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帮飞

作品数:52 被引量:68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成矿
  • 17篇金矿
  • 12篇矿床
  • 10篇金矿床
  • 8篇盆地
  • 8篇流体
  • 8篇鄂尔多斯盆地
  • 7篇地质
  • 7篇矿集区
  • 6篇找矿
  • 6篇成矿流体
  • 5篇数值模拟
  • 5篇控矿
  • 5篇值模拟
  • 4篇找矿意义
  • 4篇深部
  • 4篇红土型
  • 4篇红土型金矿
  • 4篇分形
  • 4篇成矿系统

机构

  • 28篇中国地质大学...
  • 28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海南省地质调...
  • 3篇中国人民武装...
  • 2篇广州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武警黄金第二...
  • 1篇黄金集团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52篇高帮飞
  • 36篇王庆飞
  • 28篇邓军
  • 24篇杨立强
  • 14篇徐浩
  • 11篇郭春影
  • 9篇周应华
  • 9篇黄定华
  • 7篇刘琰
  • 6篇江少卿
  • 5篇葛良胜
  • 4篇万丽
  • 4篇龚庆杰
  • 3篇周迎春
  • 3篇夏锐
  • 3篇刘学飞
  • 3篇张文钊
  • 3篇徐述平
  • 3篇张静
  • 2篇于海军

