瘤28例患者,切除肋骨3~6根,肿瘤切除后遗留巨大胸壁缺损,其中21例采用钛合金人工肋骨隔肋重建.胸壁软组织缺损采用转移肌皮瓣(胸大肌肌皮瓣、背阔肌岛状肌皮瓣、腹直肌肌皮瓣)修复.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胸廓稳定性良好,无反常呼吸运动及呼吸困难.并发骨性重建后软组织与修复物之间积液3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本组随访8~76个月,2例失访,随访率92.9%,4例胸壁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分别生存7.8、7.2、5.4和3.6年,22例胸壁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3%(17/22)、63.2%(12/19)和41.2%(7/17).结论 钛合金人工肋骨重建胸壁骨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刘宁李鹏刘伟何茂鑫高攀高飞
关键词:胸壁肿瘤胸壁缺损
温氧合血心停搏液微流量连灌与微温氧合血间灌心肌线粒体量化计分的对比研究
2010年
目的观察温氧合血(35℃)心停搏液微流量连灌与微温氧合血(26—28℃)间灌心肌线粒体量化计分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20例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按机械分类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A组采用常CPB温氧合血(35℃)心停搏液微流量连灌;B组采用浅低温CPB微温氧合血(26~28℃)心停搏液间灌。分别于主动脉阻断时和再灌注30分钟各取左室壁心肌(1~2mm3),电镜观察并摄片。在电镜下选择5个视野,每个视野随机观察20个线粒体,依受损程度分为0~4级,将100个线粒体按级得分总和除以100即为该组得分数。结果两组在主动脉阻断时心肌超微结构基本正常,再灌注30分钟,A组得分(1.2346±0.2621),B组得分(1.1632±0.2153),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瓣膜置换术中两组含血心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近似,微温血心停搏液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刘宁李建中刘伟李鹏何茂鑫高攀高飞
关键词:温度连续灌注间断灌注
温氧合血心停搏液微流量连灌与微温氧合血间灌心肌酶谱变化的对比研究
2010年
目的观察温氧合血心停搏液微流量连灌与微温氧合血间灌后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选择40例择期心脏瓣膜手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常温CPB,温氧合血心停搏液(35℃)微流量连灌(0.5ml/mg.min);B组采用浅低温CPB,微温氧合血心停搏液(26—28℃)间灌。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60分钟。分别测定术前、术后16、40、64、88h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进行组内和组间对比研究。结果术后88h内,两组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峰值多在术后16~40h,组内比较与主动脉阻断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部分在88h内降至正常。组间比较,两组在大部分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P〈O.05),B组心肌酶较A组低。临床结果证明,两组术后需循环和呼吸辅助时间短,心功能恢复迅速,稳定。结论微温氧合心停跳液间灌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刘宁李建中刘伟李鹏何茂鑫高攀高飞
关键词:心肌酶谱连续灌注间断灌注
70岁以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术中以乳内动脉建立左前降支旁路的应用评价
2014年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术中应用乳内动脉建立左前降支旁路的利弊.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288例70岁以上患者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按移植血管材料分为两组:对照组138例患者全部使用大隐静脉;观察组150例患者应用左乳内动脉建立左前降支旁路,其中7例应用桡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进行全动脉化旁路移植手术,其余靶血管均应用大隐静脉作为血管移植物旁路移植.结果 对照组死亡4例(2.9%,4/138),观察组死亡3例(2.0%,3/150),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引流量(796.2±382.4) 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2.8±387.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次开胸止血、恶性心律失常、卒中、切口愈合不良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例数等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70岁以上高龄患者旁路移植冠状动脉选择左乳内动脉作为左前降支的旁路移植血管材料,不增加手术死亡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李鹏高攀
关键词:老年人左乳内动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