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国生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农业
  • 2篇产业集聚
  • 1篇地级
  • 1篇地级市
  • 1篇增收
  • 1篇中国农产品
  • 1篇数字经济
  • 1篇碳排放
  • 1篇碳排放强度
  • 1篇农产
  • 1篇农产品
  • 1篇农产品流通
  • 1篇农产品流通体...
  • 1篇农产品流通效...
  • 1篇农地
  • 1篇农地流转
  • 1篇农民
  • 1篇农民人均
  • 1篇农民人均收入
  • 1篇农民增收

机构

  • 5篇南京财经大学
  • 3篇南京审计大学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 1篇江苏开放大学

作者

  • 5篇高国生
  • 3篇高国生
  • 1篇左秀平
  • 1篇左秀平
  • 1篇李彬

传媒

  • 2篇粮食经济研究
  • 1篇经济问题
  • 1篇中国商论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农业产业集聚、农民增收与共同富裕——基于山东省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2023年
本文利用山东省地级市2010—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了山东省农业产业集聚与农民增收的关系。首先,山东省农民收入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效应,农业产业集聚明显的结论,山东省16个地级市中,有12个地级市的局部莫兰指数明显。其次,农业产业集聚可以显著促进农民增收,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最后,农业种植面积和农业产出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效果不显著。
高国生高国生
关键词:共同富裕农民增收农业产业集聚农民人均收入
江苏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分析及控制问题研究
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中小企业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较之大型企业表现出一定优势,也已然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但由于...
高国生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文献传递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分析被引量:5
2024年
农业碳减排关系着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抑制农业碳排放强度,实证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方面,不同维度和不同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对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果不同。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农地流转来抑制农业碳排放强度,且农地流转发挥着完全中介效应。非线性效应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存在双重门槛,其不同发展程度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呈现出“缓—增—缓”的变化特征。因此,为促进农业碳减排应进一步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同时还应加强政策引导,继续推动农地流转。
高国生高国生支海兵
关键词:农地流转
我国粮油加工业集聚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2023年
本文运用区位熵法和行业集中度法对2003~2015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粮油加工业及五个细分行业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在时间层面上,研究期间内粮油加工业总体集聚水平较高,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但无论是地理区位还是功能区位的集聚表现都不均衡,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细分行业中谷物磨制业集聚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细分行业,饲料加工业、食用植物油加工业、淀粉及淀粉制品加工业的集聚水平较一般,豆制品加工业的集聚水平绝大多数年份表现不显著,但总体上各细分行业集聚水平也出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空间层面上,粮油加工业及细分行业表现出以下三个特征:(1)集聚水平高的区域空间分布与粮食主产区高度重合,谷物磨制业集聚区与小麦、水稻主产区重合度比较高,饲料加工业集聚区与玉米产区重合度比较高。(2)空间集聚格局呈增强态势,粮油加工业及细分行业全局莫兰指数在研究期内显著提升,地级市层面集聚逐年增多。(3)空间集聚类型变化较为显著,粮油加工业及细分行业谷物磨制业、饲料加工业、植物油加工业局部莫兰指数显著,且随时间推移显著性增强。淀粉及淀粉制品加工业、豆制品加工业效果则不明显。
高国生高国生李彬
关键词:粮油加工业产业集聚
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3年
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是建设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2011~2020年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产品流通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且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差异。劳动力投入对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消费水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人均农产品产量、农产品交易市场个数对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存在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因此,提升农产品流通业从业人员素养,鼓励各参与方开展技术研发,培育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完善农产品流体载体建设,加快投入新基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对保障农产品高效供给、推动建设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左秀平左秀平
关键词:数字经济DEA-MALMQUIST指数法农产品流通效率农产品流通体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