传媒

  • 7篇黄金
  • 5篇现代地质
  • 5篇地质与勘探
  • 4篇矿物岩石
  • 3篇地学前缘
  • 2篇金属矿山
  • 2篇地质学报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矿床地质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地质找矿论丛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第九届全国矿...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矿产与地质
  • 1篇矿物学报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黄金科学技术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 12篇2008
  • 6篇2007
  • 15篇2006
  • 9篇2005
  • 4篇2004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南岭壳铜矿床赋矿岩体元素分布特征及意义
岭壳铜矿床赋存于白垩纪岭壳村组流纹质角砾凝灰熔岩和白垩纪花岗闪长岩中.赋矿岩体元素聚类分析、元素统计和分形特征研究表明,成矿元素组合以岩浆热液元素组合为主,赋矿岩体Cu-Au与Cu-Ag相关性制约岩体的矿化类型.相比流纹...
周迎春高帮飞杨朝云
关键词:聚类分析矿化类型
文献传递
胶东矿集区形成的构造体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7
2006年
通过系统总结胶东矿集区构造体制及其相关的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研究进展, 提出了待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及对策.认为胶东金矿尽管矿化类型、产出空间、地质背景各不相同,但都是中生代一次或几次统一的重大地质事件的结果;目前对该地质事件的时间演化和空间迁移序列、尤其是地球动力学机制,仍然缺乏必要研究.定量表述各构造体制的作用方式和时空结构,区分其相对成矿贡献,仍然是胶东矿集区成矿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认为基于区域构造解析和构造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及矿化网络的全时空观测-探测,以多学科资料、现象的综合分析为约束,合理构建地质-物理-化学模型,进行构造-热-流体-化学反应全耦合成矿动力学仿真,是深入剖析胶东矿集区构造体制时空演化轨迹和深刻理解大规模成矿作用本质的有效途径.
邓军杨立强葛良胜王庆飞张静张静高帮飞周应华
关键词:中生代胶东矿集区成矿系统
胶东山后金矿床地质体微量元素特征及找矿意义被引量:11
2008年
对胶东招平断裂上的山后金矿34个钻孔进行了原生晕测量,分析了Au、Ag、Cu、Pb、Zn、As、Sb、Bi、Mo、Hg等10种元素,统计了胶东岩群、荆山群、玲珑花岗岩及招平断裂蚀变带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变化。变质岩、花岗岩均富Bi、Ag,而贫Hg、Sb、Au、Cu、Zn、As;胶东岩群、荆山群中金的丰度值相近,它们均为金矿的矿源岩;在招平断裂蚀变带中Au、Ag、Pb、Mo、Bi等元素出现了明显富集,而Cu、Zn、Sb、Hg等元素没有富集,矿床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不发育;根据聚类分析结果,Au与Ag、Cu、Pb、Zn生成于不同的成矿期,招平断裂中的Au矿体形成于金成矿期,招平断裂上盘荆山群地层中的Au、Ag、Cu、Pb、Zn多金属矿体形成于金银多金属成矿期;招平断裂北段的成矿条件要比南段好;根据As、Mo元素含量的变化,确定出山后金矿深部矿体预测的简单准则,并对金矿深部进行了简单成矿预测。
徐述平邓军高帮飞杨立强江少卿
关键词:微量元素丰度
鄂尔多斯盆地非构造气藏类型被引量:4
2007年
鄂尔多斯盆地非构造气藏可分为4类: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差异成岩作用形成的岩性圈闭、上倾岩性地层圈闭、与风化壳和不整合面有关的岩性地层圈闭气藏。非构造气藏分布受生烃坳陷和高效储集层分布制约,常位于气源岩与高效储集层的叠合部位、隆起与坳陷的转换部位。位于晋西挠褶带和天环坳陷间的伊陕斜坡区,因具有构造变形微弱,上、下古生界生烃中心叠置,高效储层发育,储集层物性侧向变化快等特点,具备形成非构造圈闭优越条件,为盆地气藏勘探的重点区带。
高帮飞邓军王庆飞徐浩岩
关键词:非构造圈闭气藏储集层鄂尔多斯盆地
铜陵矿集区燕山期地壳浅部成矿流体活动的构造控矿被引量:10
2004年
为查明铜陵矿集区在燕山期不同层次、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的构造的导流_控矿作用 ,作者完成了 3个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分别模拟了中_深层次断裂系统、浅表部褶皱_断裂系统与中部褶皱系统的应力性质与应变景观 ;依次分析了不同方向、不同部位和不同层次控矿断裂及褶皱的导流作用 ,讨论了特定构造部位多种构造形迹复合而成的三维控流系统对流体运输的控制作用。分析表明 ,在区域地壳浅部的中_深层次 ,褶皱作用较弱 ,主要由盖层岩系断裂系统及基底断裂共同组成导流断裂系统 ,为成矿流体的浅部运输提供了通道 ;在中_浅层次 ,褶皱作用较强 。
邓军王庆飞黄定华高帮飞
关键词: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基底断裂铜陵矿集区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多种能源矿产分布被引量:107
