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进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新生儿
  • 3篇早产
  • 3篇早产儿
  • 3篇产儿
  • 2篇导管
  • 2篇导管未闭
  • 2篇动脉
  • 2篇动脉导管
  • 2篇动脉导管未闭
  • 2篇对乙酰氨基酚
  • 2篇乙酰氨基酚
  • 2篇早产儿动脉导...
  • 2篇治疗新生儿
  • 2篇猪肺表面活性...
  • 2篇未闭
  • 2篇活性
  • 2篇肺表面
  • 2篇肺表面活性
  • 2篇肺表面活性物...
  • 2篇表面活性物质

机构

  • 7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中国科技大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马进
  • 2篇高明
  • 1篇吴追文
  • 1篇李猛
  • 1篇陈亚明
  • 1篇刘连城

传媒

  • 3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苏皖新生儿医...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氨基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诊治中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氨基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在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探寻预测血流动力学显著动脉导管未闭(ha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PDA,hsP-DA)的NT-proBNP阈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1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出生后3 d心脏彩超检查分为无PDA组(nPDA组)(n=46)、血流动力学显著异常动脉导管未闭组(hsPDA组)(n=38)、无症状性PDA组(asymptomatic PDA,asPDA组)(n=31)。hsPDA组予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复查心脏彩超分为PDA关闭组及未关闭组。监测并比较nPDA、asPDA、hsPDA各组生后3 d NT-proBNP值、关闭组与未关闭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NT-proBNP值;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预测诊断hsPDA的最佳切点。结果nPDA、asPDA、hsP-DA三组生后3 d NT-proBNP分别为1859.50(1508.00,2373.50)ng/L、3213.00(2987.00,3906.00)ng/L、9830.00(6251.00,12961.50)ng/L,asPDA组高于nPDA组,hsPDA明显高于asPDA组(均P<0.05)。hsPDA早产儿关闭组与未关闭组治疗前NT-proBNP分别为7521.00(3813.00,9635.00)ng/L、12093.00(10086.00,15651.00)ng/L,未关闭组明显高于关闭组(P<0.05);两组治疗后分别为2039.00(1423.00,4089.00)ng/L、7365.00(5609.00,8697.00)ng/L,关闭组明显低于未关闭组(P<0.05)。生后3d,预测hsPDA的NT-proBNP值为9875.50时,诊断hsPDA的灵敏度为0.842,特异度为0.895。结论NT-proBNP有助于临床诊断PDA、预测干预时机,并为hsPDA疗效评估提供帮助。
陈凯权徐艳吴铭马进王军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脑钠肽对乙酰氨基酚
改良脐静脉导管固定法在新生儿应用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改良脐静脉导管固定法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0例早产儿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脐静脉置管,采用常规荷包缝合胶布搭桥术。观察组患儿给予脐静脉置管,采用改良橡皮筋结扎固定搭桥法。比较两组患儿的导管留置时间以及脱管、移位、出血、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移位、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静脉置管中采用橡皮筋固定法能够有效减少导管移位及出血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孙悦马进杨文侠
关键词:脐静脉置管护理新生儿
强化母乳喂养的不同时机对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强化母乳喂养不同添加时机对早产儿住院期间体格发育、血生化指标、并发症及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根据强化母乳喂养的时机不同,将122例早产儿分为早期组(当喂养达50 mL·kg^(-1)·d(-1)时开始添加强化剂,60例)和晚期组(当喂养达100 mL·kg^(-1)·d(-1)时开始添加强化剂,62例),比较2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生长发育、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神经系统评估结果。结果:早期组住院期间的体质量增长速度(17.28±3.5)g·kg^(-1)·d(-1)高于晚期组(15.71±3.4)g·kg^(-1)·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头围、身长增长速度、平均住院时间及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白蛋白、前蛋白、尿素氮、碱性磷酸酶、血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血钙水平较晚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6.6%(10/60),高于晚期组的4.8%(3/62)(P<0.05),但2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医院感染、早产儿视网膜病、贫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头颅MRI异常率低于晚期组(P<0.05),2组NBNA、aEEG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添加母乳强化剂能促进早产儿体质量增长,提高血钙水平,且头颅MRI异常率低于晚期组。
于文净陈凯权刘伟马进
关键词:早产儿脑损伤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治疗不同胎龄阶段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口服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治疗不同胎龄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胎龄<37周,体重<2 500 g,口服布洛芬的56例PDA早产儿为对照组,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胎龄<37周,体重<2 500 g,54例PDA早产儿为观察组,予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所有患儿根据胎龄再分为3组,28~30+6周组,31~33+6周组,34~36+6周组;观察比较2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及3组不同胎龄早产儿PDA的关闭率差异。结果对乙酰氨基酚组动脉导管关闭率(79.63%)和布洛芬组(7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30+6周组、31~33+6周组、34~36+6周组动脉导管关闭率分别为62.5%、84.2%、87.5%。对乙酰氨基酚组和布洛芬组之间上消化道出血、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尿量减少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均可有效治疗PDA;2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胎龄不同的早产儿动脉导管关闭率不完全相等,胎龄最小组关闭率最低。
郭利敏马进陈名武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早产儿
手足口病肺部并发症的X线影像表现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肺部并发症的X线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对64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的胸部X线CR片进行分析。结果:64例中,肺部X线表现正常22例;异常42例,其中有37例肺纹理模糊、肺纹理间散在斑点状及斑片状致密影,肺叶实变1例,肺毛玻璃样变4例。结论:手足口病出现肺部并发症胸片X线片上有明显异常表现,能了解肺部并发症的程度并指导临床治疗。
陈亚明李猛刘连城吴追文马进
关键词:手足口病并发症
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1例临床疗效观察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因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的一种严重呼吸道疾病,以早产儿居多,病死率居早产儿首位。猪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于新生儿肺部疾病已有数十年历史。本院应用PS治疗NRDS 21例,取得良好效果...
马进高明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药物治疗
文献传递
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21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效果。方法:对21例HMD患儿使用PS,观察其在使用PS前和使用后各时段肺功能指标、呼吸机参数的变化以及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新生儿用药后PaO2、PaCO2、氧合指数(O I)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P〈0.01-P〈0.05)。病死率14.3%,并发症发生率:肺炎61.9%,肺出血9.5%,动脉导管未闭9.5%,颅内出血4.8%,气漏4.8%。结论:PS治疗新生儿HMD疗效显著,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
马进高明
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肺表面活性物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