2005年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有机—无机多种能源矿产共存的盆地之一。有机矿产包括煤、油气、煤层气等,分布于盆地内部,无机矿产以铀矿为主,处于盆—山转换部位。盆地边缘的造山活动控制了内部基底变形,基底变形又制约了盖层构造格局的演化,而后者决定了盆内有机矿产的源、运、储过程,如烃源岩展布、煤级分布等。造山活动和盆地演化共同制约着砂岩型铀矿的产出,油气在水平挤压和上覆地层压实作用下自内而外、自下而上输运,而于周缘造山带形成的含铀中低温无机成矿热液,在重力作用下,沿渗透率较大的透水层自上而下向盆地内部输运,还原性油气与氧化性含铀热液在盆—山过渡处相遇,导致无机流体的关键性物理化学参数的转变,使铀元素沉淀富集。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共存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是成矿(藏)作用的发生具备各自成矿要素,且无机成矿和有机成藏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地质过程之间存在耦合作用。
邓军王庆飞高帮飞黄定华杨立强徐浩周应华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古地理
云南金平长安金矿床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6
2009年
通过长安金矿床不同类型矿石、岩浆岩和白云岩地层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结合显微镜蚀变矿化特征观察,对该矿床与不同类型地质体成因关系进行讨论。石英正长斑岩、正长斑岩、正长岩、煌斑岩、辉绿岩稀土配分曲线均为右倾型,配分模式相似,指示矿区内三类长英质岩石和中基性煌斑岩、辉绿岩可能为同源岩浆演化产物。毒砂矿化原生矿石与弱黄铁矿化原生矿石相比,Eu负异常程度低,而矿区内煌斑岩与辉绿岩具有弱负Eu异常,指示毒砂矿化作用可能与煌斑岩与辉绿岩岩浆活动有关。黄铁矿化白云岩比无蚀变白云岩稀土元素总量(∑REE)要高,但两者稀土配分模式基本一致,指示黄铁矿化成矿热液稀土元素特征与白云岩稀土元素特征相似,推断黄铁矿化热液可能来源于白云岩变质热液。
郭春影高帮飞刘学飞张瑞忠
关键词:稀土元素叠加成矿地质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纪中央古隆起形成机制被引量:11
2005年
将鄂尔多斯盆地简化为受南北挤压的等厚各向同性弹性薄板模型进行应力—应变场数值模拟,力图揭示鄂尔多斯地区石炭纪出现的细腰状中央古隆起的形成机制。模拟中Z轴方向应变(εz)正值区对应于盆地内部的隆起区,zε正等值线形态对应于隆起形态;单轴挤压条件下,εz正等值线总会呈现沿应力轴方向延伸的细腰状形态;点作用力产生的zε正等值线范围局限,而线作用力产生的εz正值区分布较广。模拟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纪细腰状隆起是在南北边界受挤压条件下,应力—应变在盆地内部传递过程中所必然出现的结果,南北向点作用力比南北向线作用力产生的zε等值线形态更接近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形态;点作用力可能代表了石炭纪微板块间的点碰撞或者弧—陆碰撞。
王庆飞邓军黄定华高帮飞徐浩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数值模拟微板块
铜陵矿集区浅层含矿岩浆输运网络与运移机制被引量:23
2006年
研究证实铜陵矿集区燕山期岩浆浅表侵入导致了大规模成矿作用,成矿期区域中部-10km处存在一个隐伏岩浆房,成矿岩浆由此处产生并向上运移,然浅层成矿岩浆输运网络与运移机制这个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问题的探索仍有待深入.构造力学、分形统计和地质事实综合分析表明北东向高角度褶皱相关断层及棋盘格状基底断裂系是岩浆由浅层岩浆房向盖层褶皱系输运的主要通道,褶皱核部的虚脱部位是岩浆主要就位空间.因而,上褶-下断的构造网络为浅层岩浆的导流-定位系统.多层结构地质体在变形过程中,上部地层受下部地层顶托更趋于发生褶皱,下部地层承受上部地层的载荷易发生断裂,当下部地层岩石力学强度高于上部时,上褶-下断构造组合的发育概率会更为增加.由于存在导流网络,浅部岩浆房顶部的富含挥发份岩浆以“岩脉式”快速向表层输运,定位于褶皱虚脱空间中,并快速充填和改造就位空间;岩浆顶部的挥发份物质因压力骤降而发生隐爆,引发多相流体不混溶以及大量成矿元素富集.脉动式岩脉活动可能是导致铜陵矿集区岩浆岩化学成分互有差异且时空上紧密伴生的主要因素.
邓军王庆飞黄定华万丽杨立强高帮飞
关键词:构造网络岩浆侵入岩脉
成矿流体系统的形成与演化被引量:36
2005年
成矿流体可以划分为地表流体与内部流体,后者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原生流体和再生流体两类。原生流体、再生流体与地表流体三者起因不一,成矿作用各异,输运方式、活动范围、化学性质也有差异。重大地质事件(板块俯冲或地幔柱上涌等)引发的盆-山转换、地壳变形、岩浆侵入等系列事件,促使了原生流体与再生流体的产生,为大规模成矿流体系统提供了能量支持与活动空间。在大型成矿流体系统中,原生流体、再生流体与地表流体相互间不同程度地混合,共同参与成矿作用,形成了超大型矿床或成矿区带。流体系统演化过程中的构造—流体耦合作用、成矿流体超临界、不混溶、流体混合等独特的物理化学作用是成矿元素聚集与沉淀的重要基础。由于成矿流体系统的形成与演化是一个物理—化学作用耦合的复杂过程,所以其研究亦是复杂性科学与地球科学多学科交叉、定性概括和定量模拟及物理模拟多手段并用的综合探索。
邓军高帮飞王庆飞杨立强
关键词:成矿流体系统流体演化数值模拟物理模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